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曹雯璟

隨着公募基金2023年三季報披露拉開帷幕,知名基金經理調倉換股以及對後市看法躍然紙上。

在今日最新發布的基金三季報中,國投瑞銀基金經理施成認爲,在經濟進入實際復甦後,成長的演繹有可能實現由虛到實的切換,業績成長股會迎來機會。而在經濟沒有進入過熱的情況下,龍頭公司在復甦前期階段表現會更爲突出。看好汽車智能化、機器人以及新能源爲代表的業績成長行業。

仍偏愛新能源行業

平均倉位在90%以上

10月18日,除了今年3月剛成立的國投瑞銀景氣驅動,施成在管的其他6只產品均已發佈三季報。

Wind數據顯示,目前已披露三季報的6只基金產品平均倉位在90%以上。其中,施成管理的國投瑞銀進寶、國投瑞銀新能源A、國投瑞銀先進製造、國投瑞銀產業升級兩年持有A股票倉位均呈現不同程度小幅減少,而國投瑞銀產業趨勢A、國投瑞銀產業轉型一年持有A則呈現不同程度小幅加倉,分別從二季度末的93.49%、90.03%升至三季度末的93.83%、91.15%。

港股倉位也有不同程度提升,國投瑞銀產業升級兩年持有A、國投瑞銀產業轉型一年持有A的港股倉位從今年二季度末的5.51%、9.85%,提升至三季度末的6.13%、10.46%。此外,國投瑞銀新能源A、國投瑞銀產業趨勢A、國投瑞銀先進製造三隻產品在二季度末港股還是0倉位,截至三季度末,港股倉位分別增加至0.58%、0.57%、0.56%。

從具體持倉來看,以施成代表作國投瑞銀先進製造爲例,雖然在個別重倉股上有所減持,但整體看,他仍偏愛新能源行業,且總體持倉量較高。

最新持倉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國投瑞銀先進製造前三大重倉股爲寧德時代、華友鈷業、天齊鋰業,持倉市值分別爲2.54億元、2.17億元、2.15億元。其中,寧德時代、華友鈷業三季度持倉較二季度末減少9.31 %、3.65 %,天齊鋰業持倉則保持不變。此外,該基金在三季度還減持了璞泰來8.7萬股,較二季度末減少1.22%,持倉市值爲2.06億元。

增持方面,三季度該基金分別加倉科達利、天賜材料49.82萬股、9.24萬股,加倉幅度分別爲31.62%、1.27%,持倉市值爲1.98億元、1.99億元。

該基金對中礦資源億緯鋰能、新宙邦持倉保持不變,截至三季度末,持倉市值分別爲1.96億、1.85億、1.14億元,持倉數量分別爲537.6萬、411.1萬、259.56萬股。此外,融捷股份退出前十大,新宙邦則進入前十大重倉股,位列第十。

看好汽車智能化、機器人

以及新能源爲代表的業績成長行業

在最新發布的三季報中,施成表示,2023 年三季度,國內經濟依然在復甦的前期。從政策角度我們已經看到了不少動作,不管是針對房地產、實體經濟還是股市,都有相應的舉措出臺,目前仍然未到實際復甦的階段。在弱復甦情況下,成長股的表現依然以主題爲主,只是主題的擴散度更大,從 AI 到機器人,再到華爲產業鏈等等。在經濟進入實際復甦後,成長的演繹有可能實現由虛到實的切換,業績成長股會迎來機會。而在經濟沒有進入過熱的情況下,龍頭公司在復甦前期階段表現會更爲突出。

“我們投資股票的大部分仍然是 1-10 的行業,成長行業走過了爆發性增長的時期,後續進入持續快速增長的階段。目前不少製造業已經走到了供需關係的極點,其單位盈利能力已經見底,還有一些環節也即將進入這一階段。其中龍頭公司在行業大幅過剩的背景下仍有很強的盈利能力,預計未來在過剩的背景下,將首先擴大市場份額,之後再提升盈利能力;上游具備資源屬性的公司,由於其長期供應的速度限制,盈利中樞會持續上行。以上是我們認爲具備投資價值的兩個環節。”施成在三季報中談到。

施成認爲,設備製造業方面,由於總量受到一定製約,市場更關注各種新技術。但不少新技術的兌現度是存疑的。我們繼續尋找其中可以產業化的環節進行投資。新能源汽車方面,目前狀況和我們預期比較接近。銷量、庫存、價格、預期都到了一個比較極限的狀態,已經處於衰退的末期。在今年三季度,再次去庫存之後,行業的各個方面更加接近底部。隨着需求的恢復,未來行業龍頭將會持續向好。

“目前我們對於這輪上升期的幅度還是比較樂觀的,因爲經過兩輪洗牌,企業之間的差距已經拉開。龍頭公司在行業低谷的情況下,雖然單位盈利下滑,但從財務上看,仍然展現出一個很好的投資回報率。而鋰電行業雖然爆發力弱於上一輪週期,但空間依然巨大,龍頭公司的估值水平我們認爲都有較大的修復空間。”他提到。

對於新能源發電行業,施成表示,硅料價格目前已經見底,組件環節的價格下行也在過程中。目前組件已經開始面臨盈利下行的壓力,但由於產能擴張還在繼續,還難說在今年能夠見底。我們會選擇其中新技術、低滲透率產品進行投資。

對於TMT 行業,施成表示,看好汽車智能化和機器人。汽車行業隨着新公司的進入,競爭烈度和格局會更加複雜,但隨着智能化的推廣,智能電動汽車的滲透率將會加速。2023 年部分車企得到一個成本下降的窗口期,但預計 2024 年競爭會更爲激烈。車企競爭中走出的勝者,未來有可能繼續走向全球,我們會仔細觀察其投資機會。機器人同樣在未來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目前還處於早期階段,離量產還有距離,我們保持關注。

此外,他強調,以新能源爲代表的業績成長行業,在經歷了 2022 年的估值中樞下移,2023年盈利增速下降,整體市場預期處於低點,他看好 2023-2025 年能夠兌現成長的公司的行情。

編輯:喬伊

審覈:木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