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ea羅
聰明的人,在人生處於低谷時,早已經將自己調成“節能模式”。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經歷這樣的時刻。

每天身體很累,但總有做不完的工作,日復一日,一刻也不能停下。

每天見不完的人,接不完的電話,社交的時間比陪伴家人的時間更多。

每天各種事情交織,處理不過來,還要處理各種情緒帶來的多慮與憂愁。

或許前路迷茫,或許壓力重重,但越是在低谷苦難時,越要做減法,卸下不必要的負擔。

人在低谷時,請開啓“節能模式“,此時的節能是爲了更好地啓動。

身體節能

柯爾頓曾說:“最窮苦的人,也不會爲了金錢而放棄健康,但是最富有的人,爲了健康心甘情願放棄所有金錢。”

人最大的愚蠢就是,在年輕時用寶貴的健康來換取金錢名利。

回首往事時,才發現是多麼的愚蠢。

幾年前,主持人華少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談到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歷。

有段時間,自己領導主持了一個項目,幾乎所有事情都要親力親爲。

前期拉投資贊助,每天都要各種應酬,出入在各種酒局,幾乎都是頭暈腦脹的回到家。

每天的現場調度,監製讓他也不能規律地按時喫飯,飽一頓飢一頓。

忙到沒有時間運動,終於在這種混亂不堪的生活作息中。

身體亮起了紅燈,有一次竟然在工作中直接吐血。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嚇壞了當時的工作人員,緊急送往醫院醫治。

發現身體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下,在肺部有兩根血管爆開,一次性吐出了500cc的血量。

我們的身體是很神奇敏感的,當它需要休息時。

你不在意它,它就會以它的方式讓你重視它。

正是這一次身體反抗發出的信號,讓華少重視起自己的身體。

開始反思生命的意義,以透支生命換來的名利是否值得?

也讓他明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所有一切的前提。

之後,華少開始調節飲食,三餐清淡,工作再忙也會抽出一些時間鍛鍊。

及時的調整,讓他有了更好的身體和狀態去工作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爲了生活不得不每天像機器上了發條一樣運行。

生活有很多無奈之處,但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以犧牲身體爲代價去交換。

正如茨威格所說的:“當我們還年輕時,命運早已經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經將身體調節爲“節能模式”。    

按時喫飯,定期運動,規律作息,快時則快,停時則停,這纔是對未來的自己負責。

社交節能

曾聽過一句名言:“人羣往往是人的墳墓。”

我們流連於人羣,迷失在短暫快樂之中,最終浪費了時間,耽誤了自己。

青年作家劉同講過自己的經歷。

剛到北京初入職場時,每個月的工資扣完稅後到手的只有四千多。

那時候他很熱衷於社交混局,爲了認識更多明星的經紀人,圈內的活動聚會,都積極參加,幾乎從不缺席。

因爲只有這樣,纔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明星,纔有更多的可能性與資源去做他們的報道。

很多時候請經紀人喫完飯後,一次幾百塊就沒有,而自己常常在家裏喫泡麪。    

這樣的圈子社交維持了一兩個月後,劉同發現這種社交方式,自己的收入根本無法承擔。

他放棄了這種社交,回到了節目組從編輯和策劃開始做起,就這樣在編輯和策劃的崗位上一做就是一年。

正是這一年,他放棄了所謂的人脈社交轉爲提升自己,提高自己做事的能力。

以前,事前推杯換盞,事後不見蹤影的經紀人們都來主動聯繫他。

就是因爲在當時做全國性娛樂節目的僅僅只有四個,而劉同就是其中一個,並且還是主編。

與其花時間精力去迎合浮華的社交,不如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提升自己的事情上。

有句話說得好:“與其把希望擱在別人身上,不如將希望攥在自己手中。

成年人的社交往往是基於價值交換,空洞無物的聚會,往往適得其反浪費時間,消耗能量。

人在低谷沒有價值時,與其主動往人羣裏湊,不如學會社交節能。

在獨處時多讀書,提高對自我、對世界的認知。

多做具體的事,少想沒用的事,行動起來,提升自己做事的能力,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斷掉無效社交,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更有成長的事情上。

情緒節能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一書中開篇寫道:

“對眼前的事情鈍感一點,不要什麼都往心裏去,鈍感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

生活中,我們面對各種各樣的事情,很多時候事情還沒開始做,情緒就開始起伏波動。

學會情緒節能,從學會鈍感力開始。

渡邊淳一在書中就講述他與另一位醫生的故事。

渡邊淳一曾在札幌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當過多年骨科醫生。    

帶領他的是一位醫術高明的教授,教授唯一的缺點就是從來不是鼓勵式教育,而是嚴厲斥責式教育。

因爲醫學容不得半點驕傲自滿,時時刻刻需要保持謙卑。

一方面,自己能力有限,渡邊淳一時常感到無力,另一方面是老師不留情面的斥責。

讓他每天都深陷在負面情緒中,心中膩煩無比,每天都戰戰兢兢的上班,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看老師臉色上,成長非常緩慢。

而團隊中另一位醫生跟他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這位同事面對老師的斥責時,每次都回答都“是,是”。

老師的呵斥對他毫無影響,時間久了老師也適應了他的這種忠厚的回答。

以至於後來教授的“嘟嘟囔囔”和他“唯唯諾諾”之間一唱一和,配合得非常默契。

就是這種對事情保持鈍感的他,最後成爲了整個團隊進步最快、醫術最好的醫生。

很多時候,我們是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生活的。    

在與人交往中,人們的生活背景,教育程度,思考方式都不同。

以至於對待同一件事帶有的情緒,處理方式也不同。

我們不因斥責而自我否定,不因負面情緒而自我消耗。

人在低谷時,拒絕過度情緒消耗,自己爲自己情緒節能。

愛默生曾說:“力量的祕密在於專注。”

把時間和精力專注在事情本身上,不在外在的環境,他人的評價中消耗自己時,萬事可成。

人生在世,起起伏伏,我們處於人生低谷時,不要再過多地去思慮。

真正讓我們累的,不是身體上的消耗,而是內心被太多東西牽絆。    

聰明的人,在人生處於低谷時,早已經將自己調成“節能模式”。

身體節能,防止過度消耗,未來纔有保障。

社交節能,拒絕過度迎合,自我提升纔是王道。

情緒節,放下所謂的玻璃心,才能走得更遠。

聰明的人,早已學會適當調節自己的人生。

點個【在看】,願我們餘生,走出低谷,輕裝大步向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