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受電商平臺衝擊、生育率下降等因素影響,以愛嬰室爲代表的集成式母嬰連鎖超市的日子愈發艱難。

10月26日,“母嬰零售第一股”愛嬰室發佈三季報。前三季度,其累計營收爲24.21億元,同比減少7.65%;歸母淨利潤0.47億元,同比增加4.47%;期間收到政府補助0.15億元、理財投資獲收益0.15億元,將此類非經常性收益扣除後,扣非歸母淨利潤爲0.21億元,同比下滑4.73%。

愛嬰室方面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營收下滑主要受公司關閉調整低效門店,加之部分區域出生率下降兩個因素影響所致;但第三季度下降趨勢明顯改善,總營收同比僅下降0.24%,部分地區轉爲正增長,尤其是深圳、江西、四川區域增速較快。

依賴線下門店

財報顯示,愛嬰室截至2021年底、2022年底的門店數量分別超500家、470家。今年以來,愛嬰室在全國關了32家門店,新開20家,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門店數量進一步減少至459家,以至於有部分消費者也發現,“附近商場裏的愛嬰室悄無聲息地關店了”。

這對公司業績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財報顯示,愛嬰室七成以上營收來源於線下門店,但隨着近年電商及物流的發展,消費者行爲習慣發生改變,線下消費場景受到衝擊。今年前三季度,愛嬰室門店銷售營收爲17.75億元,同比減少7.2%,毛利率約25%。

值得一提的是,愛嬰室99%的門店都是直營店。公司方面對記者表示,目前全國門店中直營店有457家,其餘爲加盟。對於門店數量的變動,“大部分需要調整的門店已經基本完成,後續還是會積極開店,實現門店數量穩步增長”。

事實上,對愛嬰室而言,高度依賴線下直營門店意味着公司需要承擔高額租金、人力等運營成本。財報中披露了相關支出,公司去年銷售費用爲7.6億元,其中八成以上用於支付門店房屋租賃和員工工資,費用分別約2.8億元、3.3億元。

電商滲透擠壓了以門店線下爲主要載體的愛嬰室,而公司在線上渠道的發展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今年前三季度,愛嬰室電商渠道營收爲4.34億元,同比減少超10%,在公司總營收佔比不足兩成;而其電商業務毛利率也大幅下降7個百分點,僅爲11.4%。作爲“母嬰零售第一股”,這一增長表現並不算好,意味着公司未來仍需要面臨線下消費場景緩慢復甦、成本高企的風險。另一連鎖母嬰超市品牌“孩子王”今年上半年母嬰用品線上渠道收入15.27億元,已佔公司總營收的四成以上。

毛利率承壓

結合業務來看,愛嬰室公司旗下擁有“愛嬰室”和“貝貝熊”兩大母嬰超市品牌,主要經營業務包括奶粉、食品、用品、棉紡、玩具及出行、母嬰服務、供應商服務等。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第一大業務奶粉產品收入13.72億元,佔總營收的一半以上。惠氏、美素佳兒、愛他美、飛鶴等多家品牌奶粉在愛嬰室門店售賣,也意味着從商業模式上來看,愛嬰室是奶粉行業鏈下游經銷商。

值得一提的是,受出生率下滑影響,奶粉行業需求不及預期,“價格戰”現象不斷,且惠氏等奶粉品牌在電商平臺的頻繁直播、優惠活動也對愛嬰室門店產品銷售造成一定影響。今年前三季度,奶粉產品營收同比下滑近12%,毛利率也下滑1個百分點。

公司另外兩大業務板塊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母嬰用品營收3.83億元,同比減少12.58%,毛利率下滑2個百分點;食品營收2.36億元,同比增加16.63%,毛利率下滑近4個百分點。除此之外,公司旗下棉紡類、玩具及出行、供應商服務的業務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愛嬰室的毛利率爲27.39%,創近5年新低,淨利率爲2.22%。

對母嬰超市來說,高度依賴外部品牌不利於把控公司毛利率,發展自有品牌被看作是“第二增長曲線”。

愛嬰室董事長施瓊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品牌毛利較低,對於母嬰店來說,如果大量商品長期低毛利,企業就不可持續,所以我們需要有毛利的產品來補充,自有品牌和部分中小品牌提供了這樣的可能性。”

愛嬰室曾在2022年業績會上披露,自有品牌毛利率高於非自有品牌約20個百分點,銷售收入佔商品收入的比重約9.36%。今年上半年,該比例提升至10.9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