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卡梅倫復出,任英國內閣要職)

英前首相卡梅倫被任命爲外交大臣

戴維·卡梅倫被任命爲英國外交大臣 資料圖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當地時間11月13日,英國前首相戴維·卡梅倫被任命爲英國外交大臣。前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被任命爲內政大臣,接替當天上午被解職的蘇拉·佈雷弗曼。

戴維·威廉·唐納德·卡梅倫(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1966年10月9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保守黨籍政治家。

2001年,卡梅倫首次當選保守黨議員,2010年5月出任英國第53任首相,並於2015年成功連任。在其任上,英國公投“脫歐”,隨後卡梅倫於2016年6月宣佈辭職,當年7月正式卸任英國首相。

2016年9月,卡梅倫宣佈辭去英國議會下議院議員職務,退出英國政壇。此次他出任英國外交大臣,可謂“復出”。

在卡梅倫任上,英國政府重視新興市場國家發展對英國帶來的機遇。2013年12月,卡梅倫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

2017年1月在上海出席“瑞銀大中華研討會”時,卡梅倫曾表示:“在我的任期內,英中關係的發展在雙邊投資的基礎上迎來了黃金時期。我確信現任英國政府將會像以前那樣,以最大的努力與熱情對英中兩國的關係進行‘投資’。”

卡梅倫復出,任英國內閣要職

詹姆斯·克萊弗利 資料圖

詹姆斯·克萊弗利於2022年10月再度擔任英國外交大臣,他也是英國曆史上首位非洲裔外交大臣。今年8月底,克萊弗利曾訪問中國。

克萊弗利此番接替蘇拉·佈雷弗曼出任內政大臣,據報道,佈雷弗曼因對抗議活動的治安問題發表評論而被解除內政大臣職務。

此前報道

媒體:英外交大臣演講提了65次中國 嚴厲譴責對華鷹派

當地時間4月25日晚,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在倫敦歷史地標金融城市長官邸發表年度例行講話。

通常,英國外交大臣會在此次演說中闡述一系列外交政策問題,但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克萊弗利的此次演說,除了略微提及蘇丹和烏克蘭撤僑外,大致上都聚焦於中國,演講稿中甚至65次提到中國。

與其說是年度外交政策演講,不如說是英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宣講,是英國首相蘇納克就任後,英國最明確的對華態度展示。

演講稿截圖 圖源:英國政府網站

“英國必須與中國接觸”

就在不久前,克萊弗利接受採訪時曾拋出“臺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的荒謬論調。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說,英國外交大臣顯然應該好好補一補歷史課了。

克萊弗利一路補到了《三國演義》,對於這次演講,他是有備而來。

克萊弗利在當晚的講話中說,制定對華政策的前提,是認識到中國歷史文明的深度和複雜性。

“中國是少數幾個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國家之一......在經歷每一段動盪期後,中國總會重新崛起。”他說,“中國歷史名著《三國演義》開場是這樣描述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他指出,在過去20個世紀中,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1820年中國的GDP份額佔世界三分之一,超過了美國、英國和歐洲的總和。在過去數十年裏,中國人憑藉着進取精神,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最快速的經濟增長,讓至少8億人脫貧。

因此,他認爲,無論是“威脅”、“夥伴”還是“對手”這樣的詞彙,都無法恰當形容中國,英國的對華政策無法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來概括,這麼做是不可能和不切實際的,更是不明智的。

克萊弗利認爲,中國同美西方能夠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因爲從氣候變化到流行病預防,從經濟不穩定到核擴散,放棄與中國的對話就無法解決任何重大全球問題。

“讓我宣佈某種新冷戰,並說我們的目標是孤立中國,很容易,也會令一些人滿意,但這是錯誤的。”克萊弗利說,“這將是對我們國家利益的背叛,也是對現代世界的有意誤解。”

克萊弗利提出三條對華政策“支柱”,即在對華交往中加強對國家安全的保護;深化與美、日、印、澳等盟友和夥伴的聯繫;直接與中國進行雙邊和多邊接觸,以維護和創造開放、建設性和穩定的關係。

他稱,英國將致力於同中國建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有興趣繼續從中國的投資中受益。“我們已經撥出資源,在北京建立一個新的英國使館。我決心與中方達成協議,以便這項工作能夠繼續進行。”

克萊弗利提出三條對華政策“支柱” 資料圖

捧着過時劇本,念着舊臺詞

在學習了中國歷史後,克萊弗利的講話中仍然不乏拿人權、自由和國際義務等陳詞濫調,和《聯合國憲章》及中英聯合聲明等向中方施壓,老調重彈般炒作涉疆、涉港所謂人權問題,顯然是有意爲之、別有用心。

克萊弗利稱,中方應履行對中英聯合聲明的義務,英有權發聲並採取行動。另外,中方不應將英方在涉疆問題上的言行視爲干涉內政。

臺灣問題上,他聲稱,英國的長期立場是希望看到兩岸分歧得到和平解決,反對任何一方採取單方面行動來改變現狀。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2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當今世界深度交融,多重挑戰相互疊加,需要各國合作應對。集團政治、冷戰思維違背歷史大勢,不符合包括英國在內的各方利益。中方一直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發展對英關係,但英方一味抱殘守缺,捧着過時劇本,念着舊臺詞,最終只能離時代的進步越來越遠。

關於香港問題,《中英聯合聲明》涉及英方的條款已經全部履行完畢,英方對香港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不存在所謂“權利”和“責任”。新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宗教和睦,文化繁榮,人民安居樂業,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英方對此卻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執意污衊抹黑,純屬別有用心。臺海現狀是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當前臺海和平的最大威脅是“臺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對其縱容支持。英方如果希望保持臺海和平穩定,就應當嚴格恪守一中原則,堅定反對“臺獨”分裂行徑。

毛寧重申,臺灣、香港、新疆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干涉。中方敦促英方謹言慎行,停止無端指責中國、干涉中國內政,多做有利於中英關係發展、有利於世界和平穩定的事。

“精分”的表象與混亂的實質

如果克萊弗利以爲讀過《三國演義》就瞭解了中國歷史,那麼他的瞭解顯然太過膚淺。何況,僅僅這部歷史小說他都沒有讀透。要知道,《三國演義》的最後一句話是: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何爲“天數”?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克萊弗利的演講中大篇幅提到中英兩國的貿易與投資,並通過列舉實例的方式闡明與中國合作的巨大機會,這與英國當下的經濟困境密切相關。

英國的主要出口產品是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服務業。與製造業出口相比,服務業更依賴國家間的良好關係。如果世界被集團對抗一分爲二,英國也將被撕成兩半。

如果一些英國政客認爲“對抗中國”會增加英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那麼他們顯然對英國經濟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以及那些陷入最終停滯和衰落的國家會發生什麼一無所知。

克萊弗利清楚地知道,這些話“不會取悅倫敦的某些圈子”,甚至通過明確表示他不想要一場新冷戰,對英國政界的對華鷹派進行了相當嚴厲的譴責。

《金融時報》分析稱,克萊弗利之所以呼籲對華建立建設性關係,就是想借此壓制對華鷹派的保守黨人。

英國政府過去幾年來一直停留在鷹派主導的模式中,克萊弗利正在嘗試將敘事轉回中間立場:既承認中英加強交流的重要性,又頑固地重申一些“政治正確”的言辭以達到平衡。

這種“精分”式的兩面性言論,暴露出英國政府內部對華政策的混亂性。對於克萊弗利表態中的積極部分,我們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