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丹妮

“儘管簽證放寬,印度和加拿大的外交解凍仍遙遙無期”,路透社近日的一則報道顯示,印加外交僵局仍在持續。在X等社交平臺上,印度網友不斷髮聲,批評加拿大的對印政策。無獨有偶,2022年印度政府官員拉傑夫·錢德拉塞卡指責美國《紐約時報》對同一時期的印度農民抗議和加拿大卡車司機抗議進行“雙標報道”,印度網民也在社交平臺上激烈聲討《紐約時報》。2021年,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檔廣播節目中,來電的聽衆對印度總理莫迪的母親發表攻擊性言論,引起印度網民的強烈不滿,儘管BBC很快撤下該音頻,但是#抵制BBC#、#封禁BBC#等詞條仍登上社交平臺X當時的熱搜榜前列。印度爲何在西方社交平臺上有如此明顯的存在感?

在社交平臺興起之前,國際輿論場的主導者和參與者主要是西方大國、國際組織以及西方主流新聞媒體。當時印度政府主要通過海外印度裔的遊說和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兩方面參與國際輿論。印度人民黨執政後,這兩方面的活動更趨頻繁。21世紀的最初10年,各種社交媒體不斷湧現並迅速發展壯大。普通民衆的聲音通過互聯網平臺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傳播,印度國內網民由此成爲國際輿論場的重要參與者。時至今日,印度網民是臉書、優兔、WhatsApp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的第一大用戶羣體,同時也是社交平臺X的第三大用戶羣體。在龐大用戶羣體的支撐下,印度在國際輿論場複製了其國內以各政治力量爲主導,意見領袖、新聞媒體等集體推動,衆多網民“打頭陣”佔領輿論平臺的政治輿論生產鏈條。

在印度國內,各個政黨力量具有較強的議程設置能力,他們掌控着輿論發展的大致方向。意見領袖、新聞媒體等個人和組織則密切配合,形成一定的輿論聲勢。受到輿論引導的印度普通網民和有組織的網絡水軍協同作戰,有意識地在多平臺齊頭並進,儘可能地擴大輿論滲透的覆蓋面。

除此之外,印度還打造了一套真假主體相互配合、共同輸出政治話語,進而影響國際輿論的傳播模式。歐洲獨立智庫“歐盟虛假信息實驗室”曾多次曝光一個由印度主導的製造、傳播虛假“反華反巴”的國際新聞生產鏈條。一般而言,“反華反巴”的“概念”“新聞”由或真實存在或純屬虛構的智庫、非政府組織和專家學者等炮製出來,然後通過個別主流媒體進行廣泛傳播,提升所謂“權威性”“影響力”,再被印度國內外媒體和網站大量轉發,造成這些“反華反巴”虛假敘事的自我擴散。

印度在西方輿論場的強烈存在感還來自國內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有意推動。受印人黨政府不斷推進印度教民族主義議程的影響,印度網民在國內輿論場參與政治事務、表達民族主義情緒的意願愈發強烈,並逐漸外溢,繼而成爲西方輿論場上的一個突出存在。印度塔塔社會科學研究所學者斯里拉姆·莫漢曾將其中一些具有強烈民族主義情緒和高度政治能動性的印度教支持者稱爲“互聯網印度教徒”,他們帶着政治熱情,助推政治輿論的生產和傳播。

另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外部因素,那就是鑑於當前對印度存在一定的戰略需求,以美國爲首的西方主流輿論沒有刻意阻撓印度在西方社交平臺上的發聲。比如,一些在美國的海外印度教民族主義者時常在當地社區宣傳“印度教特性”,甚至在社交平臺發表仇視其他宗教的言論,但是美國政府卻較少進行強勢干預,間接縱容了在美印度裔羣體中印度教民族主義勢頭的上升。

可以預計,隨着印度教民族主義在印度國內的繼續強化和印美兩國的不斷走近,未來一段時間,印度在西方輿論場上的存在感很可能會越來越突出。這值得我們持續觀察。(作者是北京大學區域和國別研究院博士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