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21日電(李玉 於俊)日前,記者造訪資深建築師宋海寧,他創建的賀凱施建築設計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將智慧設計和精工匠心融匯於每個設計項目中,“讓有生命的建築與時間對話,與環境對話,與普通大衆對話。”

建築設計不僅僅是建築設計 還有民生

畢業於同濟大學的宋海寧,幾十年的摸爬滾打,使他悟出了行業的精髓:建築設計的整個過程,是一種介入社會和參與社會關係的契機。也就是說,建築師在以專業技能去做建築設計的同時,也身處在社會關係中,需要用“智慧”去實現建築設計的完成。他的結論是:“建築設計不僅僅是用專業,還要考慮其它,比如民生。”

宋海寧2015年主導的“楊浦176項目”就是典型案例。該地塊佔地6000餘平方米,需要配合上海軌道交通8號線及10號線的建設進行重新設計。

宋說,“該地塊建設內容是解決18000平方米60米限高的辦公樓,這個並不困難,但考慮到地鐵地下車站及附屬設施的保護,項目地下可用面積僅數百平方米,地下區域停車,人防等功能幾乎無法通過設計手段解決。一個地鐵上蓋項目除了辦公功能外無社區商業等輔助設施,對土地使用效率來講未免有些可惜。”

宋海寧以建築師的敏銳,將目光放在地塊北側E-9地塊、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破舊住宅小區(閘電新村)。該地塊是早幾年城市舊改基礎上的城市更新,但轄區相關部門苦於資金問題,動拆遷工作一度處於停頓狀況。

宋建築師認爲,如果兩個地塊合併開發建設,完全能夠實現“1+1大於2”綜合效應,既解決E-10地塊建設受限問題,同時改善E-9地塊居民生活。這是對土地不可再生資源的極大尊重,也是對地塊居民羣體的一份愛心與責任。

但理想與願景面臨實際巨大的困難,其一,兩個地塊已出讓給不同的開發商,合併就需要尋找新的投資主體,需要大量的資金鋪墊。其二,必須突破政府在城市建設方面的限制、需要與很多部門溝通、協調。

歷經不懈努力,得益於自己與諸多房企合作服務口碑,宋海寧以建築師的身份扮演了一個重要融資者的角色,解決了項目的資金問題。另一方面,在十幾輪方案反覆研究與論證之後,宋海寧通過精湛巧妙靈活的概念設計演繹,在上海市有關部門及專家學者的支持與幫助下,歷時兩年,史無前例的將兩個地塊合二爲一進行規劃與建築設計。

對於地塊合併後面臨的諸如地鐵地面構築物對環境的影響、地鐵地下車站及附屬設施如何與新建項目銜接等問題,宋海寧採取了“挪”“降”“改”“沉”“包”等具體手法,巧妙的處理了這些瑕疵,得到業界一致稱讚,創造了業界“天方夜譚”的奇蹟。

目前,該項目經過前後7年的各項準備工作,將在2023年底開工建設,預計於2026年中開放使用。屆時地鐵商業、商務綜合、居民出行自然流暢,建築賞心悅目,城市更新地標呼之欲出。

“匠心”與“智慧”推動設計創新 服務城市

除了“楊浦176項目”,“上海LOT-108項目”也是宋海寧主導的一個標杆性項目。

對於該項目,他首創提出“多層開放空間”在屋頂打造街區形態等商業建築設計模式,巧妙的打破了“寫字樓+MALL”的傳統設計手法,將傳統的SHOPPING MALL內部的封閉設計與建成後的運營模式做了顛覆性的變革。

他介紹:“我們將小型獨立商業引入基地,利用不同標高將這種獨立商業串聯起來,利用綠化、平臺、立體交通等複雜設計手法,使原本大體量的商業建築拆分佈局,形成全天候、立體的、2小時開放的可進入的立體商業街區,以形成開放式、里巷交錯的建築佈局。”

有建築師評價:“這樣的設計對於建築能耗的節約起到關鍵性作用,同時也改變了傳統商業建築物業管理模式。它具有開拓性且具有推廣意義,開啓了商業綜合體建築設計新思路與新概念之河,在建築設計行業具有標杆作用。”

此外,“上海中央商務區LOT-179項目”集中體現了宋海寧的設計靈感。該項目位於南京路歷史風貌街區179街坊,由建於1920年代的中央商場、美倫大樓、新康大樓及華僑大樓4棟建築組成,需要進行保護性修建。

“與其一棟一棟的設計修繕,不如先將注意力放在建築之外……”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以同一個蒼穹擁抱這4棟樓宇,使之成爲一個建築。

於是,他設計了一個巨大的玻璃穹頂,納入這4棟建築,建築之外的街道成爲蒼穹之下的建築室內。這個大膽的設想,成了如今上海灘最美的蒼穹。

中國建築文化的傳播者 造福時代

宋海寧還是中國建築文化的傳播者,與衆多國際大牌設計公司都有合作。在與HOK、SOM、PBR、PAUL ANDREU 中國項目合作中,他總是反覆強調應用中國建築語言、融入中國元素。他希望全球建築師瞭解中國,更期望中國建築師能走出去、融入世界。

在他看來:“一個建築師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對生活的體驗、對生命的感悟、對知識的渴望。”

宋海寧說,“我熱愛建築設計,願意以勤奮踏實進行創作,以匠心與智慧實踐我對建築的信仰。”(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於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