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房地產市場進入深度、結構性調整階段,要進一步激發消費潛能,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強調,要避免房地產的硬着陸。

11月6日,以“洞察消費新趨勢 激發消費新潛能”爲主題的第六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消費分論壇上,黃奇帆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中國的消費有五個基礎性、結構性的特點,這使得我國既具有世界級巨大的消費發展規模,也具有未來很大的潛力、發揮的餘地,但同時,現實中的債務比較重,醫療教育支出比較大,也抑制了消費。

我國消費結構的五個基礎性特點,一是中國人均GDP在2021年趕上和超過了全球人均(水平),這是對全球消費有着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結構性變化。

二是,在中國14億人口中,中高等收入羣體有4億多人口,這是中國消費的主力軍,在全球消費範圍內也是一個非常令人矚目、非常重要的存在。

第三,中國城鄉差距還比較大,區域差距還比較大,貧富差距也還比較大。黃奇帆表示,縮小三大差距,是中國未來共同富裕過程和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主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好了,也是中國未來消費潛力巨大發展的基礎所在。

第四,中國老百姓房地產方面消費產生的負債較高。黃奇帆表示,根據有關智庫統計,中國城市居民的房地產債務佔家庭收入比重達到137.9%,高於美國的90%,也高於英國、法國、德國的130%。同時,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年用於還本付息的部分相當於收入的15%,美國是7.8%,歐洲一般在8%-9%。所以,由於房地產消費帶來的高負債,使得中國家庭用於每年生活消費的支出會受到很大的約束。

第五,中國居民的教育、醫療方面支出也比較高,會約束其他方面的各種消費。

怎樣支持擴大消費,更好啓動內循環的消費需求?

黃奇帆表示,中國已經進入到以內循環爲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中,在以外循環爲主體的時候,中國經濟由消費、投資、出口“三架馬車”拉動,三者分別佔到GDP比重的30%、40%、30%,形成“三四三”的結構。但當轉向以內循環爲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時候,消費拉動將成爲三駕馬車的主動力。“今後消費拉動應該佔GDP拉動力的50%左右,投資佔比降到30%,出口降到20%,形成五三二的結構。”黃奇帆說。

基於此,要做大做強做好中國消費,黃奇帆提出了進一步激勵消費新潛能的六條主要措施。

第一,增加老百姓的收入。2022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43%,大體在52萬億元人民幣。黃奇帆認爲,按照內循環爲主體的要求,居民可支配收入至少應該佔GDP的52%。如果在現在比重的基礎上增加10個百分點,以2022年中國GDP規模1210207億元來計算的話,就應該增加12萬億元爲居民可支配收入。如果十幾年以後GDP翻番變成250萬億元,就額外增加了25萬億元的可支配收入給老百姓消費。

黃奇帆表示,目前工資性收入佔可支配收入的60%,所以要增加拿工資收入的人羣,增加在企事業就業的人羣,使現在4億中等收入人羣在今後十幾年翻一番,變成7億、8億人,低收入人羣從6億減半變成3億,實現重要的結構性變化。同時,要增加老百姓的財產性收入、資產投資性收入。這部分目前佔比只有個位數,比較低。

第二,要增加汽車消費。中國汽車產業在2009年達到1800萬輛車,成了世界第一大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國。到2017年的8年裏,又從1800萬輛車增加到2700萬輛車。但最近5年中國汽車產量和銷售沒有增加。

“我們已經連續5年沒有增長,是到了極限,沒有增長空間了,還是有關激勵措施不到位?這是值得思考的。”黃奇帆說。

黃奇帆表示,在全世界目前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的國家中,發展中國家的汽車保有量大約在40%,發達國家在60%,中國已經超過了人均GDP1萬美元的基點,但現在中國汽車的保有量是21%,離40%距離甚遠。如果達到發展中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等這些國家的狀態,中國的汽車產量從現在的2600、2700萬輛,增加50%到4000萬輛是可以的。

第三,房地產正在進行深度、結構性的調整,要避免房地產的硬着陸。黃奇帆說,房價、地價、售量跌40%、50%,形成暴跌的趨勢,這不可以。一定要採取措施,實現軟着陸。

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對現在城市還存在的城中村、危舊房、棚屋區進一步進行結構性、局部性的改造。另一方面,利用現在處於房價低迷的過程中,與其政府拿錢徵地動遷造保障房,不如拿出一部分資金購買賣不掉的商品房作爲保障房,使中國城市今後至少有30%的居民是住在保障房、公租房或者各種人才房,這樣使得各種相對低收入,或者剛剛工作的、農村進城市落戶就業的羣體能住在保障房裏。這些保障房的支出、租金,大體等於住保障房居民年收入的1/6,使得住在保障房的人羣,或者城市住房人羣的消費不會受到房地產按揭貸款、租金壓力等各方面的約束。

第四,進一步加強醫療、教育體系的改革,使得老百姓能夠減少教育、衛生公共服務中的支出。

黃奇帆認爲,今後幾十年中國人口是逐步減少的過程,現在供不應求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隨着人口結構的變化,壓力會趨勢性的減緩,各種優質的小學、幼兒園,優質的初中、高中都會更多的、充分的供應,甚至出現供過於求。在這種情況下,今後中國教育、衛生方面的費用支出,各種額外的支出都會相應下降。

第五,增加老百姓的財產性收入。中國農民年收入中的財產性收入不到3%,黃奇帆表示,怎麼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從3%變成10%,是應該考慮的基本面。同時,城市居民的收入中,除了房產是一種財產性收入外,很重要的今後就是資本市場怎樣健康的發展。

黃奇帆表示,邏輯上講一個合理的資本市場規模應該超出這個國家GDP的20%左右,中國現在120萬億元的GDP,資本市場是80萬億元的體量,還有1/3的發展空間。如果到2035年GDP翻一番,資本市場按照120%健康充分發育,應該達到300萬億元。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上市公司融資會得到充分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中國老百姓的收入在資本市場裏理財,會得到比較公平、合理、安全的保障。

比如,黃奇帆說,全國性的公積金現在有25萬億元,除了5萬億元發揮了貸款買房的作用外,還有20萬億元只是存在銀行裏進行基礎性的保值,沒有任何投資。今後這一塊如果轉向企業年金,跟着資本市場轉的話,一個人交公積金從20幾歲到60歲,一共交了30萬,這30萬理財應該可以翻一番變60萬。這個意義上,資本市場搞好了不僅是對國民經濟、上市公司、獨角獸資源優化配置、經濟發展的動力,更重要的是,資本市場也是共同富裕的一個基礎性資本市場,是中國老百姓增加家庭財產收入的重要方面。

第六,應該消除經濟政策中、調控中的各種抑制消費,由政府管住貸款或者管住各種消費通道的措施。

黃奇帆表示,過去中國老百姓出去旅遊,每年會從海外帶回1500億美元左右的各種消費品、奢侈品或中高檔的商品。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國內開了大量的免稅商店,商務部和海關也降低了各種奢侈品或中高檔商品進口的關稅,中國的平均關稅稅率從15%降到了7%,這些措施使得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去年超過美國成爲奢侈品消費第一大市場。這也帶動了70多個奢侈品行業協會做出了三個決定:一,新產品第一時間在中國、歐美同步銷售;二,在中國大陸的各種奢侈品公司,從原來的第三級公司變成直屬於總公司的二級公司;三,取消了中國市場的非關稅貿易差價。

黃奇帆表示,我國進行一系列的宏觀政策調整繁榮了國內的消費市場,同時又讓老百姓分享了世界各種高檔商品。在這個意義上通過政策調整,最終可將中國國內巨大的消費潛力發揮出來。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