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马家堡路68号院2号楼日前正式启动“原拆原建”。这座已有46年“楼龄”的老楼是丰台区首个老楼拆除重建试点项目,实施过程由政府主导,居民共同决策,90户居民全员参与,100%签约。

这栋老楼也曾有过“辉煌”的过去:1977年建成的4层小楼,建筑面积1921平方米,在当时是无数人羡慕的好房子。

“眼看着它从当年引领风尚到如今成了危楼,楼里都是共用卫生间和水房,好多住户在楼道内使用液化石油气罐做饭,实在太不方便了。”这栋楼的第一批住户李先生说。

由于是筒子楼,非成套住宅的结构也让屋里冬冷夏热,楼体也在近40多年的岁月中变得“老态龙钟”。当老旧小区改造的消息传来,有居民质疑:老旧小区改造能让这栋46年的老楼迎来新生吗?

丰台区房管局、西罗园街道与丰台城市更新集团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多方征求居民意见,最终确定了以“原拆原建”模式对2号楼进行老旧小区改造。

所谓原拆原建,是指把老旧楼房进行拆除,在原址再建新楼的模式,是一次老旧居民楼城市更新的尝试。

为保障改建工作顺利进行,由区房管局、区住建委、区规自分局、西罗园街道、丰台城市更新集团以及居民代表等共同成立了改建工作专班,形成了标准化解疑释惑、可视化讲解各类方案、精准计算出资构成的新模式。从项目改建意向征询到实施方案公示,向居民意向征询达到100%,实现了与居民在城市更新中的双向沟通,设计方案不断完善,贴合居民切实需求,不仅提升了居民居住品质,也考虑到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最终居民对设计方案同意率达到100%。

根据改造方案,2号楼拆除重建后将从原来的4层扩建至地上6层,充分利用可用空间,增加电梯、无障碍通道等,适当增加室内使用面积,将厨房、卫生间布置在室内,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改建过程中扩建地下空间,地下一层将用于商服空间,解决居民日常购物等公共服务需求。

“资金方面,充分利用了市区两级政府补贴合计约1111万元,产权单位主要承担扩建地下室的费用,居民则主要承担增加室内面积的费用,三方共同出资,最终实现了改建资金的平衡。”丰台城市更新集团副总经理杨晨辉介绍,短短50天,楼内90户居民全部完成签约,项目得以正式立项,探索了一条老楼新生可复制可推广的“更新路径”,为丰台的城市更新提供了成功借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