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共和黨籍衆議長麥卡錫被罷免,自此,美國國會衆議院一直處於“羣龍無首”的狀態。美國國會衆議院當地時間10月20日舉行議長選舉第三輪投票。司法委員會主席喬丹不僅第三次“闖關”失敗,甚至還被共和黨成員取消候選人資格。

美國政壇“三號人物”爲何一直難產,這背後,誰纔是最大的輸家?

共和黨內鬥不斷,新議長人選會是誰?

目前,美國衆議院435個議席(共和黨掌控221席、民主黨控制212席)中有兩席空缺,這意味着當選議長需獲得至少217名議員支持。

由於共和黨在衆議院佔有微弱優勢,外界聚焦到底哪位共和黨人能夠接任麥卡錫成爲新一任議長。

當地時間10月20日舉行議長選舉第三輪投票,共和黨議長候選人喬丹獲得在場219名共和黨議員中的194票,民主黨議長候選人傑弗里斯獲得在場210名民主黨議員的全票支持。兩名候選人所獲票數均未過半,未能選出議長。隨後,共和黨人投票決定,取消衆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喬丹的議長候選人提名。

對於喬丹而言,在第三輪投票中,拒絕投票給他的共和黨衆議員增至25人,高於第二輪的22票和第一輪的20票,體現出共和黨溫和派對喬丹當選衆議長的阻力漸增。

共和黨內部的嚴重分裂,導致喬丹未能獲得到場議員過半數支持。

此前,衆議院共和黨人曾提名衆議院多數黨領袖斯卡利斯爲議長候選人,而後因未獲足夠黨內支持而退出競選。如今,隨着喬丹失利,衆議長選舉再次陷入僵局。

按計劃,衆議院共和黨人將於當地時間23日下午商討議長候選人新人選,並於當地時間24日上午進行黨內投票。目前,外界仍不清楚共和黨的新議長人選是誰。

隨着喬丹的黨內提名遭撤銷,擁有衆議院多數地位的共和黨仍難以推出議長人選,這也意味着衆議院仍難以擺脫停擺的狀態。

美聯社指出,目前的投票情況讓共和黨人感到失望和沮喪,並陷入更深的混亂,危機接近全面爆發。衆議院共和黨人似乎並沒有現實的或可行的計劃來團結四分五裂的派別,他們互相指責對方造成了分歧。

美國政壇“三號人物”爲何難產?

從衆議院多數黨領袖史蒂夫·斯卡利斯獲提名卻主動退出,到司法委員會主席喬丹幾度進入投票環節皆敗北,美國政壇“三號人物”——衆議院議長一職遲遲難產。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國會衆議院議長選舉持續“難產”並不令人意外,原因在於近年來美國很多政客在追求個人和黨派利益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導致政治不斷極化,即使政府“關門”在即、民衆利益受損也無所顧忌。

在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看來,美衆議長“難產”有兩大主要原因。

一是民主共和兩黨在衆議院所佔席位數相近,會讓共和黨內部少數派成爲關鍵少數。不同於過去,在本屆衆議院中,兩黨所佔席位數差距小,這會導致如果共和黨內部無法達成意見高度一致,其議長候選人就難以獲得足夠票數當選。可以說,這給了共和黨內部極端派“綁架”全黨的機會。

二是共和黨內部分歧明顯,而主要分歧主要圍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共和黨內有特朗普的支持者,例如喬丹就是特朗普的忠實盟友。但共和黨內亦有特朗普的反對者。這就不難理解共和黨內部溫和派對喬丹掌舵衆議院充滿擔憂。

衆議長持續“難產”,意味着什麼?

衆議長選舉持續“難產”,對美國政治而言,究竟意味着什麼?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認爲,這一局面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共和黨、衆議院、乃至美國的形象。

由於衆議院議長選舉持續“難產”,導致國會立法處於停滯狀態。美國總統拜登提出了1060億美元的國家安全一攬子撥款計劃,其中包括對烏克蘭和以色列的軍事援助。這一一攬子計劃也因衆議院議長缺位而無法被衆議院審議。除此之外,美國政府部分部門面臨11月18日不得不“關門”的危險,沒有議長的衆議院也無法採取行動避免“關門”的發生。這對美國經濟來說無疑將是個“壞消息”,而廣大民衆也會因此受到傷害。

美國2023財年於9月30日結束,國會兩黨此前一直圍繞新財年聯邦預算案爭鬥不休,直到最後一刻才通過一項臨時撥款法案。然而該法案只能爲聯邦政府提供資金至11月17日。美國聖安塞爾姆學院政治學專家克里斯托弗·加爾迪耶裏說,聯邦政府即將失去資金來源,如果議長選不出來,衆議院不會發生任何有意義的事情。

也有專家指出,即便喬丹最終當選衆議長,其保守立場同樣很可能令政府“關門”。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德斯蒙德·拉赫曼說,與麥卡錫相比,如果喬丹擔任議長,兩黨實現立法合作的可能性更小,喬丹或將提出民主黨無法接受的開支削減要求,國會將比過去一年更加機能失調。

美國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學家迪恩·貝克表示,如果喬丹當選,結束對特朗普的刑事起訴可能會是他的首要任務,而這是項不可能的任務。因此,政府可能會“關門”一段時間,這對美國經濟來說無疑將是個“壞消息”。

美國艾奧瓦州前衆議員、民主黨人格雷格·丘薩克說,如果衆議院的混亂繼續下去,比如導致政府“關門”或在債務上限問題上陷入另一個僵局,民衆將會受到傷害。

路透社與益普索集團本月4日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64%的美國受訪者認爲,美國政客不肯“爲國家利益擱置黨派分歧”。

對此英國《衛報》的評論認爲,美國兩黨政客因執迷於黨派鬥爭而無法正常履職,導致美國人對國會和聯邦政府的支持率接近歷史低點,大多數人表示,他們對美國政治體系的未來幾乎沒有信心。

誰纔是最大的輸家?

在衆議院議長持續難產的背後,誰纔是最大的輸家?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說,“我認爲此番‘震盪’後,最大的‘輸家’是共和黨,這或許會導致今後共和黨在其他議題上深度分裂。”“同時,這也可能導致衆議院模式的變化。如此下去,美國衆議院有可能會產生一種新的可能,即在衆議長缺位的情況下,由臨時衆議長主持工作,臨時衆議長或被賦予更多職權。此外,這也可能會增加跨黨派合作的可能性。當前,共和黨最大的問題或許不只是民主黨,而是自身內部的極端派系。在美國曆史上,就出現過兩黨內部分裂,不同派系重新組合的情況。”

“從此事可以看出,美國政壇極化已經非常明顯,兩黨堅決對立的態勢愈發突出。”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劉衛東表示,目前民主黨擰成一團,共和黨內雖然分歧嚴重,但在不對民主黨妥協、讓民主黨人出任議長一事上又很堅決。“由此導致的問題是,議長選舉陷入混亂。共和黨寧願拖着,反覆提名、投票,也不對民主黨妥協。”

截至10月21日,美國衆議院“羣龍無首”已有半月多。美國衆議院議長難產導致衆議院“癱瘓”,由此美國立法進程完全中斷,因爲即使參議院通過相關立法,也無法直接遞交總統簽署。

路透社指出,由於衆議院無法正常行使職責,美國國會在中東、烏克蘭等議題上都無法給予及時的回應,此外,國會也無法採取行動以避免政府再次面臨關門的危機。若是國會不批准更多的經費,美國政府下月將面臨部分關門。

即使衆議院最終選出議長,共和黨內部的分裂、和民主黨的對立也將持續。共和黨的黨內分歧並非暫時的,這種對立會長期存在。此外,共和黨內極端派通過麥卡錫下臺以及議長選舉難產等強化了信心,未來可能會繼續施加其影響,導致共和黨進一步走向極端。

就算選出了新的議長,他的未來會不會面臨和麥卡錫相同的命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