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奇妙本草”的科普小課堂。

洗澡是一件非常日常的小事,但你知道嗎,如果洗澡方式不對,很可能會威脅生命!

“中國藍新聞”曾報道浙江一名53歲男子因夏季用涼水洗澡引發的悲劇:這名男子洗澡時用涼水澆頭解暑,沒多久就出現了胸悶、大量冷汗等症狀,等到幾小時後被送往醫院時,醫生髮現他已出現大面積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跳呼吸驟停等症狀,最終不治身亡。


這並不是個例,因爲洗澡引發的意外死亡事件每年都有發生。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高血壓患者洗澡時尤其要注意安全,否則很可能因爲洗澡不當結果影響壽命。

一、不論男女,洗澡時常洗3個部位,壽命一般不會太短


  1. 腋下

腋下組織是人體的敏感區域,腋下的淋巴器官較多,經常清洗按摩腋下可以促使體內毒素通過淋巴器官排出,改善面部皮膚。

2.小腿

現代人不論男女大多缺乏運動,就容易出現腹部肥胖、小腿肥胖等現象,洗澡時經常清洗按摩小腿,可加快腿部血液循環,幫助燃燒脂肪,

同時,小腿越健康,血液迴流順暢,可減輕心臟負擔,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3.臉部

洗澡的時候,溫熱的水汽會打開臉部的毛孔,幫助排出毛孔內有害的物質,讓皮膚變得更加細膩有光澤。

二、什麼情況下不能洗澡?

1.酒後

酒後受酒精刺激,大量血液從內臟轉移到體表,造成心腦腎等器官缺血缺氧,易引起心肌梗塞。

而人在洗澡時,血液循環加快,會消耗更多葡萄糖,而酒後洗澡,會使葡萄糖消耗加快,使血糖下降,容易導致突發低血糖,甚至是低血糖昏迷。



2.空腹或飽足狀態都不宜洗澡

在高溫的刺激下,人體的血液循環加快,身體會消耗能量,易導致低血糖,出現乏力、虛脫、噁心等症狀。


而喫飽了再洗澡,會消化不良,甚至會出現胃病,主要是因爲飽餐後血液聚集在胃腸道幫助消化,此時洗澡會導致血管舒張,易誘發低血壓,引發暈厥等。

另外,人在喫飽後,血液都密集分佈在胃腸道的胃黏膜中幫助消化吸收食物,大腦動脈、心血管動脈供血相對較薄弱,這時洗澡會加重心腦血管的負擔。

通常建議飯後30分鐘之後再考慮洗澡。

三、洗澡注意事項

1、搓澡不要太用力

皮膚是我們人體的第一道免疫屏障,可以保護機體內器官和組織免受外界環境中各種有害因素的損傷,所以洗澡的時候,我們不要過於用力,以免損傷表皮的保護層,降低皮膚的抵抗力。

2、溫度不要過高或過低

很多人喜歡在冬天用高溫熱水洗澡,一方面容易導致全身表皮血管擴張,減少心腦的血流量,使人缺氧,出現頭暈、心慌等症狀;另一方面水溫過高容易造成皮膚乾燥、發癢或更嚴重的皮膚問題。所以洗澡水溫建議控制在40度左右。


而有的人不論冬夏,都喜歡用冷水洗澡,殊不知,水溫如果太低,可使皮膚毛孔突然緊閉,血管驟縮,導致體內熱量散發不出來,有可能引起風溼性疾病,出現關節疼痛。

另外,洗冷水澡時血管收縮,造成冠狀動脈一過性痙攣,導致冠狀動脈突發性缺血,引起心臟缺血,誘發心絞痛和急性冠脈綜合徵。

所以,洗澡時水溫也是很關鍵的,儘量接近或稍微高於皮膚溫度,即35℃~40℃。

3、洗澡注意控制時長

洗澡時,受熱水刺激,血液會聚集在皮膚上,導致大腦血液供應受限,易導致虛弱、昏厥。所以洗澡時儘量保持在30分鐘之內。

總之,洗澡雖然看似是日常一件小事,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小看它,也需要謹記一些注意事項,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壓的人羣,更要注意洗澡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