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上圖 在海南省臨高縣,天地人公司種植的鳳梨喜獲豐收。 柯志輝攝

左圖 小朋友們在海南臨高耕讀山房研學基地體驗農耕樂趣。 陳江豪攝

位於臨高縣東英鎮黎安村的耕讀文化特色民宿區。

劉 茜攝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近年來,各地紛紛探索鄉村產業發展的有效路徑,海南臨高結合自身資源特色,因地制宜探索鄉村產業發展4.0模式,助推當地農文旅三產融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爲鄉村振興賦效能、添活力。這一發展模式有何優勢?給當地鄉村建設帶來什麼變化?提供了哪些有益參考?

驅車行駛在海南省臨高縣東英鎮黎安村鄉間,一路上綠樹環抱掩映,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耕讀山房就坐落在綠水青山間。“歡迎大家來到臨高鄉村振興產業技能高質量培訓班。”耕讀山房的田園會客廳內,上百名村黨支部書記正在學習臨高鄉村產業發展4.0模式。

實現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近年來,臨高縣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爲鄉村振興的着力點和突破口,不斷加快產業發展步伐,探索出鄉村產業發展4.0模式。這一新模式“新”在哪裏、有何優勢?其落地實踐給當地產業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改變?近日,記者走進臨高進行採訪調查。

責權利明明白白

近年來,各地紛紛探索產業振興的新路子,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在海南臨高,從農戶自主發展的1.0模式、農戶入股龍頭企業的2.0模式,到龍頭企業和農戶成立合作社的3.0模式,再到如今產權清晰的鄉村產業發展4.0模式,當地逐漸摸索出一條“部門牽頭、鎮村聯動、村級投建、企業運營、要素重組”的發展路徑。

什麼是鄉村產業發展4.0模式?臨高縣委書記文斌介紹,鎮村在做好鄉村土地、房屋、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等資源要素整合的基礎上,由村集體進行項目投建,企業負責日常運營管理,實現項目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發展。

隨着社會資本入駐,鄉村產業發展一直面臨土地、房屋等生產要素的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等多種權能變化的問題。在以往的合作模式中,一旦入駐的社會資本因經營不善退出,留給鄉村的只有一地雞毛,產權紛爭、利益衝突、生產要素流失等問題屢見不鮮。

“產生這些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在於農村集體經濟的產權界定模糊不清。”文斌說,臨高4.0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在體制機制層面進行了突破創新,明晰了農村集體經濟產權歸屬。

“耕讀山房項目是臨高踐行4.0模式的一個縮影。”臨高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週上富介紹,2021年,依託原生態村落農耕風貌,黎安村整合村民閒置的土地、房屋等資源,引進海南村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投資1000多萬元,共同負責村內耕讀文化勞動教育基地、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耕讀”特色民宿、耕讀家風館等項目的建設運營。

“項目涉及的資產產權十分清晰。以‘耕讀’特色民宿爲例,目前民宿所使用的土地、原生態房屋等資產的所有權、承包權等均歸黎安村集體所有,村跑文化公司享有經營權,主要負責民宿的日常管理與運營。”耕讀山房項目負責人陳江豪說。

產權明晰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往項目重投資、輕運營的問題。臨高縣副縣長楊岱說:“在產權清晰的基礎上,4.0模式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助推鄉村產業快速發展。”

在“耕讀”特色民宿項目中,黎安村村民將土地、房屋、資金等資源匯聚到村集體後,以村集體名義參股,共同參與民宿的建設與運營,從中獲取項目分紅。在這一過程中,黎安村的土地、房屋實現了從資源到固定資產的轉變,村集體投入項目的鄉村振興銜接資金變成了股份,參與的村民也相應地成爲項目的“股民”。

“該模式突破了以往村民僅通過發包或租賃土地來獲取收入的侷限性,讓羣衆通過村集體參與產業項目投資或入股,獲得除土地租金之外的分紅等,拓寬了其收入來源渠道。”楊岱說,“同時,由於確保了項目固定資產等產權始終掌握在村集體手中,即使運營企業因經營不善等問題選擇退出,村裏現有固定資產清晰完整地掌握在村集體手中,我們仍可以吸引新的社會資本入駐。”

規模化提質增效

鄉村產業發展離不開成片建設用地的支撐。“以往農村地塊較分散,用地難一直是阻礙發展的瓶頸。在4.0模式下,這一難題得到解決。”楊岱說,“我們將村民宅基地使用權有償收回集中到村集體,爲村集體統一辦證確權,使鄉村建設用地實現從分散到連片使用。”

“目前,東英鎮耕讀山房產業綜合體項目有效盤活黎安村閒置宅基地8畝,土地證已經確權給村集體小組。”陳江豪拿出前不久剛辦好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權證書說。

“在新模式推廣與實踐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歸根到底是思想觀念轉變的問題。”週上富對此深有感觸,從個體角度看,農民習慣於政府補貼或企業幫扶的方式,對新的發展模式缺乏瞭解。如今,越來越多人認識到,4.0模式對農村生產要素產權的清晰界定與保護,對羣衆的收益是一種保障,村民到“股民”的身份轉變對羣衆也是一種激勵。

“臨高縣委、縣政府逐級展開4.0模式的相關培訓,讓鄉鎮幹部、村幹部聽懂喫透4.0模式的具體內涵。在具體實踐中,村兩委幹部和投資企業共同做好村民工作,爲大家講清講透收益前景,讓村民看到希望、堅定信心。”楊岱說。

在臨高臨城鎮“十里長廊”海南熱帶水果產業示範帶項目的種植園區,個大飽滿的蜜柚掛滿枝頭,工作人員在果園裏來回穿梭。“十里長廊”項目是由臨城鎮文新村村委會、抱瑞村村委會和海南天地人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地人公司”)聯合開展的高標準特色熱帶水果示範種植園區項目。

“只有實現規模化發展纔能有好的收益,資金不足一直是我們最大的困擾。”天地人公司臨高分公司總經理唐浩說,以往當地農戶自己種桉樹,一年每畝地平均收益只有幾百元。種植從泰國、越南引進的熱帶蜜柚,每畝地利潤可達2000元左右,但柚子樹苗從種植到進入盛果期需要5年時間,每畝地要持續不斷投入4萬元,一般企業難以承受。

“在4.0合作模式下,柚子樹苗、田地裏水電路網等各種生產設施都由村集體投入,我們只投入運營費用,對農田進行標準化、工業化生產管理,以及品牌化數字化營銷。產品增值後企業獲得了利潤,村鎮也實現了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唐浩說。

“‘十里長廊’項目帶動臨高熱帶水果產業向科技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推動效益持續增長。”唐浩說,“4.0模式也給當地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實現收入來源的多元化,當地羣衆對4.0模式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公司通過該項目實現了規模擴張,目前已種植蜜柚3000畝、鳳梨2萬多畝。”

共建共享同受益

在黎安村的耕讀山房,當地村民變身民宿裏的服務員、咖啡師;在臨城鎮,天地人公司打造的“十里長廊”水果基地正助推當地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在臨高新盈漁港碼頭,一個爲大大小小漁船提供餐飲、製冰冷庫等生產經營服務的平臺正拔地而起……

“4.0模式實現了共建共享同受益。”天地人公司監事會主席徐建榮說,項目開發所建物權歸村集體合作社所有,公司投入1000萬元資金,憑藉種業資源、生產技術團隊、優質品牌、銷售加工服務等優勢參與項目經營。

徐建榮介紹,在4.0模式基礎上,公司通過建立鳳梨產業化聯合體和菠蘿產業聯盟,把中小種植戶集結起來,爲他們提供種苗、種植技術等,實現資源共享,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致富。

“產業對人口的帶動作用十分關鍵。與以往相比,4.0模式讓村民成爲鄉村產業發展的一分子,羣衆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鄉村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楊岱說。

“90後”返鄉青年符聰是臨高和舍鎮村民,一直在海口打工的他去年7月回到家鄉,目前在旺鋪羣育雛雞養殖項目的育雛廠擔任廠長助理。“通過村裏的這個項目,我不僅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還學習了不少養殖技術,真正擁有了一技之長。”符聰說。

在和舍鎮躍錦蛋雞養殖基地,蛋雞育雛、青年雞養殖、畜禽廢物處理形成了當地蛋雞養殖的上下游產業鏈。其中,蛋雞育雛及畜禽廢物處理項目按照“合作社投建+龍頭企業運營”的模式實施。

和舍鎮常務副鎮長王廷根告訴記者,“旺鋪羣育雛雞養殖項目共投入1500萬元,其中合作社投資1100萬元建設育雛雞舍、廢物處理廠等基礎設施,企業投入400萬元用於運營管理。對企業來說,相當於用400萬元撬動了一個1500萬元的生意”。

“之前我們主營青年雞養殖,通過4.0模式發展起來的蛋雞育雛廠和畜禽廢物處理廠,不僅大大節約了投入成本,也延長了上下游產業鏈,推動蛋雞的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海南鳴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經銳說。

自投入運營以來,育雛廠已實現盈利60餘萬元,預計年收益達200萬元左右;畜禽廢物處理廠將雞糞發酵製成生物有機肥,年收益可達150萬元左右。“目前,該項目吸收本地勞動力20餘人,勞務收入92.4萬元,廠內實現對本地工人全覆蓋。”吳經銳說。

“4.0模式吸引社會資本踊躍入駐鄉村,讓企業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不僅降低了企業的投入成本,也延長了項目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實現三產融合發展,以完整的產業閉環營造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文斌說。

融合發展正當時

走進黎安村的耕讀山房,一個以勞動教育產業爲核心,集生態產業引領、生態觀光、休閒度假等於一體的農文旅三產融合項目引人駐足:農耕研學基地裏,浪在微風中湧動;村頭的大榕樹下,三兩孩童正在鞦韆上嬉戲;“耕讀”特色民宿裏,傳統村落的古樸氣息讓人流連忘返……

“目前,項目一、二期已建成並順利投入運營,共接待2.6萬人次,帶動農業消費50萬元。今年春節期間,這裏成了網紅打卡地,三產聯動、資源產業深度融合的局面正在形成。”陳江豪說。

“4.0模式並非要用一種‘固定公式’生硬套用於各個項目,而是在保證項目產權清晰的同時,根據各鄉村具體特點,因地制宜開展不同表現形式的產業項目。”週上富說。

在臨高新盈鎮的新盈港碼頭,海南西部(臨高)水產國際交易市場正加緊建設。建設完成後,將爲靠港漁船提供餐飲、補給、交易等生產經營服務。不同於4.0模式中常見的“合作社/村集體+公司”的產業合作形式,參與該項目的村集體覆蓋新盈港碼頭多個鄉鎮。

“考慮到項目建設涉及資金量較大,單個村集體或合作社難以承載。因此,我們整合全縣多個村鎮的鄉村振興銜接資金5000萬元,用於投資建設項目廠房等基礎設施,建成後再委託相關專業公司來運營。”楊岱說,該項目將對臨高漁業產業鏈發揮延鏈、補鏈的重要作用。

“從耕讀山房、旺鋪羣育雛雞養殖項目的建設,到新盈港碼頭水產國際交易市場的打造,每個實行4.0模式的項目都是根據臨高總體縣域發展佈局及區域產業發展規劃進行投資建設的。”文斌說。

近年來,臨高結合自身資源特色,明確了建設新型建築產業集聚區、現代熱帶特色農漁產業示範區、濱海國際慢城休閒體驗區、現代航空科技產業園的“三區一園”佈局規劃。截至目前,臨高已策劃產業項目27個,其中採取4.0模式的項目有9個。

在濱海國際慢城休閒體驗區規劃中,海漫漫民宿、耕讀山房等農文旅融合項目進展紅火;在建設現代熱帶特色農漁產業示範區的頂層設計下,“十里長廊”海南熱帶水果產業示範帶、新盈鎮新紅共享農莊正喜迎八方來客……

“探索產業發展模式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我們將突出規劃先導,結合各地資源與具體發展情況,堅定社會資本投資信心,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不斷推動各具特色的4.0產業發展項目落地實踐,助力美麗鄉村高質量發展。”週上富說。

“下一步,臨高縣將研究制定鄉村振興產業4.0模式指導手冊,梳理4.0模式實踐成果案例,爲推動農村特色產業轉型升級、高效開展產業項目提供‘業務指導說明書’,推動4.0模式不斷優化,爲鄉村振興增添動力。”文斌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