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鄭嘉意 北京報道

身爲“打工人”的你,真的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嗎?

數據顯示,我國高血糖人羣已超1億,高血壓人羣已超2億,高血脂人羣已達4億,超重人羣已接近5億。平安健康保險與上海健康醫學院企業健康管理研究團隊發佈的企業健康指數案例顯示,16項健康維度中,吸菸、不平衡的膳食結構、缺乏運動以及過量飲酒4項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腫瘤、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的發病率。

不良健康生活方式在無形中侵蝕着“打工人”的健康,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近日,平安健康保險聯合安頓健康啓動“數字化健康管理監測與預警系統”項目,圍繞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減重開展科研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項目中,平安健康險將關注點由個人延伸至企業,重點關注企業職工,依託動態實時的健康評估監測、健康風險預警系統,幫助企業形成對員工健康的“評估+監測+預警+管理”閉環服務。

爲何“打工人”的身體健康對企業來說尤爲重要?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建立健康管理意識?健康險公司在國內企業的健康管理中又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爲了解上述疑問,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話平安健康保險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友剛,平安健康保險醫健運營中心總經理林晟。朱友剛指出,當下,人民對健康管理服務的內涵需求已從基本醫療轉向綜合健康。“健康險與健康管理的目標與倡導一致,前置干預生活方式有助實現讓醫學及健康回歸生活。”

企業對員工的健康關懷將成爲衡量企業社會價值的重要指標

談及將關注點由個人延伸至企業,推出針對員工健康的“評估+監測+預警+管理”閉環服務,朱友剛表示,這一市場存在廣闊空間,“以人爲本的社會中,企業對員工的健康關懷將成爲衡量企業社會價值的重要指標。未來,不論是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管理層都將關注員工健康。”

如上所述,數據顯示,在當下,吸菸、不平衡的膳食結構、缺乏運動以及過量飲酒4項不良生活習慣正在增加心血管疾病、腫瘤、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的發病率。而上述4項疾病已構成我國近60%的死亡病因。

一是從我國當下的政策看,朱友剛表示,“‘2030健康中國戰略’已被提出。企業有責任與義務對員工健康負責。甚至對國有企業而言,有專門的社會責任局對企業健康發展作出規劃與要求。”

二是結合國際經驗看,朱友剛指出,全球範圍內,企業對僱員健康都負有責任,需要給職工配備相關保險。

三是結合我國當下社會情況,朱友剛指出,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企業就被允許拿出一部分資金爲員工配備補充保險。

“從保險公司角度出發,企業健康保險已經有很多機構、主體參與,關鍵在於如何設計出滿足不同企業、不同人羣、不同職業需求的健康險產品、配備相應的增值服務。”朱友剛分析指出,“我們設計出了業內第一個從醫療健康服務切入,將企業補充保險作爲兜底的新模式。其突破在於,過去是就保險談保險,重點在於保障、保額、價格,現在是從風險出發、在過程中輔之以健康管理。”

朱友剛對記者透露,當前,平安健康保險推出的新模式在市場中已得到良好反饋。“上述項目市場中更多是央國企、外資、大型民營企業在做。針對中小微企業,我們更多推薦的是‘企業主+合夥人+家庭’模式。”

以企業健康評估爲起點制定福利保障與服務方案

朱友剛提及,在未來,員工的健康水平將成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仍有諸多企業奉行“效益至上”的行事準則,在關注員工創造收益的同時較少關注其生理、心理健康。

提高員工健康水平對企業來說是否意味着經濟效益的減損?如何幫助企業員工搭建有效的健康管理觀念?

林晟表示指出,從更長遠、更科學的角度看,關注員工健康水平並不必然提高企業成本,甚至可以減少企業無形中的損失、助益其長期發展。

“例如,心理健康問題對工作的影響。”林晟表示,“最新的亞洲心理健康指數顯示,43%的新加坡員工表示心理健康影響了工作效率。其中,1/3的人發現自己難以集中精力。焦慮和抑鬱導致的生產力下降每年給新加坡造成157億美元損失,佔國內生產總值2.9%。與壓力有關的疾病每年花費該國約31億美元。”

從企業角度出發,林晟指出,以企業健康評估爲起點制定福利保障與服務方案,“一是給企業帶來產能的優化,實現穩健經營;二是讓員工增強獲得感與凝聚力得到增強;三是使得企業文化更好穿透。”

林晟表示,“從國家政策與企業預算角度看,企業本就有責任爲員工健康‘買單’,保險公司的責任在於幫助企業有效使用健康保障預算,讓錢花得更有針對性、更有效。”

朱友剛進一步指出,當下,保險公司的介入有助於幫助企業員工形成健康管理觀念。“員工個人、企業負責人、保險公司這幾個主體關心健康的角度是不同的。企業負責人是被動,但保險公司是主動。不止關心,保險公司有動力、有能力去做員工的健康評估、健康管理、風險預測,更能幫助員工形成健康管理觀念。”

據介紹,未來,平安健康保險將在三方面發力:爲企業打造更高效的健康解決方案,爲企業經營賦能;爲職場人士提升健康意識,促進員工健康水平改善;爲社會減輕醫療負擔,創造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環境。

同時,平安健康保險也在持續探索“保險+”產業融合,不侷限於傳統的事後理賠,前置化的健康監測、健康評估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健康管理服務等逐漸融入專業健康險公司的多場景服務流程中。

醫療健康管理成爲保險風險減量的一部分

針對上述健康管理服務,平安健康保險已經啓動“數字化健康管理監測與預警系統”項目。

林晟對記者介紹,“數字化健康管理監測與預警系統”項目依託大數據系統,可通過智能手錶以兩分鐘一次的頻率採集個體數據。“具體每天大概有2000組,可以通過數據建模實現對健康風險的監測和預警。”

區別於市場中已有的傳感設備,林晟總結,“我們推出的智能穿戴設備一是指標全,除了運動、睡眠還有血糖、血壓、心跳、呼吸、血脂、尿酸、血管等;二是全時,每兩分鐘採集一次,戴上14天可對個人進行建模;三是可以預測健康風險,主要是圍繞在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風險上;四是預警,現在主要是腦卒和心梗。”

林晟介紹,公司推出的健康監測與預警系統的核心價值是通過不間斷的持續數據採集,通過大數據建模實現對每一個個體的健康監測與趨勢風險預判,從而瞭解企業員工身體情況的變化,預測未來有可能發生的疾病。

針對數據收集中的隱私保護問題,林晟表示,公司重點關注合規風控,所有數據的收集、使用都嚴格按照國家信息安全法爭取用戶授權。“持續不斷的數據是健康管理落地的抓手,一年一次的體檢和篩查還是無法形成全面的預判。”

朱友剛指出,上述“數字化健康管理監測與預警系統”項目有利企業、員工與保險公司三方,在有利員工掌握自身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疾病預防的同時,其形成的健康管理意識也有助於保險公司做好風險減量管理。

“除去日常的數據收集,我們已經與幾家大型企業達成合作,設立企業醫務室,對員工的工作環境有一線的考察和指導。”朱友剛表示,“這也是風險減量的一部分。我們是主動管理者的助手,希望真正解決員工突發的緊急救助問題。”

面向市場及平安健康險未來發展路徑,朱友剛表示,“保險公司轉型,一靠產品創新,二靠增值服務。產品創新的競爭力是有限的,因爲保險公司面對的是同一片市場、適用同樣的規則、使用同樣的精算邏輯;未來,轉型的重要方向在於企業健康服務。”

朱友剛表示,企業購買保險的本質需求在於風險保障,健康服務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賠款是兜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健康。行業已經有了健康、保險、健康管理即將融合的共識,問題是怎麼融合?”

朱友剛表示,“我們希望做‘一張皮’、一體化——不能讓保險是保險、醫療健康是醫療健康的分割場面延續。讓醫療健康管理成爲保險風險減量的一部分,才能真正解決企業員工的健康問題和保險公司的轉型發展問題。”

(作者:鄭嘉意 編輯:肖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