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时隔6年再次召开全国性金融工作会议,且升级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延续了此前对金融工作的定位,强调金融发展的‘中国特色’。”中金公司在其研报中提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了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的定位,强调金融工作的重要性。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金融发展提供了方向。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此时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对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特殊意义。

比如,银河证券即在其研报中提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短期内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信心,活跃资本市场,支持扩大内需、稳外贸稳外资,进一步化解风险;中长期有助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工作在这两方面找到新的发力点,标志着金融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6年六次会议

自1997年第一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26年间,全国性金融工作会议共计召开六次,今年为首次升级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根据银河证券总结,1997年,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定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强调做到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步伐,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开创金融改革和发展新局面。会议批准设立中共中央金融工委和金融机构系统党委,完善金融系统党的领导体制;商议解决国有银行不良率高、资本金不足等问题;严格规范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坚决改变混业经营状况等。

五年后的2002年,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强调进一步深化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认识,把金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上,全面增强我国金融业竞争力。本次会议是我国加入WTO后首次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金融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中国银监会成立,形成“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系;启动国有商业银行新一轮改革和农信社改革;完善保险行业监管等。

第三次会议同样在五年后召开,2007年,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如约而至。彼时,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金融业处在重要转折和发展期。重点工作是: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全面发挥金融的服务和调控功能;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强化金融企业内部管理,保障金融稳定和安全。

又一个五年后,在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仍面临地方债务问题不断积累、金融业“脱实向虚”问题凸显。会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2017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延续了第四次会议对金融改革发展的部署,旨在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会议明确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和银保监会,“一委一行两会+地方监管局”的金融监管格局形成;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资管新规”落地,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六年以后的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升级后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磅到来。根据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介绍,此次会议延续了对于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两大主题的重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会议的论述主要有及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改革、市场规则和资本管理、金融开放五个方面。而金融风险防范主要包括地产、地方政府、金融市场三大风险点的具体工作和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四个方面。

五点信号

相较于过去五次会议,此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何新特点?

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看来,历次会议中,金融工作的主线逐步从金融体系格局的建立与规范,转向金融系统的强监管与防风险。此次会议有五大信号值得重点关注:

首先,会议从全国“升级”为中央,强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释放“金融强国”信号。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与地方党委金融委的作用,在中央领导的同时强化属地责任,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此外,会议提出“金融强国”,在党的二十大后明确表达未来金融系统的重要性。

其次,反复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的根本宗旨。金融政策支持国家战略,货币政策结构性工具有望进一步配合国家战略扩展内涵。

再者,为后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具体要求。明确金融资源配置方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在此背景下,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提升以及国有大型机构将进一步做优做强。

与此同时,表态金融强监管延续,未来金融监管“全流程从严”。

此外,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含义有所拓展。一方面,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意味着“以时间换空间”的应对思路将得到加强,货币金融环境配合是长期导向,中央财政助力也将持续加码。另一方面,在应对房地产风险的同时,强调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意味着针对房地产领域宏观审慎角度的金融约束(例如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等)仍将依据行业不同阶段以不同形式出现。

化解三大重点领域风险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是此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主题,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亦如此。

根据黄文涛总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此次会议的论述主要有及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改革、市场规则和资本管理、金融开放五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方面,在维持稳健的基础上要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重点领域。二是金融市场方面,主要的目标是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三是金融机构改革方面,建立以国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为主、小银行服务区域为辅的格局。四是市场规则和资本管理,重点在于引入长期资本、防范道德风险。五是金融开放方面,要继续坚持,在确保金融安全基础上,推动外资深度参与中国金融市场。

而金融风险防范主要包括地产、地方政府、金融市场三大风险点,具体工作和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有四个方面:一是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承接近年的机构改革,继续强调: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二是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方面,预计中央政府将通过提高赤字率等方式承担更多的低成本债务,并逐步、分层化解地方政府显性和隐形债务。三是最为关注的地产风险方面,会议将地产和金融问题统一来看,强调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并通过保障性住房等房地产新模式应对目前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四是金融市场方面,再次强调稳健运行和防范风险的联动,并重点指出汇率问题。

聚焦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建设,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议强调,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对此,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向记者解读道,会议从注册制走深走实,多元化股权融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四个方面,对资本市场提出更为明确具体的发展要求。展望来看,围绕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个战略任务,包括股票、债券、期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望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健全,加速优质金融资源向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聚集。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社会资金也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分享经济增长红利,进一步提升全民的投资倾向和消费信心。

中信证券在其研报中提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对资本市场的功能和意义给予积极且明确的定调。未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发挥有望围绕“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深化落实对于证券行业而言,伴随“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和“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证券行业有望走向差异化发展,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银河证券则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解读。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方面,其中,在持续推动投融两端统筹发展方面,其提到,推动投融两端统筹发展是我国资本市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以全面注册制为代表的融资端改革已取得诸多实质进展,为更多企业带去了资金“活水”;但投资端建设力度仍显不足,存在缺乏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权益类基金市场占比较低等问题,需要推动投资端改革进一步深入,加强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以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资本市场在投资端、融资端的改革空间仍将延续今年以来的政策趋势。在融资端,持续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不断加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导向,支持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回购;在投资端,制定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加快公募基金改革步伐,吸引增量资金流入,提高上市公司吸引力,激发债券市场活力;在交易端,增强交易便利性和畅通性,扩大金融产品适用范围,激发中介机构市场活力。

(作者:崔文静 编辑:巫燕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