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金融界

未來,屬於終身學習者

讀書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一種投資方式,哪怕只是每天堅持閱讀幾頁,長期下來也會得到不小的收穫與回報。從這個角度來看,讀書與基金投資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相信長期的力量。基於此,金融界基金推出讀書類欄目“悅讀”,誠邀國內外學界、投資圈有影響力的大咖們分享好書,交流讀書心得。

變局時代,該不該買房,要不要投個人養老金,手上的資金怎樣保值甚至增值,怎樣合理購入股票、基金、外匯、黃金,新週期怎樣選擇行業和賽道等,每條路上都挑戰重重,投資者面臨着更爲艱難的選擇。

應對變局,本期悅讀爲您分享——由著名經濟學家管清友帶來的全新力作《新週期投資策略》,通過閱讀本書將幫助讀者構建一個完整而實用的投資邏輯,瞭解新週期的熱門行業與優勢賽道,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配置股票、基金、房產、黃金,最大程度地保衛財富,發現複雜環境下的投資機會。

同時在這個鉅變時代,作者也提示每一位投資者都應該認清三個問題

第一,經濟環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爲什麼我們需要轉變投資理財的思路?

第二,面對這種變化,我們應該怎麼應對?

第三,在具體的投資行爲上,我們是否應該投資,投資什麼行業,選擇什麼產品?

在《新週期投資策略》中,管清友就對上述問題做了思考和梳理。而“世界秩序的重構”、“ChatGPT開啓全球競賽”、“避坑指南:如何避免財富大幅度縮水”、“哪幾類房子不能買”、“A股市場定價邏輯:新的定價週期來了”、“基民必修:提升認知,不當‘韭菜’”、“長期主義:個人養老金投資指導”等篇章又爲悅讀君帶來很多啓示。

在“世界秩序的重構”這一部分,管清友講述了一個打麻將的故事。

比如有一場牌局,日本、歐洲、美國都參加了,隨後中國也來了,大家都覺得中國不會從三個牌場老手手中賺到錢。但沒想到,新手手氣特別壯,打了4圈,結果中國贏了,再打4圈,還是中國贏。這就像中國在很多中高端製造領域、科技領域突飛猛進,大大超出“牌友們”的預料。中國的出口結構,從原來的中低端產品開始轉向出口中高端產品。

如今,“逆全球化”態勢的影響下,國際合作日益消減,國際和平環境與世界經濟,以及現有的國際貿易體系與規則乃至全球治理都面臨嚴峻挑戰。在這個時候,我們要考量資產配置、投資理財,當然和在相對和平、比較穩定的環境下考慮的因素要不一樣。

● 如何理解新週期?

身處經濟環境鉅變的十字路口上,最重要的是要讀懂當前的經濟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首先,中國經濟面臨三重轉換。一是經濟週期的交替,整個經濟從過去的高增長、低通脹、低波動的週期,轉向了低增長、高通脹、高波動的週期,從繁榮轉向了相對低迷的狀態。經濟整體下滑,失去了持續增長的空間。

二是世界秩序發生重構。涉及到了意識形態、大國關係、貿易利益、價值觀衝突等,國際關係也發生很大變化,出現中美關係的結構性矛盾,逆全球化的衝擊。過去的“中國生產、歐美消費”格局正在向“歐美通脹、中國過剩”轉變,逆全球化和供應鏈的碎片化,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世界經濟格局重新構建。

第三,價值形態的回潮。改革開放後飛速發展的四十年,老百姓的財富獲得積累的同時,也是人們出現分化,積累階層差異、階級固化的社會問題的過程,人們向上流動的空間愈發逼仄,也必將導致價值形態的回潮。

過去10年正好經歷了一個經濟的下行週期,從2012年開始,國內經濟增長乏力,增長速度開始下滑,到了2018年,中美貿易衝突加劇,再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這是過去十年的經濟大脈絡,其中,股市、樓市的變化,與整個經濟週期、政策週期、國際局勢的變化都有直接關係。

同時,我國的人口已經出現了負增長,低生育、少子化、老齡化是勢不可擋的趨勢。過去幾十年,我國的經濟經歷了高速增長,乘上了全球化的列車,城鎮化如火如荼向前推進,但現在這種持續了幾十年的上升的神話應當被拋棄。未來幾十年,人們要面對的是一個相對衰退的大環境。

面對經濟增速放緩、逆全球化、城鎮化減速的大背景,原來被經濟高速發展掩蓋掉的很多問題將暴露無遺,一些過去既存的矛盾將會被放大,也會出現新的問題。人們的行動受限,心態也會受到較大的衝擊。對於投資而言,投資品種越來越多,投資環境越複雜,人們選擇也會越困難。

關於未來的趨勢,目前能達成三個共識:首先,中美之間的博弈會不斷加劇,影響到股市、利率、資產價格,以及企業的中長期發展;其次,中國經濟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以後會有所復甦;第三,中國在穩定經濟、推動復甦過程中會適度地放水,但像歐美國家那樣搞“量化寬鬆”,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經濟宏觀大勢發生了劇烈的轉變,在這樣一個財富鉅變的時代,守住自己的財富極爲關鍵,投資理財在當下也更具有價值,同時也考驗着人們選擇、判斷的能力,這些宏觀變化都對投資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投資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戰。

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財富管理、資產配置都與經濟週期、政策週期和國際環境緊密相關。在當前整體衰退的新週期下,投資策略需要從過去的“寧可做錯不可錯過”,轉變爲目前的“寧可錯過不可做錯”。在這樣一個鉅變的時代,更重要的是要規避風險,保住自己的勝利成果。

《新週期投資策略》教給普通投資者如何有效進行資產配置。可以瞭解資產四大配置方式——股票與基金,房地產,黃金,外匯——進而實現自己的投資目的。掌握這四大類資產配置,實現保值增值,已經勝過大多數投資者。

就股票而言,並不建議投資者直接下場炒股,炒股既考驗人們的技術,也考驗人們的人性。特別是在當前,股票發行採用註冊制以後,普通投資者炒股的難度顯著提升。相對於一些保險資產管理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基金的風險依舊很大。所以,大部分人應該通過銀行、保險公司這樣的專業機構去買基金、買股票,這些機構會幫助人們合理配置,同時要記得在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之內,不要加槓桿,不要借錢炒股。

普通人最關注房價的問題,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過去的所謂“三高式”增長——高槓杆、高週轉、高負債,已不復存在。房地產的發展趨勢受到了政策、庫存、人口這三個維度的影響,整體來看,房地產作爲一個重要投資品的投資功能已經沒有了。在一線、新一線城市,有着剛需和改善換房這類需求,今年依舊是不錯的時間窗口,但投資的空間被大大地壓縮了,風險極大增加,犯錯的概率更大了。

黃金需求變化最大的原因還是國際關係的變化,由於國際局勢的動盪,如俄烏衝突在內的的國際事件,使得人們對於黃金的理解發生了變化。加之美元在2023年可能表現相對弱勢,各國央行增持黃金,開始減持美債,這可能是一種趨勢。所以,2023年的黃金市場還是不錯的,投資者可以對於黃金市場抱持樂觀的態度,但至於是否會出現黃金大牛市則難以定論。

外匯通常起到實現資產多元化和幣種多元化的特徵,所以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講,如果不是專門做外匯交易的,外匯更多是作爲一種資產上的配置,即有自己隨時能用的美元、歐元或者日元就可以。如果有留學的打算,是需要有一點美元或者其他外幣的。

此外,資產配置也講求一定的戰術策略,比如股債混合策略,即投資一定比例的股票和債券,對於既沒有那麼多的專業知識,也沒有那麼高的交易水平的普通投資者,最爲推薦格雷厄姆的動態平衡策略總之要學會合理分散投資,不要把財富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在近幾年內普通投資者們還應該注意:高淨值人士需要分散地去和不同的專業機構合作,包括私人銀行、券商資產管理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財富管理公司等;對於非高淨值人士而言,有條件要做到跨市場、跨週期、跨品種配置;普通老百姓可可以把國內的房子配置好,同時有點黃金,有點外幣。

如何把握行業機會?

大類行業和經濟週期也密不可分,踩對節奏,選對行業賽道,無異於乘風借勢飛翔,但是實際操作依舊很複雜。

劃分行業風格的方式非常多,通常分爲金融、週期、消費、成長、穩定這五大類。金融風格主要包含銀行業和非銀行金融業,也包括房地產;成長風格包括TMT、國防軍工、電力設備這些成長性行業;消費風格包括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家電、農林牧漁等;週期風格中的這些行業與經濟波動的關係非常密切,稱之爲強週期行業,主要包含化工、汽車、機械等多個行業。

拉長時間週期看,消費類股票的表現是最好的,而金融類和成長類相當於交替跑贏,互有輸贏,週期類只有階段性的超額收益。

把握週期的風格輪動是關鍵。可以參考以下幾個維度:首先要判斷經濟週期,到底處於上行、下行,還是低迷震盪階段;其次要觀察流動性環境,貨幣政策是加息還是降息,是緊縮還是擴張,二者差異很大;第三個維度就是量價週期,這些是人們觀察不同經濟環境下行業輪動的基礎。

●如何正確規避風險?

查理·芒格曾說過“宏觀是你必須接受的,而微觀纔是你有所作爲的。”儘管普通人不可能改變身處的經濟大環境,但是可以選擇自己的行動。識別投資之路上無法避免的各種陷阱是關鍵,投資者需要步步爲營,合理規避風險,小心謹慎,應對變局。

首先,應當警惕潛伏在金融市場中的“龐氏騙局”

第二,克服厭惡損失。在投資過程中,人們常常受損失厭惡心理影響,表現爲面對收益的時候厭惡風險,面對虧損的時候選擇冒險,儘管人們理解這種心理的負面影響,但是很難徹底擺脫。

第三,避免頻繁交易、過度交易。

第四,學會拒絕盲從,並掌握獨立思考的能力。

人們常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任何投資者都應該深諳這種道理。選對賽道,市場會給人們好的機會和好的運氣。《新週期投資策略》能幫助所有正在投資或者想投資的人讀懂當前時代的財富邏輯,發現新週期下的的投資策略,應對變局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