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鄭嘉意 實習生 張晨茜 北京報道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金融活則經濟活,金融穩則經濟穩。剛剛閉幕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對此,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祕書長商敬國在由豐臺區人民政府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聯合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十八屆金融年會·21世紀金融發展(麗澤)年會”中表示,人壽保險既能提供民生保障,更能促進經濟發展,這兩項職能有機統一,互相成就——民生保障體系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又爲高質量民生保障打下基礎。

商敬國強調,保險一定要跳出行業,在經濟大環境中找到發展定位與路徑。“要做經濟的‘減振器’而非‘共振器’。保險是經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脫離經濟談發展,應爲實體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商敬國表示,人壽保險業作爲社會穩定器,應迴歸民生保障、回到本源,反饋民生。“它是國家民生保障的有機組成部分。保險不能脫離其起源,要和國家、國民經濟緊密聯繫。”

發力民生保障,做好社會的“穩定器”

此前,保險業經歷了快速發展,在傳統保險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目前,保險業已遇到發展的瓶頸,亟需更多突破。

具體而言,一是試點個人養老金。商敬國指出,養老金試點對於保險行業來說意義重大,已取得良好開端。

從國際經驗角度來講,商敬國表示,個人養老金的發展可提升人民對生活質量的信心。“充足的養老金使人們對未來更有信心,提升生活品質獲得感。此外,這是個人最佳的長期儲蓄機制,且契合我國儲蓄文化。對中等收入人羣而言,儲蓄計劃最有效、且最符合自身利益。”

二是大力發展個人醫療保險,積累健康財富。商敬國指出,物質生活的提升也帶來了消費對生活品質的需求。但目前來說,高品質健康保障供給不足,基本醫療面臨壓力。結合實際情況,應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減輕基本醫療的壓力。

基於個人養老金和個人醫療保險,商敬國表示,充足的養老財富和健康財富可以穩定社會預期,使人們對未來更加樂觀,是社會穩定的經濟基礎。同時,也是對於政府、社會福利極其重要的補充更直接、更有效的一種機制。

商敬國建言,應把收入的一部分,轉化爲未來真正符合需求的養老財富和健康財富。“人壽保險業作爲重要的積極參與方,應投入更多的資源,同時用好政府資源,包括政府給予的各種激勵政策。”

商敬國表示,市場化資源配製高效率是人壽保險業發展的基礎,應解決政府無法解決的問題,讓更多人主動參與、積極參與、願意參與,爲個人未來承擔更多的責任,減輕政府負擔。“這是一個可持續發展之路,也是人壽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發力民生保障,做好經濟的“減振器”

商敬國強調,人壽保險業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持續的動力。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動力,而人壽保險業正是通過保障民生,滿足經濟內在發展需求。

個人養老金方面,商敬國表示,這是公認的長期資本的來源,是穩定經濟和穩定資本市場的中堅力量,是最有效的經濟“穩定器”。

“資本市場需要長期資本,因此必須創造能夠帶來長期資本的機制,而發展個人養老金則是一種最有效的積累機制。”商敬國指出,“同時也是支持創新新產業包括風險投資重要的資本來源,是跨越經濟週期波動的有效制度。”

商敬國表示,金融是經濟的血脈,醫療保險是醫療體系的血脈,通過金融支付發展醫療保險可以解決醫療體系中久而未決的問題。“商業醫療的發展可以使醫療、醫藥更有效聯動起來,把多個供給方能通過市場機制聯繫起來,找到利益共同點,實現高效率合作共贏。”

同時,商敬國表示,在面對醫保資金有限以及創新藥企擔憂未來銷售的情況下,支持醫療生物,與商業醫療保險合作或有助於解決問題。“商業醫療保險作爲一個重要的需求方,可以爲醫藥產業提供更廣泛的市場和更穩定的銷售渠道。”

(作者:鄭嘉意 編輯:肖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