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記者劉佳 北京報道

“金融打工人”剛面臨“降薪”風波之後,又迎來了“反向討薪”風暴。

近日,民生銀行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2023年度全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顯示,根據議案表決情況,最終結果爲13票同意,反對0票,棄權0票。這也是今年上市銀行第一家公開披露的薪酬追索扣回報告。

實際上,銀行業“反向討薪”並非個例。去年至今,已有多家上市銀行在年報中披露“討薪”相關數據。

在多位受訪人士看來,公開披露薪酬追索扣回的情況,是銀行業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透明度和遵守監管要求的體現,對於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上市行年內首例“追薪”情況公佈

“行業外都說是‘反向討薪’,但行業內都稱之爲‘績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尤其在銀行業,薪酬追索情況並不常見、但也不罕見。” 一名銀行從業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所謂“績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是指金融企業的高管和對風險有直接或重要影響崗位的員工,在自身職責內未能勤勉盡責,發生重大違法違規行爲或造成重大風險損失的,金融企業不僅可以止付未支付的部分或全部薪酬,並且可以對已經發放的績效薪酬予以追回。

近日,民生銀行公告顯示,該行第八屆董事會第四十五次會議於2月27日在北京以現場方式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報告》的決議,最終結果爲13票同意,反對0票,棄權0票。

民生銀行表示,本次會議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及《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規定,表決所形成決議合法、有效。

儘管民生銀行並未透露2023年具體薪酬追索扣回的金額,但根據《報告》審議進度,預計在年報季將很快公佈相關數據。

現如今,不常見的“績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在去年至今多次被推上熱搜。

在博通諮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看來,銀行業開啓“績效薪酬追索”是在落實相關制度要求。

“近些年銀行貸款等業務屢有暴雷事件發生,該制度可有效平衡相關員工在具體業務上的激勵與處罰機制,以此來促進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的正向循環。” 王蓬博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規範行業發展的“利器”

“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原銀監會印發的《商業銀行穩健薪酬監管指引》,其中要求商業銀行制定績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規定。

伴隨着機制不斷完善,更多越多銀行加入,落地實施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

2023年12月28日晚,招商銀行發佈監事會決議公告,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招商銀行2022年度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的議案》。同時招商銀行2022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招商銀行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員工2876人,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額5824萬元。

另外招商銀行還表示,從應分配給員工的年度薪酬中預留了薪酬風險準備金。如出現資產質量大幅下降、風險狀況和盈利狀況明顯惡化、較大案件發生、監管部門查出嚴重違規問題等情況,其相關人員的薪酬風險準備金將被限制分配。

彼時,招商銀行回應稱,上述披露的事項屬於正常的監管要求。

此外,渤海銀行年報顯示,2022年該行追索扣回370人的績效薪酬1760萬元,相當於人均被追回4.76萬元。

江西銀行則是在年報中透露,2022年該行主要對不良資產形成負有責任的人員,按不良責任本金大小進行認定,並追索扣回相應績效薪酬,但該行並未披露具體績效薪酬追索扣回金額。

除了上述銀行以外,去年以來,多家上市銀行也陸續披露了薪酬延期支付與追索扣回制度的相關情況。

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哈爾濱銀行、成都銀行等多家銀行均在公告中披露已建立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機制。

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反向討薪”背後,是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機制的進一步發力。

“‘薪酬追索扣回’的公開,增加了銀行業薪酬機制的透明度,有助於外界瞭解銀行的績效評估和薪酬管理情況。這一做法強調了績效與薪酬的直接關聯,促使員工更加註重業績目標和合規經營。”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同時,銀行業也可通過追索薪酬來應對潛在的財務風險,有助於維護銀行的財務穩定性和健康發展,亦可促使整個行業加強薪酬管理的規範性,避免過度的風險承擔行爲。” 柏文喜補充到。

“‘需要指出的是,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是金融業根據監管要求執行的常態化管理工作,不會涉及影響機構的正常經營。”某股份行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不過,隨着年報季的到來,各大上市銀行2023年“追薪”行動的最新成果也將浮出水面,行業落實情況也會有最新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