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有人在美國境內搞暗殺。當地時間23日,美國白宮證實了這一消息,並表示已經向印度提出這一問題。此前一天,多家西方媒體報道稱,美國挫敗了在其領土暗殺錫克教分離主義者的陰謀,暗殺對象是“錫克教正義”組織總法律顧問古爾帕特萬特·潘農,他擁有美加雙重國籍。此消息一出,國際輿論一片譁然,因爲就在不久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曾指控印度在該國境內刺殺錫克教徒,並引發兩國外交風波。

“是對美國主權的挑戰”

英國《金融時報》22日率先報道了美國當局挫敗刺殺潘農行動的消息,但向該報透露消息的多名知情人士沒有說明,是美國聯邦調查局介入並挫敗了已經啓動的計劃,還是暗殺策劃者因外部因素放棄了計劃。一名知情人士表示,在印度總理莫迪早前訪問美國後,美國政府就曾對暗殺錫克教徒一事向印度表達過不滿。知情人士還稱,除了外交警告外,美國聯邦檢察官還對刺殺潘農的至少一名策劃者提出了訴訟。美國司法部正在討論是現在就公佈起訴書和指控,還是等加拿大完成對另一名錫克教領袖尼賈爾謀殺案的調查之後再公佈。據知情人士透露,起訴書中被指控的一人據信已離開美國,這增加了案件的複雜程度。

潘農本人拒絕向《金融時報》透露美國當局是否就暗殺陰謀向他發出過警告。不過,潘農表示,“我相信拜登政府絕對能夠處理任何此類挑戰”。潘農22日還告訴路透社,他會讓美國政府對這次針對他的刺殺陰謀作出具體回應。他說,“就像加拿大公民尼賈爾在加拿大領土上被印度特工暗殺是對加拿大主權的挑戰一樣,美國公民在美國領土上受到威脅也是對美國主權的挑戰”。

《金融時報》稱,在加拿大政府9月公開暗殺尼賈爾案的細節之後,華盛頓與更多盟國分享了潘農案的細節,這兩起案件的結合引發了美國盟國對可能存在的行爲模式的擔憂。但白宮拒絕透露,在9月的新德里G20峯會上,拜登是否向印度總理莫迪提出了對潘農案的關切。

印度作出回應

據《華爾街日報》23日報道,就美國政府阻止暗殺潘農的報道,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阿德里安娜·沃森22日表示,“我們非常嚴肅地對待此事,美國政府已經向印度政府、包括最高層提出了這一問題。印度政府表示喫驚和關切。他們表示,這種性質的活動不是他們的政策”。沃森還說,“通過與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討論,我們認爲印度政府正在進一步調查這一問題,將在幾天內就此提供更多的情況。我們已經轉達了我們的期望,即任何被認定負有責任的人都應追究其責任”。

23日,印度外交部發表了一份簡短聲明,稱印度與美國之間進行了安全方面的探討,美國分享了有組織犯罪分子、軍火走私犯、恐怖分子以及與其他人之間聯繫有關的信息。這些信息“引起了兩國的關注”,印度政府正在進行調查。這份聲明說,“印度嚴肅對待此類信息,因爲這也影響到我們自己的國家安全利益。”據《印度快報》23日報道,潘農40多歲,來自印度阿姆利則郊區的一個村子。他是旁遮普邦農業營銷委員會前僱員馬辛德·辛格的孩子。潘農20世紀90年代畢業於旁遮普大學法律系,如今是美國的一名律師。但他最爲人所知的身份是“錫克教正義”組織的創始人和領導人,這是一個總部設在紐約的組織。《金融時報》稱,潘農的“錫克教正義”組織是他推動建立一個名爲“哈利斯坦國”的錫克教“獨立國家運動”的一部分。2019年,印度當局根據反恐法宣佈取締該組織,理由是它主張分裂印度建立一個錫克教國家,並涉嫌參與暴力武裝活動。《印度斯坦時報》23日稱,印度政府這些年來一直試圖將潘農引渡回國受審。

路透社稱,對拜登政府來說,印度特工刺殺錫克教領袖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問題。鑑於對中國崛起的擔憂,拜登政府一直在努力與印度發展密切關係。美國與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同爲“四方安全對話”成員,並將該機制視爲制衡中國的更廣泛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位熟悉拜登政府內部爭論的人士說,美國官員們意識到,任何公開披露印度政府在美國本土的陰謀以及華盛頓向新德里提出抗議的行爲,都會讓人重新質疑印度作爲可信賴夥伴的可靠性。

印加也曾因暗殺鬧掰

在美印鬧出暗殺風波之時,加拿大與印度此前同樣因暗殺事件產生的外交裂痕仍未彌合。《紐約時報》稱,今年9月18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突然提出了令人震驚的指控,稱印度政府特工與加拿大公民、錫克教領袖尼賈爾6月遭槍殺一案有關。印度外交部隨後否認此指控。9月19日,印方宣佈驅逐一名加方“高級外交官”,並要求加拿大以對等原則減少在印度的外交官人數。隨後,加拿大從印度撤回41名外交官。此舉標誌着兩國之間爭端升級。

但到10月底,印度宣佈恢復在加拿大的部分簽證服務,兩國關係出現緩和跡象。但路透社分析稱,許多官方人士和分析者認爲,兩國破裂的外交關係仍有待漫長的修復過程。加拿大政府高級消息人士透露,雖然加拿大以恢復兩國關係到原來狀態爲最終目標,但尼賈爾遇刺事件的長期調查進程、印度國內選舉政治的不可預測性等因素都對兩國關係的緩和帶來了干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