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溫世君

編輯|陳弗也

出品|棱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連續的地產債務違約潮下,投資者已經風聲鶴唳。

這次輪到了萬科。數據顯示,近期其美元債大幅波動,多隻債券20日跌幅超過30%。隨着市場情緒的發酵和傳遞,境內債務和萬科股票也隨之承壓。

10月31日,萬科A股價單日下跌2.33%,收11.33元,相較2018年1月31.92元股價峯值,跌去近三分之二。

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官方投資者交流平臺上,10月28日,有投資者問得非常直接:

“董祕你好:最近公司美元債及國內債價格大跌,很多分析人士認爲公司可能步恒大、融創等後塵進入債券違約,公司發展一直(以)穩健著稱,同時公司也是最早意識到房地產危機的並採取行動的,發展到目前這種情況,請問公司真的要債券違約了嗎?”

10月31日,萬科對此問題進行了回應:“近期公司境內外部分債券品種交易出現異動,並非公司基本面出現任何問題,主要是市場情緒波動所致。同時境外市場出現有關公司的不實猜測,導致公司美元債價格在上週尾出現大幅波動。”

萬科公佈了一組數據:“截至3季度末,公司在手資金1037億,對短債的覆蓋倍數2.2倍。年內公司已無境外債務到期,境內待償還信用債僅3.8億”,並表態:“目前公司財務穩健,各項資金排布和還款安排都在有序進行中。”

當然,回應沒有提一點,本輪20日做市中間價跌幅超30%的萬科的美元債,合計餘額27.23億美元(約合199.21億人民幣),到期時間分佈在2025、2027和2029三年。

天弘基金策略分析師王健認爲,這就是市場恐慌的蔓延,在樓市銷售低迷、違約事件頻發的背景下,中資地產美元債投資者已草木皆兵。目前看,一線城市新房銷售環比已有回暖跡象,對此還應放長時間、冷靜看。

但市場情緒並非無中生有。

10月27日,萬科A股(萬科A)、港股(萬科企業)同步發佈三季度財報,營收利潤雙雙下滑:前三季度營收2903.1億元,較上年同期調整後下降14.0%;歸母淨利潤136.2億元,較上年同期調整後下降20.3%。

其中,三季度單季營收894.2億元,同比下降31.6%;歸母淨利潤37.5億元,同比下降22.5%。

在當下地產市場較爲低迷的週期中,這樣的數據雖然並不意外,但投資者脆弱信心已經經不起任何的波瀾。

隨即,摩根士丹利予港股萬科企業“減持”評級,目標價8.94港元。富瑞(Jefferies)予萬科企業“持有”評級,目標價由10.3港元下調至8.41港元。大和(Daiwa)將萬科企業目標價由10.7港元下調20%至8.6港元,維持“跑贏大市”評級。

10月31日,萬科企業收盤7.32港元。

另外的變量則是在公司治理層面。萬科一向被認爲是房地產企業中職業經理人治企的標杆。

10月27日,萬科發佈《第二十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議公告》,選舉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辛傑爲董事會副主席。

實際上,曾經作爲萬科大股東的華潤,也會長期安排人員兼任萬科董事會副主席。“寶萬之爭”後,深圳市地鐵集團入主萬科,其前董事長林茂德也曾兼任萬科董事會副主席。

但在當下市場環境下,這一“正常”的變動卻產生了遠比其本身大得多的波瀾。

有媒體援引業內人士的觀點認爲,受近期房地產市場變化和新一輪房企違約風波影響,部分投資人對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業的信心持續下降,導致萬科債券受到波及。

證券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了辛傑對萬科的支持態度:“萬科的背後有深鐵集團,深鐵集團的背後是深圳國資,將始終不渝地全方位支持萬科的健康發展。”

但這樣的表態並不能完全對沖市場的擔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