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滿小鯨(富書作者),來源:富書(ID:kolfrc)

遠離那些帶有底層思維,壓垮你能力的人,和同頻的人一起,纔是最好的養生。

愛默生曾說:“思維是行動的根本。”

當你發現生活中有些人總是頻頻抱怨,經常遇到糟糕的事,總是落得慘敗收場。這時你要覺察,他們有可能是思維方式出現了問題。

若你不希望被負能量淹沒,要注意遠離身邊有這幾種底層思維的人。

遠離野馬思維的人

非洲有一種小蝙蝠專挑野馬來吸血,被咬的野馬實際上只會損失一點血,留下一個小傷口,卻不可能會致命。

但奇怪的是大部分野馬都死於“蝙蝠”之手,原因是野馬被咬後,性情開始變得狂躁,在陸地上狂踢亂奔。

最後是因狂躁、暴怒而死。

真正致命的不是吸血的蝙蝠,而是被蝙蝠咬了之後,野馬的狂躁行爲。

粗暴,狂躁是“野馬思維”的行爲風格。


曾經看過一則新聞,某個春節期間,男子葉某帶着一家人到外地遊玩。

在高速車道超速變道,影響了正常行駛的舒某。隨後舒某又阻止葉某變道,兩人更是搖下車窗辱罵對方。

爭吵後,兩人駛入快速道,以頻繁在低速、高速之間切換車道,凸顯自己的車技,還以120公里左右的高速競技。

最終,兩人的行爲致使前方正常行駛的轎車發生碰撞,造成6車受損,葉某的妻子也因此喪生。

只因葉某和舒某兩人無法控制情緒,而引發不可回頭的悲劇。

電影《我經過風暴》裏,徐敏的丈夫也是狂躁易怒的人。

以愛之名,不允許徐敏工作,不允許徐敏跟別的男人接觸,只要有不如他意的事情發生,就動用暴力。   

暴怒事件頻率高到連徐敏女兒都誤認爲,推撞、打罵、拿毛巾圍着脖子,這些表現叫“愛”。

野馬思維的人只懂發泄自己的情緒,不顧後果,經常一件小事演變成大事,最後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莎士比亞曾說:“怒氣就像一匹烈性的馬,如果由着它的性子,就會使它自己筋疲力竭。”

在生活中都難免遇到引發情緒的事情,不懂控制自己情緒的“野馬”,不僅傷害自己,還會危害到身邊的人。

因此要警惕你身邊有野馬思維的人,並及時遠離。


遠離紅燈思維的人

在道路上,我們遇到紅燈的規則是要停止前進。

而在思維上,當一個人遇到新興事物時,總是習慣性亮起紅燈,給予否定,像碰到路口的紅燈一樣,禁止通行,不再前行。

這便是典型的紅燈思維。

《保守主義者》一書曾說過:“保守貪圖舒適,改革追求真理。”

小芳大學畢業後就和閨蜜一起在大城市合租了一套房子。

可是相處過程中,小芳經常受到閨蜜的打壓。

例如小芳感到自己在職場上發展受限,想利用下班時間提升自己,考一個專升本。

閨蜜卻認爲沒必要,還說小芳都過了學習的年紀,現在去和年輕的大學生爭學位,簡直是不自量力。

況且專升本這麼難,怎麼可能是普通人考得上的,肯定要靠關係。

一開始小芳還沒理會,可每次複習的時候,閨蜜都在一旁打壓,加上專升本的知識又多又難,小芳漸漸也顯得力不從心。   

其次還有放假的時候,小芳提議外出旅遊。閨蜜又嫌麻煩,而且兩個女孩子外出,即便跟團也會遇到危險,還是待在本地安穩。

於是每個假期,閨蜜都拉着小芳在附近的奶茶店玩遊戲,喫頓大餐,看電影就完事。

錢倒是花了不少,但小芳心裏卻越來越空虛。

直到小芳遇見了現在的男朋友,每次小芳有什麼新鮮念頭,想做什麼事,男友都積極鼓勵,遇到問題還會一起解決。

小芳才發現原來生活能夠過得這樣多姿多彩,能有這麼多玩法,而不是每天都重複過着昨天的活。

後來小芳搬出來沒再和閨蜜一起住,她的世界變得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紅燈思維的人最喜歡固步自封,用自以爲的“優越”和“聰慧”,包裝自己的傲慢與無知。

《人是教育的對象》這本書裏說過一句話:“生活若是跳不出習慣的圈子,就會變得墨守成規。”

遇到紅燈思維的人,應該及時跳出他們的思維框架,保持獨立思考、不斷學習精進的心態。

小心掉入他們躊躇不前的思維陷阱。



遠離烏鴉思維的人

趙本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自己沒能力就說沒能力,還大環境,怎麼你到哪兒,哪都大環境不好,你是破壞大環境的人啊。”

聲音動聽的喜鵲遇到烏鴉準備搬家,便向其詢問原因。

烏鴉說村民嫌棄自己的聲音難聽,相處不下,於是搬遷到別村,這樣就能和別的村民相處好。

喜鵲聽完心想,烏鴉不改變自己的聲音,到別村就能和村民相處下來嗎?重點不在村民,在於它的聲音呀。   

總想着改變大環境,不在自己身上想問題,這是典型的烏鴉思維。

作家水刃木講過一個故事。

幾年前,他擔任一家公司的經理,收到過實習生一封來信。

這位實習生在信中很難過地敘述道:職場不易,每天干不完的活,還受到老同事的打壓。

水刃木收到這封來信後,決定多幫助這位實習生。

有一次水刃木交代她寄一個重要快遞,並囑咐她務必小心跟進,確保客戶一定要收到快遞。

幾天後,客戶卻着急打電話說,沒有收到快遞。水刃木就找來實習生,問她有沒有定時跟進物流信息,有沒有保留快遞單號?

實習生搖了搖頭,水刃木只好自己去查快遞和聯繫客戶。

原來是快遞出現了漏發,如果一直跟進物流,這件事不需要等客戶親自來問就能提早解決。

事情解決好後,水刃木竟聽見實習生在抱怨自己處處刁難她。

好好一個快遞,幹嘛要預留單號,而且是快遞公司的問題,她跟不跟進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水刃木當即二話不說,把她辭退。

他說,一個人的能力不足是可以原諒的,但遇事不反思自己的問題,還拖累到團隊不自知,這樣的人無可救藥。

水刃木隨後也反省自己,這種只會抱怨環境的人呢不該留在身邊,差點就釀成了大錯,幫她兜底反倒成了壞人。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裏說過:“意義不是由環境決定的,而我們則以環境賦予我們的意義決定了我們自己。”

烏鴉思維的人永遠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問題,一直持有“受害者”心態,不但抱怨環境,抱怨身邊的人和遇到的事,還會像一個漩渦一樣拖拽着你前行的步伐。   

而真正聰慧的人,永遠從自身出發想問題,即便偶有抱怨,也會馬上調整心態。

遠離烏鴉思維的人,別讓他們的受害者思維沾染你。



遠離賭徒思維的人

亦舒的《花解語》一書曾提到過一種現象:

“一進賭場即輸的人,反而不至於傾家蕩產,嚐到甜頭,不知收手,那才叫危險。”

何謂賭徒思維,顧名思義妄想用最少的賭注贏得最多的收益,陷入貪念無法自拔,不懂得及時止損。

身邊有賭徒思維的人是極其危險的事。

朋友和老公戀愛5年,結婚3年。

戀愛期間,老公便經常以小博大,想走偏門做高利貸獲取高利息,剛開始確實拿到不錯的收益,結果高利貸公司跑路了。

這件事後老公還妄想借錢入股投資朋友的火鍋店,說他朋友是做生意的料,他只需要投資就行,殊不知又虧得一塌糊塗。

婚前這樣的表現,身邊人都勸朋友別嫁,免得日後跟着他受罪。

而朋友竟然說他這樣都是爲了日後的生活拼搏,是個好男人,她相信老公以後能發大財。

誰知道婚後老公還沾染賭博的壞習慣,經常在網上玩牌。

身邊人都勸朋友,趁着還沒孩子抓緊離婚。

然而朋友卻很猶豫,說老公一直對她特別好,寧可幫他還貸款,守着一個爛攤子過日子,也狠不下心離婚。

終於在高利貸催收人員找上門時,連婚房都賠了進去,她才終於選擇離婚。

賭徒思維的人,不願腳踏實地工作,總妄想僥倖獲得財富,把人生當作一場賭博。




《花解語》裏還有一句話是這樣的:

“在賭場中,贏的人不是拿到好牌的人,而是知道幾時離開牌桌的人。”

遇上賭徒思維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及時止損,被賭徒胡亂規劃的理想藍圖誆騙了。

保持清醒,遠離身邊有賭徒思維的人。

寫在最後

科學家研究認爲:“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

和積極的人一起,你會變得充滿動力;和樂觀的人一起,你會越來越充滿希望。

而相反,和低層次的人一起,你會越來越不思進取;和有底層思維的人一起,會限制你的思維和發展。

點個在看,遠離那些帶有底層思維,壓垮你能力的人,和同頻的人一起,纔是最好的養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