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張曉燕在“數字化轉型前瞻第十九屆(2023)數字金融聯合宣傳年年度活動”上表示,大語言模型雖然出現的時間較短,但正在對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她建議,相關監管部門應及時制定規章制度,指引行業健康發展。

大語言模型是一種用於處理自然語言信息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這些模型在大規模文本數據上進行訓練,以學習語言的語法、語義和上下文信息,使它們能夠理解和生成人類語言並執行多種任務。

張曉燕表示,大語言模型帶來全球經濟生產效率的提升,助力經濟增長;這項技術還推動了就業市場更迭,高盛預計全球超過3億個崗位將受到大語言模型衝擊,但求職者也可以考慮轉向由大語言模型產生的新崗位就業。大語言模型可以完成對人類語言的加工處理,提升文案工作效率和質量,提煉數據信息進行決策輔助。

“金融行業是信息和數據密集行業,因此大語言模型對金融行業的潛在影響巨大。”張曉燕指出,金融行業需要處理海量文本信息,大語言模型有助於分析和提取新聞媒體、研究報告、財務報表、企業公告、政府政策等文本信息中的價值。同時,金融信息具有強時效性,大語言模型可以做出秒級分析並提出建議。

她舉例表示,對於負債業務,基於大語言模型的智能客服可以協助優化存款業務流程,同時節省人力成本,提升服務效率。如中國工商銀行的AI數字員工將服務效率提高了5倍,從人工服務每位用戶需要8分鐘,縮短到數字員工服務每位用戶僅需1.5分鐘。

此外,張曉燕還指出,銀行業大語言模型落地同樣面臨很多風險和挑戰,需要行業高度警醒和重視。如大語言模型可能導致銀行機密數據和客戶隱私泄露;大語言模型在銀行業中的應用也面臨監管風險,各國對於大語言模型的監管態度目前分歧較大,也有觀點認爲人工智能,包括大語言模型的應用可能會成爲下一個金融系統性大風險的爆發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