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常言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讀書,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喫許多苦,受許多累。
 
還有人問,讀書有什麼意義,最後還不是要囿於柴米油鹽之中。
 
不必困惑,無需糾結,老祖宗的8句大俗話,早就說透了人爲什麼要讀書的真相。
 

1


  •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
 
年輕時不讀書上進,等到白髮叢生才悔不當初就爲時已晚。
 
感悟:
 
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對普通人而言,讀書,是提升自己、改變命運的最好方式。
 
少年時,不主動喫讀書的苦,長大後,就必然要遭生活的罪。
 
曾經偷過的懶,逃過的學,都會變成風雨中前行的心酸,泥濘中打滾的疲憊。
 
一個人讀書的厚度,往往就是人生的高度,心中有書,腳下才有順遂好走的路。
 

2


  • 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譯文:
 
與其浪費時間精力社交交友,不如整日埋頭苦讀。
 
感悟:
 
屠呦呦說:“永遠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去種草。”
 
如果想着朋友多了路好走,在社交場上推杯換盞,討好他人。
 
最後的結果,只會是白白耗費了時間金錢,也打動不了任何人。
 
因爲成年人社交的本質,就是價值的對等交換,層次的平等對話。
 
唯有在書中豐富見識,提升能力,當你足夠優秀時,纔會有無數優秀的人向你奔赴而來。

 

3


  • 讀書不下苦功,妄想顯榮,豈有此理?
 
譯文:
 
讀書不下苦功夫,又想要顯耀榮華,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感悟:
 
古語云:“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
 
從古至今,學而優則仕,讀書,是跨越階層最好的階梯。
 
可若只想着富貴榮華的好,喫不了讀書求學的苦,不過是癡心妄想。
 
讀書,讓你從無知變得有知,讓你從淺薄抵達豐富,讓你從微末走向高處。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你讀書有多勤奮用功,你的人生就有多無限可能。
 

4


  •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譯文:
 
刻苦讀書,即使尚未功成名就,但終將氣質高雅,人品出衆。
 
感悟:
 
蘇軾寫:“腹有詩書氣自華。”
 
有時,你以爲讀過的書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
 
也沒有發揮多大的用處,仍是在平凡的城市中,做着平凡的工作。
 
但讀書獲得的知識和道理,早已深深沉浸在你的骨血之中。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的氣質由此改變,品行得以昇華,早已遇見更好的自己。

5


  • 知足之心,可用之以處境,不可用之以讀書。
 
譯文:
 
知足的心,可以用在適應境遇更迭上,不可以用在讀書求知上。
 
感悟: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書海無涯,學無止境,讀書,是一輩子的修行。
 
無論到了什麼年紀,都要保持讀書的習慣,求知的慾望。
 
時代日新月異,唯有在書中不斷更新自己,充實自己,爲自己賦能。
 
如此,才能增長見識,開拓視野,立於不敗之地,擁有人生更多的主動權和選擇權。
 

6


  • 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
 
譯文:
 
讀書,不僅是爲了考試成名得利,更是爲了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感悟:
 
《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讀書最大的意義,就是修身養性,成爲一個大寫的人。
 
學孔孟聖賢,德爲先,利在後,立身清正,一生坦蕩。
 
學道家老莊,順自然,守天命,隨緣自適,曠達灑脫。
 
厚德可載物,讀書時,看淡名利,看淡得失,方能放大格局,抵達生命更高遠的境界。
 

7


  • 至樂無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譯文:
 
世間沒有比讀書更快樂的事,沒有比教子更重要的事。
 
感悟:
古人說:“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
 
琢磨史哲,可淨化心靈;朗誦詩詞,可陶冶性情;閱讀小說,可看清百態。
 
無論是什麼書,都有其趣味所在,讓你突破現實的桎梏,來一場靈魂的旅行。
 
那些讀過的書,也會一點點充實滋養你貧瘠的內心,使單調孤寂的世界變得流光溢彩。
 

8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譯文:
 
關上房門,如隱居深山之中;拿起書本,隨處都是一方淨土。
 
感悟:
 
楊絳說:“書讀多了,內心就不會決堤。”
 
任外界喧囂,任風雨飄搖,書籍也能帶你翻山越嶺,對話先賢。
 
哪怕你眼前都是苟且,煩不勝煩,書也能帶你穿越古今,心處淨土。
 
讀書,讓你孤獨中自省,低谷中自修,迷茫中自渡,不爲世俗所累。
 
所有的迷茫,一切的焦慮,當你沉浸在書中世界的那一刻起,都已煙消雲散。
 

文末點亮在看,鼓勵下儒風君


3秒加星標,儒風大家搶先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