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發佈《關於擬撤銷“英語”等6個本科專業的公示》引發關注。公示稱,根據教育部關於本科專業調整和撤銷的要求,該校梳理並徵求相關院系意見,擬將英語、傳播學、考古學、通信工程、軟件工程和環境科學等6個本科專業向教育部申請撤銷備案。

中科大教務處相關負責人解釋稱,之前很多專業已經處於事實停招的狀態,現在進行一個程序化的操作,是學科優化設置的需要。資料顯示,中科大英語和傳播學專業已經停止招生數年,處於事實停擺狀態。

高校專業的優化是未來重要趨勢,這是因爲隨着社會、經濟和觀念的變化、產業的調整,不同專業和學科必然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態勢。高校作爲培育人才的基地,固然要堅持象牙塔對學術的追求,體現不功利的一面,但也不可一成不變,理應順應社會需求和趨勢進行調整優化。

教育部等五部門於今年印發的《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今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點總數6.6萬個,較2012年新增1.7萬個、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個專業點,每年調整幅度將近5%。也就是說,高校專業設置一直處於動態調整中,十年來撤銷和停招的專業點近萬個。這些動態調整有着鮮明的時代特色,因應着社會經濟的不斷變化。

過去這些年裏,一些高校多少走入了專業設置的誤區,基於提高學校排名等出發點,片面貪大求全。比如理工科高校爲了變身“綜合性大學”而擴充文科類專業,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還有一些專業“熱”起來了,就有衆多高校一擁而上,不管師資力量如何,強行上馬……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破壞了高校生態。每個專業的設置都不是一紙文件的事情,它多少會犧牲學校原有專業的教學質量,涉及師資調配、教學設施完善等,是一個連鎖反應。它還破壞了理性的評價體系。衆所周知,看專業比看學校更重要,即使強如清華北大,也並非所有專業都處於頂尖地位。許多聽起來不太知名的高校,反而會在某個專業上拔尖,有極高的業內認可度。這種排名不但是高校水平的印證,也關乎日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考量。尤其是在高校擴招、就業競爭激烈的狀態下,高校的貪大求全,不但會造成自身的“虛胖”,還會耽誤學生的就業前途。

對高校專業進行優化,首先要讓高校自身觀念適應時代發展與客觀規律。從世界高等教育發展來看,一流大學並非只有一個面相,而是始終呈現多樣化狀態,既有綜合性大學,也有行業性大學,還有小而精的院校。

以德國爲例,德國大學在世界上各種大學排名中都不算出彩,與GDP總量世界第四和傳統工業強國的地位不符。排名不高的原因是德國綜合性院校不多,而且德國高校一般重教學多於重科研,而科研往往是評定大學排名的重要參考。但在實際上,德國高校往往會在某個專業上出類拔萃,比如耶拿大學的光學專業就負有盛名。它所在的耶拿市儘管只是人口十餘萬的小城,卻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光都”,德國出口的光學產品有40%出自這裏,大名鼎鼎的卡爾·蔡司就在這裏誕生。它們所依託的都是耶拿大學光學專業這一強大後盾。

從不斷進行的國內高校專業調整可以看出,被撤銷專業往往是盲目擴張、突擊增加的產物,它們或許曾經滿足過高校的“升級”,但因爲忽視市場需求、缺乏足夠實力,最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另一方面,高校專業調整與優化,面對的是變化更快的社會與產業形勢,因此也要避免刻意追求時下熱門專業,更不能一味貪大求全。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葉克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