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小王进门后,看到谢老师正在桌前研究一份医案,他小心翼翼地走到谢老师面前,恭敬地行了个礼,说'谢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想请教您,关于浮脉的特点。我读过一些经典文献,但还是不太理解其中的细节。'

谢老师放下手中的医案,微笑着看着小王。

文章图片1

'小王,浮脉的特点可以用几句话概括。首先,浮脉出现的位置比较浅表,但并不仅限于此,还有两句话要记住。一句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另一句是'轻取即得,重按稍弱’。这里的'有余’和'不足’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指轻按时有脉,重按时没有。'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开始更加专注地听谢老师的解释。

'我们可以用'浮如木在水中漂’这个形容词来理解浮脉。就像一根木头漂浮在水面上,你轻轻一摸,就能感觉到它在水面上,再稍微用力一点摸,你还是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小王点点头,表示理解了谢老师的解释。

'谢老师,浮脉的主要病症是什么呢?'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道:'浮脉的主要病症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主表证。表证可能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等不同类型,但它们都属于表证。这是因为当外邪侵入人体时,正气与邪气在体表进行斗争,主要力量都集中在体表,所以脉象就浮现在外。'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好奇地问道:'谢老师,您刚才提到浮脉的特点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我有点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谢老师耐心解释道:'这句话意味着浮脉的脉搏感觉在举起手腕时比较明显,而按下去时则不太明显。当我们用手指轻轻按压脉搏时,浮脉就能很明显地感知到,但如果用力按压,脉搏感觉就会稍弱一些。这个特点是相对的,不是说按的时候就完全感觉不到,而是相对于举起手腕时的明显感觉而言。古人形容浮脉时常说它'浮如木在水中漂'或者'如水浮木',就像一根木头在水面上漂浮,用手轻轻一触就能感受到它在水面上的浮动。'

谢老师接着又说:“小王,你知道吗,我们在临床上还可以见到一些脉象,它们和浮脉是相似的。什么叫相似呢?就是说,它同时也具备了浮脉的特点。浮脉的特点是轻取最明显,这就是它的特点。”

小王好奇地问道:“老师,请您再给我讲讲,感谢老师。”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一般来说,浮脉类包括'浮洪濡散芤革’。除了浮脉外,其他的五个脉象和浮脉一样都有浮的共同特点,所以是相似脉。而这里只列出了三个:一个是散脉、一个革脉、一个芤脉。因为濡脉、洪脉还有其他的特点,所以就归到其他脉象的相似脉里去了。”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示意谢老师继续讲解。

谢老师接着解释道:“第一个叫做散脉,散脉应该也具有浮的特点。我们书上说它是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候不应。这个浮取散漫就说明它的脉象是浮的特点,中取和沉取都不明显。什么叫散漫呢?散漫就是节律和力度不一致、不整齐。古人用一句话叫做'散似杨花无定踪’,就是像杨花、芦花,或者很轻的一个东西,落下来的时候,没有一个固定的踪迹。”

小王有些迷惑地问道:“怎么理解脉是'散似杨花无定踪’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道:“很简单,就是按脉的时候无法确定脉搏的节律。你无法计算出它一分钟跳动的次数,因为它时快时慢,时有时无,没有明显的规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比较散乱的脉象,我们就称之为散脉。”

小王恍然大悟,继续聆听谢老师的讲解。

谢老师接着说:“散脉的主要病症通常比较严重。书上说它是由于元气离散、脏气衰微或者脏腑精气衰败所导致的。一旦出现散脉,病情相对来说就比较严重。

小王想起之前的疑问,他问道:“老师,您之前提到脉的节律与西医所说的心律失常有联系,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谢老师点头赞许地说:“很聪明的问题,小王。心律失常是心跳节律的异常,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可以通过心电图或脉象来观察。尽管中医和西医对节律不一致的机理和原因理解不同,但是它们都与心律失常有关。”

小王听后茅塞顿开,对中医与西医的关联有了更深的理解。

谢老师继续解释:“第二种与浮脉相似的脉象叫做芤脉。'芤’一词形容的是脉象特点,就像一个中间是空的管子,所以称之为'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你应该能够想象按压葱管的感觉。”

小王眼睛亮起,想象着按压葱管的感觉。

谢老师继续解释:“问题是这种感觉在人的脉象上会是什么样呢?这是我们所关心的。所以我在之前讲脉象基本要素时提到过,有些脉象通过脉象要素可以相对容易地分辨出来,但有一些脉象则需要亲身体会。芤脉不能仅仅通过简单的想象就能够体会,但你要知道它既浮又大。什么叫大?就是比较粗。浮而大,同时按下去并不会感到脉搏的消失,而是感觉脉管中间好像是空的,就像一根空管一样。”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对于芤脉的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谢老师继续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书上提到,芤脉是由大量失血伤阴所引起的。失血并不一定都是外部可见的出血,也可以是内部器官或组织的出血。例如,妇女在分娩过程中大量失血,或者内脏发生破裂导致大量出血,我们都称之为失血。如果血液是缓慢消耗的,我们称之为血虚,血虚时脉象通常会细小。但如果血液突然大量丧失,此时脉搏尚未收缩,所以按下去感觉脉管中间是空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根橡皮管里面装满水,那么触感会比较实,但是当管中没有水时,按下去会感觉到中间是空的。这就是芤脉的特征。”

小王脑海中浮现出橡皮管的形象,恍然大悟。

接着,谢老师介绍了第三种与浮脉相似的脉象——革脉。

谢老师说:“革脉是指脉搏感觉像鼓皮一样,'浑如鼓革,按之中空外坚,如按鼓皮,浮而搏指。’浑如鼓革表示它的触感紧绷如同鼓皮,按下去感觉中间是空的,外表坚硬,而且脉搏的跳动感觉明显,所以我们称之为搏指。”

小王想象着按压鼓皮的感觉,对于革脉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

谢老师继续解释:“革脉的主要病症与芤脉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与亡血失津或半产漏下有关。无论是亡血失津还是半产漏下,都会导致阴血、津液突然或长时间的亏虚,因此脉象会呈现出浮大而中空的特征。但按下去并不会感觉到脉搏的存在,这就是革脉的特点。它让人感觉脉搏明显而突出,仿佛在指尖上激烈地搏动着。

小王对于革脉的特点更加理解了一些,他开始思考这些相似脉象背后的含义和临床应用。

谢老师见小王思考良久,便问道:“小王,你对浮脉及相似脉象的理解有什么想法吗?”

小王抬起头,思绪清晰地回答道:“我认为浮脉及相似脉象的共同特点是脉搏的浮动明显,脉象中存在一种节律的不规律性。浮脉、散脉、芤脉和革脉都具备这种特点,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而这些脉象的形成与失血、亏虚等因素密切相关。”

谢老师点头赞许道:“很好,小王。你抓住了关键。浮脉及相似脉象的出现,往往与机体内部的失衡和疾病状态有关。当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这些脉象时,需要进一步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辅以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对于脉象的理解越发深入,开始明白临床医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谢老师看着小王充满激情的眼神,微笑着说道:“小王,对于脉象的理解是中医医生的基本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加准确地诊断病情,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你要记住,每一位患者都是独特的,每一次触诊脉搏都是一次与他们的对话,要用心倾听。”

小王深深地点了点头,他决心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学习,将这份热爱和责任铭记在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