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3日讯(记者 徐昊)蔚来汽车董事长、CEO李斌一封发于11月3日的内部全员信,部分确认了此前业内流传的“蔚来将裁员10-20%”的消息。在这封全员信中,李斌提出,“公司将减少10%左右的岗位,具体调整会在11月完成。”

“终端渠道不会动,此次优化和调整主要针对总部。”有蔚来汽车内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作出人员优化调整的目的主要还在于降本增效,以应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两个“提效”

冗杂的人员和机构设置,对于蔚来这样一家造车新势力来说无疑是沉重的“包袱”。

2022年年报显示,蔚来当期员工人数2.68万名,蔚来为此支付了超112亿元的薪酬。从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来看,蔚来汽车逐季度增长,至今年上半年已达到53亿元,较同样为造车新势力的理想汽车高出34.09%。

今年1月,李斌在发布的全员信中便提到将精简团队,“2022年团队持续扩张,但职责不清晰、目标不一致、流程不完善、重复建设的情况比比皆是,效率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然而,李斌也曾表示,“只要能发出工资,轻易不干裁员这事”,“保持100%的人,完成150%的工作,这才应该是我们要干的事情。”

让李斌做出精简团队最终决定的不仅仅是庞大的人员开支,还包括目前主营业务的疲软。最新数据表明,蔚来10月交付量16074辆,不及此前设定的“稳定在2万辆以上”的月销目标。

目前,蔚来汽车在售车型已达到8款,是造车新势力企业中最多的一家,然而并没有一款车型成为真正的爆款。在今年6月12日,蔚来宣布全系新车降价3万元,7月交付量超过2万辆,随后便没能保持住增长的“劲头”,交付量始终在15000-20000辆徘徊。

“今年我们交付了5款全新产品,在成交价30万以上纯电市场获得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综合表现离预期目标仍有差距。”李斌在全员信中坦言。

与此同时,“不务正业”也一直是行业对于蔚来汽车的诟病。蔚来自研芯片“杨戬”于10月量产,芯片研发团队有800人,并自研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天枢SkyOS。李斌曾表示,“‘杨戬’可使蔚来单车激光雷达成本下降数百元,一年左右可收回研发成本。”

蔚来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自建手机团队的造车新势力,NIO Phone目前已上市。此前,蔚来还被曝自研磷酸锰铁锂和4680电池,并计划量产供应蔚来(NIO)及子品牌阿尔卑斯。

基于此,全员信中提到了两方面“提效”:一是组织提效,合并重复建设的部门与岗位,变革低效的内部工作流程与分工,取消低效岗位;二是资源提效,推迟和削减3年内不能提升公司财务表现的项目投入。

三个“确保”

在蔚来汽车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李斌表示,“蔚来原定的今年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的时间点推后至一年以内”。显然,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蔚来的盈亏平衡点或将再度推迟。

在11月3日的全员信中,李斌不仅提到了对于团队的精简,还提出了三个“确保”,即,确保核心关键技术的长期投入,保持技术与产品的领先优势;确保销售与服务能力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确保3个品牌9款核心产品的如期上市。对于品牌产品的规划,这是蔚来首次对外披露。

按照蔚来方面透露的信息,在过去两个月,公司进行了三十多场两年经营计划的分析讨论会,以确定每个业务未来两年的目标、关键成功要素与优先事项、行动计划、需要的资源,识别组织优化、降本提效的机会,并在过去两周,确定了上述“三个确保”的业务优先级。

对于销量的提升,蔚来曾提出通过销售服务网络的扩大,以确保订单不会落入旁人。在2023年二季度财报会上,李斌透露,接下来希望通过更多的渠道覆盖和销售能力的提升,加快订单转化。“6月我们发现销售能力无法满足同时销售7、8款车的需求。从7月开始,我们已经全面提升销售能力,目标达到每月锁单3万辆销售能力,9月底完成这项销售能力的建设,(希望)从10月开始销售能力建设的成果开始逐步显现。”

蔚来汽车并不是第一家选择提升组织效率以获得“生存机会”的造车新势力。去年开始,小鹏汽车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组织上的改革。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近期表示,“2019 年公司大概才一千多人,到了2022 年已经有两万人。在这个成长速度下,公司的管理、经营等能力还没有建立,太多的人还在用过去的经验做现在的事情,这是不够的。竞争在变化,技术在变革,人员规模增加了十倍以上,管理难度实际上提高了数十倍,如果你不变,公司就没了。”

理想汽车则更是将组织流程作为与智能电动车同样重要的“产品”来对待。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在多个场合表示,“这两个产品服务于两个用户,⼀个是面向家庭用户的终端消费者,产品是智能电动车;一个是面向组织和员工,产品是流程系统,这两个圈是相互影响的。我们把组织流程也当成一个超越用户的需求的产品去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