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哈馬斯和以色列之前,必須要搞清楚巴勒斯坦這塊神奇的寶地。

首先,我們必須要清楚,巴勒斯坦是一塊充滿歷史爭議的是非之地。

如果從歷史源頭去追究的話,那麼這塊寶地最早的主人是希伯來人。

但是,我們縱觀世界諸國的歷史,便會發現,除了極少數比較穩定的國家之外,大多數人國家的土地上,都曾經更換過無數的主人。

巴勒斯坦也不例外,該地區原來不叫巴勒斯坦,叫迦南地。雖然最初住着希伯來人部落,但是後來因爲周邊部落的擠兌、以及自然環境的壓迫,希伯來人被迫遷居埃及。

但是中國有一句古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雖然在埃及居住多年,但是希伯來人依然是外來人。這時候,摩西出現了,他要帶領希伯來人回到老家去。

在回家的路上,他們出現了自己的信仰,即耶和華。

耶和華賜給他們祖先雅各一個新名字,叫以色列。

從此之後,這羣希伯來人便自稱爲以色列人。

回到迦南之後,以色列人確實風光了一陣子。因爲出現了兩個比較牛氣的王,一個是大衛,一個是所羅門。

前者是開拓小霸王,征戰四方,建立了以色列聯合王國。

後者是治國小能手,把以色列聯合王國治理得十分繁榮昌盛。

但是,所羅門死後,盛極一時的王國出現了分裂。

一半分爲以色列王國,一半分爲猶太王國。

分裂的局勢,讓周邊的大哥高興得摩拳擦掌徹夜難眠,立即開啓瓜分模式。結果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分別被亞述和巴比倫武力收購。不過巴比倫忽然報復,引發其它國家眼紅,遭到暴揍,結果被押到巴比倫的猶太王國的子民趁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迦南地。

從此,他們以猶太人自居——這便是今天猶太人的源頭。

在暗黑的歷史時期,這羣猶太人雖然回到了迦南地,但是卻再難崛起創造大衛和所羅門時期的輝煌。不僅如此,又被後來崛起的羅馬帝國統治。

猶太人表示不服,搞了幾次起義,但都被狂扁。羅馬帝國的統治者一看,這地方風水不好容易搞暴動,於是就把迦南改名爲巴勒斯坦——今天的巴勒斯坦這個名字,就是由此而來。

猶太人被羅馬帝國揍得難受,一大部分便紛紛離開家園分散各地,還有一部分留下來。在這個間隙,巴勒斯坦旁邊阿拉伯人那裏冒出了一個新教,即伊斯蘭教。

這夥新崛起的阿拉伯人很勇敢,竟然趕跑了衰落後的羅馬帝國的人(即東羅馬),成了巴勒斯坦地區的新老闆。

問題在這裏就開始出現了:猶太人認爲這是他們的祖庭,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認爲這是他們靠實力打下的疆土。

我們繼續看歷史,縱觀人類歷史,那一頁頁都是充滿了廝殺,沾滿了血淚。所以,歷史學家一直說是戰爭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如果沒有戰爭,如今人類可能還在山裏摘果子果腹呢!

結果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屁股還沒暖熱呢,就又被奧斯曼帝國狂揍了一頓。根據中國古代的朝代更替法則,那就是勝王敗寇。其實,這四個字擱在任何國家任何時期都挺實用,漢字真是厲害!

“勝王敗寇”四個字,概括了人類歷史的全部規律。

不過,雖然被奧斯曼帝國狂揍了一頓,但是區別無非是失去了統治權,但是這些阿拉伯人並沒有離開巴勒斯坦,而是接受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

這也是後來問題升級的關鍵!

接着,歷史如小孩翻書,刷刷就翻過去了幾個世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斯曼帝國看了看自己發達的肌肉,便想衝上世界舞臺去秀一秀。結果世界舞臺高手林立,沒有想象得好玩。奧斯曼帝國遇見了強勁的對手,便是英法帝國。宛如華山論劍,好一場廝殺,幾百個回合,都不分勝負。

怎麼辦呢?

這時候,腦子好使的總是會先想到破局之策——英國想到了在世界上流浪的猶太人。

這是巴勒斯坦地區矛盾升級的關鍵一步。爲什麼呢?

因爲英國給流浪猶太人了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許諾,這個許諾便是幫助我們幹翻奧斯曼帝國,我就幫你們返回巴勒斯坦老家重新組建家園。

我去,這對於那些世界流浪漢猶太人而言,簡直太有吸引力了。

當然,在這裏我們必須補充一點,那就是英國爲什麼找世界流浪漢猶太人幫忙呢?

這是因爲世界流浪漢猶太人很厲害,用金庸武俠小說中人物來比對的話,他們就像那些沒有門派的江湖獨行俠,功夫極高。

猶太人有一個非常可怕的優點,那就是他們建立了一種看不見的家,即用知識武裝自己。在猶太人看來,因爲不斷遭受驅逐和欺凌,即便賺取再多財富,也無法帶走,但是隻有一樣東西,敵人奪不走,那就是知識。所以,猶太人這個教育傳統很可怕。雖然過去了幾千年,猶太人積累了非常強大的內在系統,包括對知識的看重和使用、以及對財富的探尋和攫取,以及對信仰的守護。

正是因爲這樣,猶太人雖然背井離鄉,但是在世界各地還是存續下來。尤其是隨着歷史的不斷進步,他們發展出了一套非常強大的商業系統,賺取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當然,除了商業,在其它領域也有着巨大的成就,比如科學。

可以說,猶太人雖然沒有寸土,但是卻兩手滿滿:一手握着書本,一手握着財富。

這正是英國看重的!

結果,在世界流浪漢猶太人的協助之下,英國很快就搞定了奧斯曼帝國。

於是,按照之前的約定,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前往巴勒斯坦。

在這裏必須要申明一點:在更多的猶太人前往巴勒斯坦之前,在巴勒斯坦那片土地上本身就生活着兩種人,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只是阿拉伯人的佔比更高,更有話語權。

因此,當更多的猶太人來到這裏的時候,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不願意了,覺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

世界流浪漢猶太人說這裏是我的老家,阿拉伯人說我在這裏住了很久了。

於是,雙方各執一詞,僵持不下。

拌拌嘴,就到了二戰。

二戰時期,因爲納粹屠猶政策,導致好幾百萬的猶太人被屠殺。

遭受這段痛苦歷史的猶太人,更加缺乏安全感了,認爲必須得回到老家去團結起來,才能確保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

於是,他們強烈要求回到巴勒斯坦去。

這時候,巴勒斯坦的矛盾就複雜化了。

英國一看,不願做這個和事佬了,剛好二戰後成立了聯合國,於是英國就攛掇聯合國出面來解決這個難題。

地球大管家聯合國鑑於二戰時期猶太人的悲慘遭遇,便懷着同情心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把巴勒斯坦劃分成兩個部分,讓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建國自治。

這是後期所有中東戰爭的導火索!

能夠有一塊地方建國,猶太人當然願意,於是就乾脆答應了。

但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不同意,但是如今回看,阿拉伯人這一步棋算是走錯了。那就是不同意猶太人建國,自己卻遲遲沒有建國,在猶太人建國之前沒有,在猶太人建國以色列之後,也沒有(直到1988年)。

結果,猶太人建立以色列國的第二天,便迎來了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圍攻。按說,這羣中東國家裏,肌肉發達者也不少,可是令人意外的是,羣毆一個新手竟失敗了。

這個小強,在其後不斷驗證了自己的頑強,最後竟然把中東的阿拉伯國家打慫了。

儘管如此,巴勒斯坦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反而越來越複雜。

一塊地上,出現了三股勢力:以色列、巴勒斯坦,哈馬斯組織。

乍一看,有點兒中國三國的意思。

以色列最富強,是曹魏。

巴勒斯坦居中,屬於東吳。

而哈馬斯組織有點像蜀漢。

地區衝突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或者說這兩方一直最爲尖銳。

因爲巴勒斯坦一直在扮演“東吳角色”,兩頭好!

與曹魏和哈馬斯組織都能和平相處。

爲了能夠得到以色列在經濟等方面的援助,就像東吳爲了求得生存空間,甚至甘願對曹魏服軟。總之,求得和平爲目的。

但是,巴勒斯坦有時候爲了表示自己的骨氣和存在感,也會時不時在輿論上支持一下哈馬斯。有點像在必要的時候,和蜀漢結盟一樣。

但是,哈馬斯蜀漢和曹魏以色列就是堅決不對付。

因爲哈馬斯認爲自己纔是這片土地的正統主人,是正統的漢室傳人,是大漢劉皇叔。

以色列就像是篡漢的曹魏。所以,劉皇叔堅決不接受共享巴勒斯坦,抱定了“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決心和信念,非要把以色列趕出去,實現大漢一統基業。

所以,就巴勒斯坦的情況,目前已經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因爲以色列猶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都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過,況且這種歷史問題,本身就難分對錯。雖然哈馬斯在中國有着極其龐大的粉絲,與普京粉不相上下。但是這種粉絲力量對於哈馬斯而言,沒什麼太大價值,如同曹操所言,你就是天天罵,一天24小時不停的罵,能把佔據洛陽夜宿龍榻的董卓給罵死嗎?

顯然是不能的。

誠如三年前,中國網友邁力地爲大鵝搖旗吶喊加油助威,甚至聲稱一月滅了烏克蘭,可是結果呢,三年了,大鵝還在戰爭的泥潭掙扎。所謂事實勝於雄辯,從而論證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戰爭的勝負不是靠罵來決定的,而是靠實力。

如今的情況,亦如三年前俄烏戰爭時期。中國網友又開始換了陣地,爲哈馬斯搖旗吶喊加油助威。原本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言亂和見解的權力,也無可厚非,但是我們需要稍微理性地想想,誠如三年來沒有罵敗烏克蘭一樣,今天也不可能罵死以色列。

靠罵,那是女人的手段。這是普京對哈馬斯說的,要打就像個男人打一場,不要拿女人和無辜的百姓做肉盾。

實則,哈馬斯組織也想痛痛快快打一仗,把以色列從巴勒斯坦抹去。

但是,戰爭從來都是靠實力的。就像日軍侵華,殘害中國人民數千萬,中國人在心中對日軍咒罵了可不止千萬遍,但是咒罵沒有什麼作用,最後我們還是拋頭顱灑熱血把日軍打敗、趕出了中國。

今天的哈馬斯組織想實現“王業不偏安”,罵肯定是把以色列罵不走的,但是靠實力打,我們也看到了,明顯差距甚大,根本不是對手。

最近以色列的攻勢,令人擔心,如果以色列徹底控制加沙,那麼哈馬斯組織就會徹底陷入存亡之秋。此時的以色列,大有想做司馬懿一統三國(以色列、巴勒斯坦、哈馬斯組織)之勢,可是哈馬斯不答應,唯一的做法只能是學劉備早期的創業史,那就是帶着夢想不斷流竄不斷逃亡。然後尋得機會,繼續給以色列搞事情。

可是,這樣成功的幾率很低,幾乎每次都是被以色列暴揍。本次巴以衝突即將結束,又是哈馬斯組織以失敗告終。最重要的是,每一次衝突都會造成更多無辜的人民遭受苦難,尤其是在戰火範圍內的阿拉伯人民。

如此反覆,終究沒有頭。

而且經過半個世紀多的實踐,已經證明,哈馬斯沒事搞點襲擊轟炸之類的那一套根本沒有出路。想真正和以色列幹仗,必須得建立真正的政權,而不是襲擊組織。

那麼巴勒斯坦的困局到底該如何破呢?

其實有一個島的情況,確實非常值得巴勒斯坦、實際上應該是哈馬斯組織學習和借鑑。

那就是朝鮮半島!

哈馬斯組織要學會中國人的智慧,那就是“小不忍則亂大謀”!既然打不過,那麼爲何非要浪費自己人的生命和子彈呢?那就是談判!

藉助目前對於哈馬斯最爲有利的國際輿論條件,尋求國際的聲援,包括中東列國、以及聯合國等。與以色列談判,在巴勒斯坦畫一條“三八線”,給予哈馬斯組織建國權。(此時哈馬斯組織也不要好高騖遠,說什麼抹去以色列,明顯不現實)反正哈馬斯組織瞧不上巴勒斯坦國,索性在這片地上正式建立第三國。待國立,一切都名正言順了。這非常重要。

然後,學習亞洲小霸王朝鮮——數十年隱忍不吭聲,臥薪嚐膽,埋頭髮展,最後連核武器都搞出來的時候,皺皺眉韓國害怕,耍個橫連美國都不敢惹。

這才叫爺們兒!

倘若哈馬斯組織能夠把朝鮮的這番歷史複製一番,定能成爲中東新的小霸王。那時候,實力相當,隨便跟以色列玩兒。或者,那時候再不忘初心重拾舊夢,抹去以色列也不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