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里的桂枝汤被称为万方之祖,很多方子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调整药的比例或者适当对药物加减化裁而来的。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小建中汤也不例外。

小建中汤组成:桂枝9克,白芍18克,生姜9克,饴糖30克,炙甘草6克,红枣6枚。

如果嫌自己煎药麻烦,现在有现成的中成药小建中颗粒,大家需要的去药店购买就可以。

与桂枝汤相比,小建中汤作了两处改动,一是把白芍的药量加倍,二是增加了饴糖这一味药。

小建中汤被称为温中补虚第一方。我们先来对方子作个详解,再看看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这个方。

桂枝味辛,性大热,入心肺经,能够散寒,温通经脉,强心阳。心和肺在五脏中处于最高位,肺像天空,心像太阳,桂枝把心和肺都温了,就好比把遮蔽在天空里的乌云都赶走了一样,太阳普照大地,大地在阳光的温煦下,也变得暖洋洋的。从五行属性来讲,脾胃属土,心属于火,火生土,心脏暖了,脾胃这个大地也就暖了。

甘草原本是甜味的,甜味入脾补脾,炙过以后的甘草稍带点苦味,苦味入心,所以炙甘草也可以补心。与桂枝组合在一起,辛甘化阳,进一步强了心阳。

白芍味酸,能柔肝止痛。炙甘草和白芍一起组队,又有了一个酸甘化阴的作用。

因此,这个方子可以说是阴阳同补。

此外,有个著名的方剂,叫芍药甘草汤,是著名的缓解止痛的方子,各种类型的疼痛用它,效果堪比止疼片,胃疼当然也包括在内。

生姜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辛温散寒,以前在外淋了雨,为防止感冒,回家换了衣服后,通常都会煮碗生姜红糖水喝,一晚热腾腾的生姜水喝下去,马上就觉得浑身都暖和起来。现在很多女孩子宫寒痛经,家里老人也会让煮生姜红糖水喝,喝后疼痛就能大大缓解。如果是吃了生冷的,凉的东西胃疼,当然喝生姜水也是很好的。

以上四味药,三个是助阳的,一个是帮助止痛的。

接下来两味药,饴糖和大枣,都是甜味的。

饴糖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零食之一,入口甘甜,嚼之有劲,令人回味无穷。以前我们偷吃白糖会受到大人的责骂,偷吃饴糖,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大人一般是允许的,可见很多老一辈的人也懂一些药理知识,知道饴糖对于健康有益。米麦对脾胃有补益作用,用米麦做出来的饴糖也是一样,且它味道非常甘甜,甜能补中,甜也能止痛,对于脾胃虚弱,经常疼痛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品。

大枣被称为脾胃之果,能够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一般的方子里如果害怕有什么药会伤到脾胃,都会用几个大枣把脾胃先护住,不让它们受到任何伤害。

这后面两味药是针对脾胃虚弱的。

所以从整个方子来看,它解决的就是脾胃虚弱,且又有寒,而经常疼痛的问题。

什么人适合喝呢?

生活中是否有一类人,体型瘦弱,面色苍白?很多人一看,会说这个人是气血不足,但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本是脾胃虚弱,就算吃补气血的药,脾胃不能消化吸收,效果也不会太好,但是如果能先用小建中汤把脾胃补一补,再配合一些补气血的药,身体肯定能很快强壮起来。

再比如,有些儿童,夏天吃冷饮比较多,或者冬天吃西瓜等寒凉水果伤了脾胃,饭量很小,稍吃点就积食,经常感冒发烧,身高与同龄人相比显矮小的,也可以用小建中汤补一补。

而那些经常胃痛,喜欢用暖水袋捂着的,用小建中汤简直不要太对症。

如果煮汤药的要注意,其它药先煮,煮好了以后把药倒在碗中,加饴糖融化即可,饴糖千万别一同入锅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