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美元首11月在舊金山實現歷史性會晤,爲兩國關係和世界局勢注入穩定性和積極信號。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狄競近日專訪英國知名學者馬丁·雅克,從新起點出發,解讀中美關係走勢和癥結實質,特別是關注當前世界動盪局勢下、中國該如何繼續走好自己的路。

他認爲,當前中美關係的局面基本上是美國造成的。短時間內中美關係不太可能回到過去那種相對友好的狀態。也就是說,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美關係還將保持這樣一種整體冷淡的關係——伴隨緊張時刻和有限的衝突。他還指出,如今美國動輒拿“安全”說事,同樣的,中國也必須保護自己。實際上,中國已經有了這種新的經濟安全理念。

馬丁·雅克強調,衝突動盪並不新鮮,每個時期都有其特點。眼下國際社會有一種可以理解的恐懼,即其中某個不穩定的因素可能會完全失控。中國當前核心要務仍是繼續發展,做好自己的事,保持韌性和冷靜,這是一切的基礎。

至於外界針對中國經濟狀況的評價,馬丁·雅克強調,基於中國在科技方面的飛速進步,實際上這裏的人們已經相當於生活在“未來”了。人當然本能地期待好日子會繼續下去。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已經奇蹟般地增長了35年,這是在相對十分有利的全球經濟環境中發生的。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後,中國需要適應更低的增長率。相應的,理性的人們也會調整期待。

以下是部分採訪實錄。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狄競:近年來中美博弈日益加劇,但兩國元首仍保持了“一年一會面”的節奏,11月在舊金山舉行了歷史性會晤。在您看來,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馬丁·雅克: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中美的確在各工作層級開展了密切交流,這是好事。但我認爲,兩國元首一年見一次面,還不夠。要知道,自2016年以來,特別是2018年以後,中美關係發生了深刻變化。

說實話,眼下誰都不確定這一關係將往何處發展。而且據我判斷,對於彼此意圖和計劃處理雙方關係的方式,中美相互之間也未必那麼清晰。例如,美國一直強調的競爭和“脫鉤”能走多遠?

當前中美關係的局面基本上是美國造成的,可是美國真的知道自己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嗎?我持懷疑態度。就這一問題他們腦中的方案或許有很多種層次,但最終要達到哪個層次?很多事情都還是模糊的。這就是爲什麼討論和交流如此重要。當諸多難以預測的行爲表態頻繁出現、而又缺乏有效溝通的時候,就難免產生懷疑、誤解。所以,在其他促進改變的條件還不具備時,能談就是好的。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狄競:從巴厘島走向舊金山,這一年的路途並不平坦,經歷了“低開高走”“鬥而不破”的複雜進程,幾乎可謂是幾十年來中美關係的縮影。在您看來,決定中美關係狀態的根本因素是什麼?

馬丁·雅克:我認爲最根本的因素是,美國從前視中國爲“合作伙伴+競爭對手”,如今則變成視中國爲“競爭對手+對美國利益的頭號威脅”。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直自認“世界第一”的地位不可撼動。隨着中國的迅速崛起,儘管中美之間有過摩擦、有過緊張狀態,但兩國關係仍保持相對穩定可控,直到特朗普政府開始將中國視爲“威脅”。

我認爲,短時間內中美關係不太可能回到過去那種相對友好的狀態。也就是說,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美關係還將保持這樣一種整體冷淡的關係——伴隨緊張時刻和有限的衝突。當然,但願不要發生軍事衝突。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狄競:您指的“很長一段時間”,大概會是多久?

馬丁·雅克:說實話,當年特朗普剛開始對中國發難時,我們的觀察是(中美關係)至少要壞二十年。你看,從尼克松時代以來,中美友好持續了四十多年,冷戰本身也持續了四十多年。這些大趨勢都是有階段性的,不是一個短期內就能轉變的問題。

當然,我們希望實際耗時能比這短得多。有哪些情況能促使這種狀態提前結束呢?第一是美國轉變思路,認識到中國既是競爭對手,但也是同行的合作伙伴。中美關係太重要,不能再這樣抨擊打壓中國來影響它的地位。用中國的話來說,就是必須共同努力構建一種新型大國關係。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中國的發展在關鍵領域受到嚴重損害,徹底被美國打垮。但我認爲,以目前的趨勢看,中國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今美國動輒拿“安全”說事,同樣的,中國也必須保護自己。實際上,中國已經有了這種新的經濟安全理念。所以重要的不僅僅是“競爭”,而是你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在面對一個與你對抗、並時刻想傷害你的國家時保持韌性。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狄競:美國在變,世界在變。面對眼下加劇動盪的複雜局勢,您認爲中國對內和對外的首要任務應是什麼?

馬丁·雅克:我認爲中國的第一要務仍是繼續發展。經濟增長很重要,創造一個更包容、更和諧的社會也很重要。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和平與衝突。不穩定因素的存在並不令人意外,但爲什麼會出現這些不可預測、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本質上是管理全球秩序權力的變化轉移。一個典型例子就是美國霸權地位的削弱。特別是特朗普時期採取的一系列撤出動作,被世界視爲軟弱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各方力量開始湧動。例如,我很懷疑十年前普京是否會對烏克蘭發起軍事行動。中東局勢更是如此。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像新冠疫情。

雖然每一代人都認爲自己生活在最不穩定、最不如意的時代,但事實並非如此。截至二戰之前,英國還是當時的全球頭號強國,隨後逐漸失去了它的地位,但並沒有被美國徹底取代。所以你可以看到,世界分裂成不同的貨幣區——美元區、英鎊區、法郎區等等。隨後緊張局勢升級、兩極分化加劇,最終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很顯然,衝突動盪並不新鮮,但每個時期都有其特點。我認爲眼下國際社會有一種可以理解的恐懼,即其中某個不穩定的因素可能會完全失控。但中國核心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這是一切的基礎。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狄競:今年4月在上海,您曾提到,中國的崛起其實是在重新界定現代化的概念,中國式現代化本質上是向世界開放機遇。根據您近年來觀察到的情況,中國在這條路上進展如何?

馬丁·雅克:我認爲在過去的10年裏,中國發展最令人驚歎的方面之一就是,在某些技術領域,中國已經處於世界前沿地位。考慮到中國1978年時的基礎,這樣的速度非同尋常。當然,全國各地的發展仍不平衡。但中國的發展成就本質上打破了西方關於“現代性是獨一無二的”這一長期固有觀點。

“中國式現代化”讓世界看到了發展的另一種可能,一種擺脫西方範式桎梏、對他國文化充滿包容和尊重的模式,其意義遠遠超過經濟和技術。它將以前所未見的方式改變世界。雖然未來潛在的風險和陷阱依然不少,但它將帶給人類巨大的希望。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狄競:作爲研究中國式現代化的資深專家,您在向世界解釋“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概念時,感覺有哪些內容是最不易被西方世界理解和接受的?怎樣才能打破這種屏障?

馬丁·雅克:我覺得西方人最難想象的是,中國有創新能力。我記得當我的書《當中國統治世界》在2009年出版的時候,就有很多人來向我質疑。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觀點,一種偏見。

而到了今天,中國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一個有創造力的國家。西方人也意識到了這點,但現在他們的認識反而出現了倒退——西方擔心中國有創新能力並不是件好事,因爲這將使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擁有更強大的話語權。這種看待問題的角度十分消極。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狄競:眼下外界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存在一些悲觀評價和預判,您認爲其中哪些是誤解或抹黑、不足爲慮,哪些的確值得引起注意,需要防微杜漸的?

馬丁·雅克: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外部世界也在討論這個問題,但不一定都是負面的。中國如此之大,在全球經濟中如此之重要,那麼中國經濟的狀況自然是全世界都關心的事情。

中國當下的確面臨着諸多逆風因素——人口老齡化、房地產危機,加上國際地緣政治危機。因此,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對中國經濟意味着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它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增長率?

在回答這些問題前,你必須記住,中國自1978年以來的經濟增長是在相對十分有利的全球經濟環境中發生的。而眼下,在世界其他國家經濟表現都不佳的情況下,中國要做得一如既往的好,則勢必比過去困難得多。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確實曾經有一個壓倒一切的目標,就是提高經濟增長率。這點現在我們知道中國已經實現了。但如今人們想要的不僅僅是高增長率,他們更希望公平地分享一切。中國的核心任務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是要成爲一個更加繁榮、全面、包容、充滿活力、創新的經濟體和社會,當然,我認爲這並不容易,“奇蹟”也並非必然會重現。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狄競:所以總而言之,我們要調整自己的期待?

馬丁·雅克:我認爲這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隨着時勢而變化的。人當然本能地期待過去的好日子會繼續下去。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已經奇蹟般地增長了35年。在我看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經濟轉型。但時移境易,眼下的中國需要調整以適應比之前降低的增長率。相應的,理性的人們也會調整期待。

話說回來,你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中國人實際上已經生活在“未來”了。作爲一個外國人,我感受太深刻了。比如2014年,我在中國買東西就已經開始掃碼支付了。中國的“在線”(online)程度是任何其他世界大國都無法比擬的。西方社會也在朝着同樣的方向發展,但速度根本不是一碼事。從這點上來說,在經濟增長率下降的階段,更需要通過創新來提升發展質量,那將帶來巨大的優勢和滿足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