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開始“狂卷”時效。

今年雙11,不少消費者反映,“剛付的尾款,打開看顯示已經發貨,第二天早上就送到了。一問快遞小哥,小哥說東西已經在站上放好幾天了。”

這背後,一方面是預售給了物流準備時間,另一方面也是電商正在不斷“卷”時效的體現。

今年10月,菜鳥正式宣佈在北京提供半日達服務,承諾“上午12點前下單,下午到;半夜12點前下單,次日上午到”。數據顯示,截至10月,菜鳥已在全國20個城市全面上線半日達服務。

順豐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順豐“同城半日達”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平均6小時送達。

一向以“快”著稱的京東物流,更是在自營商品半日達之外,繼續擴充“上午下單、下午收貨”的覆蓋範圍,提升送貨速度。

“卷”物流時效,對消費者是一種利好。畢竟對於消費者來說,當然是越快收到商品越好。

但其對電商平臺的價值或許更大。在消費者側,“快”的邊際效應是遞減的。

“網購商品當然是越快發貨越好。至於在路上的時間,一般三四天到是比較理想的。但要說次日達或者當日達,對我來說必要性不大。因爲特別急的東西我會選擇到線下購買,不會因爲電商物流‘卷’到半日達就更傾向於電商。”消費者蕾蕾直言。

電商平臺似乎更需要“卷”時效。一是提供更快的物流速度,可以爭取消費者的青睞;二是在即時零售蠶食消費者部分網購選擇的當下,電商平臺也需要通過更快的時效來搶回這一部分市場。

只是背後這賬該怎麼算,又是另外的問題。畢竟更快的時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菜鳥在北京開通半日達時,爲了保障履約,除了此前覆蓋北京地區天貓超市業務的天津武清倉外,還另外啓用了順義專倉。

順豐也曾披露,在青島順豐升級“同城半日達”服務時,把“前置倉”配置到了市場攤位。以團島市場爲例,在原收攬點有一名快遞小哥的基礎上,增配到5名快遞小哥。

一頭是不甚“感冒”的消費者,一頭是巨大的倉配、人員成本。半日達的收支賬如何算,還有待觀察。

 撬動消費者了嗎?

電商物流正在越來越快。

“有一天晚上我在公司加班,臨走的時候發現電腦數據線壞了。爲了不影響第二天工作,我就打開京東買了一條數據線,第二天早上我人到公司,數據線也到了。”消費者小婉表示。

除了次日達,當日達也開始成爲電商物流“卷”的方向。

“我也是在京東買的。有一天上班發現沒帶手機充電器,日常借用充電器的同事又沒來,就想着爲了之後方便還是乾脆買一條。”另一位消費者陳晨介紹。

“當時首選是美團外賣、餓了麼這些平臺,畢竟是急用。”但陳晨想着上京東比一下價,於是發現京東正在做活動更便宜,而且當天早上11點下單,下午下班前就能送到,最終選擇了在京東購買。

除了一向以“快”著稱的京東,淘寶天貓的物流也開始“卷”了起來。

目前次日達服務正向更多天貓商家滲透,比如打開品勝數碼、綠聯數碼、Baseus倍思等品牌的天貓店鋪,會發現這些店鋪的商品詳情頁均打出“天貓(菜鳥)發貨、菜鳥次日達”,以及“晚到必賠”的承諾字樣。

在提升時效“迎戰”即時零售之外,京東、淘寶也在親自下場做“小時達”的即時零售。

主打“一小時送達”的京東到家已經將2024年的突破方向之一放在了“全品類”上,力求實現數碼3C、家電家居、時尚美妝、母嬰、酒類等各類商品的快速送達。

經常光顧這類平臺的小婉深有體會,“現在確實比以前好很多,以前我臨時想買個洗面奶,發現常買的平臺基本都沒有可選項。現在不一樣了,比如說在京東到家上,我常用的眼影盤、粉底液幾乎都能找到,太小衆的品牌肯定是沒有的。”

不過小婉也指出,“有些類目的商品依然不夠豐富,服裝類的商品就比較單一,只有優衣庫、海瀾之家、耐克那麼幾個牌子,更不要說我喜歡的網紅款。”

對於消費者來說,物流時效是一個考慮因素。

有大量消費者對時效性強的配送有需求,比如,送貨時長縮短到半小時的即時零售就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即時零售訂單超過400億單,市場規模達5042.86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再增兩倍。

21世紀經濟報道在今年雙11期間做的一份問卷調查也顯示出物流的重要性,調查結果顯示,價格、服務、物流是影響受訪者選擇購物平臺的三大因素,分別有84.99%、68.65%、50.7%的受訪者選擇了這三個選項。

但時效對消費者的購物選擇影響幾何?尚待商榷。

“有些東西確實是很急用,這個時候我肯定就會要求送貨速度。”小婉表示。

陳晨也說道,“我日常買日用品都會在天貓超市或者京東超市,但大多數情況下吸引我下單的並不是時效,而是價格。這兩個渠道往往價格不錯,所以會選擇。”

蕾蕾則對時效要求並不高,“我日常買日用品也沒用過京東超市。不急我就對比價格選一個渠道買,急的話我就直接線下買。現在線下也經常有活動,價格不錯。”

時效難保障

從以往的三日達,到現今的半日達、次日達,電商時效在不斷往更快去“卷”。但時效的保障卻不一定。

在小紅書、B站等平臺,很多網友開啓吐槽模式,“說好的次日達其實就是個坑,我買的電池晚到貨,結果解決辦法只有投訴快遞。”

琳達直言自己也差點成爲“受害者”。

“那天手機鋼化膜磕裂了,我又着急用,就決定去支持次日達的店鋪挑選。”但琳達仔細瞭解才發現,這些店鋪雖然在商品詳情頁標註了次日達的字樣,並且寫着全國大部分地區可用,結果卻連北京都不包括。

“我跟客服諮詢能否次日達的時候,客服說因爲北京附近的倉庫沒有我要的商品,所以到不了。如果要買,就只能從廣東發貨,這樣我大概要等3天左右才能收到貨。後來我又去問另一家店鋪,另一家店同樣不能保證時效。”琳達吐槽道。

在白白看來這很正常,“商家要想做到次日達或者半日達,就需要在物流公司的倉庫儲存貨物,這樣才能保證在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出貨,然而很多商家並不想大量壓貨。即便是京東,入倉率也幾乎都來自於自營商品,不像順豐可以調用飛機資源進行運輸。”

個人賣家小櫻對次日達不感興趣的原因就在於壓貨。

半日達、次日達難做的原因不僅與商家有關,成本也是一座需要翻越的高山。

自建物流的成本很高,自建自營倉庫和配送隊伍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一次採訪中透露,建立十個一級的物流中心要花費80-100億元左右的成本,即一個一級物流中心(中心倉)需要8-10億元左右。

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也提到,菜鳥建倉的投入很大,所以目前只覆蓋了有限的城市。

成本高、回報時間長就曾讓天貓超市對是否開啓半日達配送業務感到猶豫。

按照天貓超市半日達業務負責人應鑫達的說法,半日達是一個長期投資的項目。根據平臺規劃,從第二年、第三年起,該業務在部分城市纔會陸續回本。

即便面臨着這些難題,天貓超市還是參與到了競速的戰爭中。原因是受此前疫情的影響,即時零售已經實現了對用戶的快速滲透,如果不通過時效升級進行“防守”,市場份額就會被不斷侵蝕。

但對於消費者來說,並非對所有商品都講究一個“快”字。

蕾蕾就對電商平臺這種爭分奪秒的行爲感到不解,“雙11期間買了幾件衣服,當天下完單,第二天還在睡覺就聽見快遞員狂敲門,問題是我又不着急穿。很多時候天已經很晚了,快遞員也會上門派件。這有點太誇張了,根本沒必要這麼趕。”

蕾蕾並不是少數羣體,消費者對不同品類的配送要求本就是不同的。

莊帥總結稱,“對於生鮮快消品,消費者希望能夠當日達甚至小時達,這要求平臺在倉庫建立、即時配送方面進行很高的投入。但是像服飾、家居就沒有這麼高的時效要求,次日達、多日達就能滿足消費者。”

而且在消費者對於物流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只“卷”速度顯然是不夠的,有沒有送貨上門、快遞員態度如何,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陳晨就抱怨稱,“因爲快遞差,我已經放棄在一些平臺上購物了。我們小區的圓通、申通、韻達都把快遞放在菜鳥驛站,等到第二天給你派送,慢得要命。中通的快遞都在樓下的小超市裏,取件的時候效率極低,一個快遞得找一分鐘,還不一定能找到。買大件商品更麻煩,還得自己取。所以現在購物優先考慮京東自營或者唯品會。”

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各大平臺還要投入更多的運力和培訓時間,以此實現送貨上門,讓快遞員更具職業素養。

“討好”了誰?

儘管次日達遭到大量消費者吐槽,但在各大平臺和物流公司瘋狂“卷”時效的情況下,物流提速還是收穫了一些成果。

國家郵政局2023年第三季度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和時限準時率測試結果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爲54.24小時,同比縮短2.50小時。

而這並不僅是爲了討好消費者。淘寶市場公關總裁劉博不久前對外稱,今年阿里電商的第一目標不是GMV,而是聚焦於怎樣幫助更多的商家。

從菜鳥以及一些品牌的口中可知,物流已經成爲助力商家銷售額增長的重要一環。

此前菜鳥在分享乳業龍頭伊利的一組數據時稱,自從去年開始試用菜鳥速遞服務後,伊利在天貓上的部分旗艦店的物流問題投訴下降30%,大促物流成本下降30%,退貨率減少了一半,老客戶復購佔比提升10%。

Baseus倍思方面也對外稱,在使用次日達服務後,時效導致的退貨率下降了40%,預計全年僅此一項可節省上百萬元費用。

但這項服務並不能打動所有商家。

某女裝品牌高管就對鏡觀臺表示,雖然公司也瞭解過次日達,但最終並沒有使用這項物流服務。據他觀察,在做次日達的商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做電子類產品的,“對於做服飾類的商家來說,次日達這種快遞時效並不是剛需,目前的物流速度就已經足夠,幾乎沒有客戶因爲快遞速度慢對店鋪表示過不滿或投訴。”

而且有些店鋪做次日達的目的並不是出於物流需要,“店鋪打上這個標籤後,平臺就會分配更多的流量給他。”白白解釋道。

快遞不斷提速,“一日三派”等模式也讓快遞員的工作量越來越大。但在快遞員看來,派件費卻和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

在北京一家菜鳥驛站做站長的楊柳對此感受頗深,“快遞員都是按件算錢,順豐、京東的派件費是每件1.4元,四通一達是1-1.2元之間。去年平臺要求快遞員送貨上門後,又給了一些補助費。不過這筆錢還要跟驛站分,所以基本跟快遞員沒什麼關係。”

在廣東送快遞的快遞員阿貴所處的情況要好一點,按照重量,派送費在1-2元之間,但他也直呼自己堅持不下去了。

“這兩週每天凌晨五點起牀收貨、送貨,晚上12點前能把快遞送完就不錯了。最重要的是累得要命,還賺不了幾個錢。做外賣要好一點,一單能拿到2-4元,上個月我朋友送得多,收入都過萬元了。所以我打算做到年底就不做了,改行送外賣。”阿貴表示。

物流提速的本質是提高消費者體驗、幫助商家降低投訴率和退貨率。但從目前來看,跨省市的物流似乎還未達到平臺和物流公司所宣傳的速度,這反而讓消費者更加不滿,也讓商家接到更多差評,而在這背後日夜忙碌的快遞小哥似乎也沒有得到更好的回報。

也許對於平臺來說,應對即時零售衝擊,“貼身肉搏”、開“卷”時效是一個應對之道。

但目前來看,淘寶天貓的次日達仍未覆蓋所有品類和商家,京東物流的時效也更多體現在自營商品之上。這場時效之戰,纔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競速“半日達” 貓超的進擊與防守:即時零售還能講出多少新故事?》,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小婉、琳達、白白、阿貴、楊柳、陳晨、蕾蕾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