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編輯 張益銘    

2013年,我國首個自貿試驗區在上海浦東揚帆起航。十年來,上海自貿試驗區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一攬子開創性政策相繼推出,一大批標誌性成果持續湧現。在國家層面複製推廣的302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中,近一半源自上海首創或同步先行先試。

基於制度創新優勢,上海自貿區吸引了衆多金融機構匯聚於此,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的持續深化使得自貿區已成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自貿區內銀行業機構數量達588家,保險業機構數量達135家。

星展中國是獲批在上海自貿區籌建營業點的首批銀行,也是自貿區內率先開業的外資行。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星展中國行長鄭思禎,在她看來,上海自貿區設立以來,制度創新激發了市場創新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並且促使營商環境更加穩定與公平,國內外企業對於上海自貿區政策具有充足的信心。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 爲銀行帶來更多業務機遇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和開放的支撐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上海從2015年9月的21位升至2022年3月的第4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及聲譽不斷增強。

“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設立爲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客戶以及業務機會。”鄭思禎對記者表示,星展銀行在中國本土註冊以來的16年間,始終以穩健審慎的方式擴大其在中國的業務。作爲最早在上海自貿區開展業務的外資銀行之一,星展中國一直積極參與上海自貿區的發展,爲自貿區內的企業提供貿易融資、跨境人民幣資金池和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

爲了兼顧資金跨境自由流動與有效防範金融風險,2014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在上海自貿區創設自由貿易賬戶體系,通過分賬覈算方式,首創“一線審慎監管、二線有限滲透”的本外幣一體化賬戶體系,實現和境外賬戶以及自由貿易賬戶之間資金自由劃轉、賬戶內資金自由兌換。多年來,自由貿易賬戶已成爲上海自貿區金融制度創新的核心基礎設施,並先後向海南、廣東、天津等地複製推廣,成爲全國自貿試驗區(港)進行跨境資金管理制度創新的重要載體。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各類主體共開立14.68萬個自由貿易賬戶,累計發生本外幣跨境收支摺合人民幣163.10萬億元,年均增長超過35%;境外非居民企業通過自由貿易賬戶辦理跨境收支摺合人民幣35.87萬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04%。

鄭思禎向記者介紹道,爲了推動自由貿易賬戶結算便利化以提升自貿區企業資金跨境收支結算效率,星展中國建立了自由貿易賬戶優質企業跨二線結算便利化流程,即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憑帶申報信息的收付款指令直接辦理跨二線的人民幣資金劃轉,此舉有助於加快自貿區企業客戶的境內收付款效率並加快資金流轉。目前,已有多家企業成功辦理了跨二線的資金劃轉。“目前我們正在升級系統,向自貿區企業客戶推出新的多幣種自由貿易賬戶類型,推進自貿區自由貿易賬戶支付結算全流程線上辦理步伐。我們將加大對中國進出境貿易資金的支持力度,同時進一步聚焦高端製造、科技和新經濟等戰略性產業。”

此外,近年來星展中國也落地了諸多創新業務,例如參與承銷上海市政府發行的中國首支自貿區債券,這也是外資銀行首次參與承銷地方政府債券;作爲首批外資銀行在上海自貿區內發行同業存單(NCD);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片區和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旨在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將其作爲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關鍵要素。

前8月上海自貿區支行 新增客戶賬戶數量漲7倍

在鄭思禎看來,多年以來,中國的經濟模式已從計劃經濟轉變爲市場經濟模式,同時中國也在從依賴出口導向型與投資驅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向以國內消費和創新爲動力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型。如今,中國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較以往大不相同,中國正通過推動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發展,將經濟高質量發展置於首要位置。

“中國是全球第八大外匯市場,債券市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並擁有種類繁多的公共和私人債務,對國際市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鄭思禎對記者表示,中國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斷優化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同時已在上海等地設立了多個自貿試驗區,爲部分行業提供便利且合規的外匯兌換以及稅收減免政策。

鄭思禎提到,上海自貿試驗區自2013年設立以來,對標國際通行規則,促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成爲探索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試驗田,推進高水平開放的窗口,並承擔起深化中外經貿合作的橋樑作用。大部分制度創新的成果在全國自貿區複製推廣,制度創新激發了市場創新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之初,這裏便推出了一項突破性的舉措——“負面清單”制度。這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外商投資管理辦法,在這份清單上,國家明確開列不予外商投資准入或有限制要求的領域,清單以外領域則充分開放,並享有準入前國民待遇。十年間,這份負面清單經過了七次“瘦身”,由原先的190條縮減至現在的27條,條文數越少開放度越大。

鄭思禎告訴記者,負面清單中條文數量減少,爲外商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降低了投資的門檻。目前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已實現製造業“清零”,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這進一步激發了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截至今年8月,星展銀行上海自貿區支行新增的客戶賬戶數量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倍,這反映出國內外企業對於上海自貿區的政策有充足的信心。”她舉例說道。

據瞭解,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至2022年底,累計實到外資586億美元,約佔上海同期30%。2022年區域進出口總額約佔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總額的30%。上海自貿區率先試點的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也已寫入《外商投資法》。

“立足十週年這一節點,我們希望在自貿區內繼續探索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爲下一階段的發展和創新凝聚更多力量。”鄭思禎對記者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