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基辛格(中)出席在紐約舉行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度頒獎晚宴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北美時間11月29日,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位於康涅狄格州的家中逝世,享年100歲。消息傳來,震動世界,各大外電連發快訊,人們在社交媒體上轉發、懷念。

作爲一名已經離開政府工作近半個世紀的前政要,基辛格爲什麼還能被全世界各地人們記得?人們對基辛格的評價並不一致,有人認爲他結束了越南戰爭,他因此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有人認爲他是戰爭販子,爲了美國的霸權在多國鼓動軍事政變;有人認爲他具有卓越的戰略眼光,是現實主義地緣政治大師;也有人認爲他主要還是一名學者……

基辛格是出生於德國的猶太人,15歲時因逃避納粹迫害隨父母赴美,其家族至少有13名成員在納粹大屠殺中喪生。後來,基辛格參軍並被派往德國,親眼見識了戰後歐洲的創傷。基辛格的早年經歷對其世界觀及外交理念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哈佛大學從事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學術研究之後,基辛格從政,成爲尼克松政府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實現了由文人戰略家到政策制定者的轉變。尼克松辭職後,他繼續爲繼任總統約翰遜服務,被任命爲國務卿。基辛格成爲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原籍非美國人的國務卿,也是第一個兼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國務卿。

基辛格1977年離開政界,但他對美國外交和國際事務始終保持着一定的影響力。一方面,他持續爲多名美國總統提供政策顧問,並開設諮詢公司繼續利用自己廣泛的人脈“穿針引線”;另一方面,他不斷撰寫論文,發表演講和出版著作,夯實自己在外交戰略界獨執牛耳的地位。基辛格的《大外交》等諸多著作,一直以來而且將在很長時間裏,都是外交官和國際問題學者的必讀書。總體看,基辛格的外交理念有兩大重點:一是注重“實用主義”,二是秉信“均勢”外交,其戰略出發點主要還是服務於美國國家利益。

基辛格在中國的知名度也很高。在中國,對中國外交史稍有些瞭解的人都對基辛格祕密訪華耳熟能詳:1971年7月9日,基辛格作爲尼克松總統特使乘坐巴基斯坦民航707飛機前往北京,開始了打開中美兩國關係大門的一次祕密訪問。

對於此次戲劇性訪問,有許多書籍包括基辛格自己的傳記都有詳細的描寫。通過中間人在中美最高層之間牽線後,基辛格先是飛抵伊斯蘭堡對巴基斯坦進行公開訪問,接着在巴總統葉海亞·汗舉行的晚宴上以“肚子不適”爲由前往巴總統別墅“治療和休養”,以此爲祕密訪華贏得時間。次日,基辛格飛抵北京,成爲新中國成立後到訪的第一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而此時,包括美國國務卿在內的美國政界都矇在鼓裏。

隨後幾天裏,周恩來總理與基辛格進行了多輪談判。7月16日,中美雙方發佈公告宣佈尼克松即將訪問中國的消息震驚了世界。基辛格與中方攜手促成尼克松1972年訪華“破冰之旅”,中美實現“跨越太平洋的握手”。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因此,許多西方觀察家將基辛格祕密訪華稱爲他“最卓越的外交成就”。

中美“破冰”之後的50多年裏,基辛格依然孜孜不倦地爲推動中美關係發展與中美交流作貢獻。基辛格百餘次訪華,與新中國幾代最高領導人都進行過會晤,殊爲罕見。就在今年7月,剛滿百歲的基辛格對華進行訪問,中國領導人在釣魚臺國賓館——基辛格首訪中國的地點,會晤了這位世紀老人,以示尊敬。

筆者第一次見到基辛格是21年前。2002年4月,基辛格一行來華參加中美《上海公報》發表30週年紀念活動,中國領導人會見了基辛格一行。印象中,基辛格與各種報道中描寫的差不多,睿智健談,有學者風範。他表態的大意是,中美關係儘管有過一些挫折,但總的看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良好的中美關係對亞太地區和世界都至關重要。

基辛格打動年輕一代中國人還有他的“知華”。基辛格對中華文明的深入研究與獨到看法,讓許多中國人都深受啓迪。基辛格的著作《論中國》是中國幾乎所有研究國際關係學者、學生的必讀書目。作爲對中國改革開放最有發言權的外國見證人之一,基辛格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崛起。他說過,中國是通過自己人民辛勤的努力實現了巨大發展。

基辛格逝世後,中國領導人致唁電錶示深切哀悼。外交部發言人稱基辛格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是中美關係的開拓者和建設者。“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個頭銜看起來平淡,其實是沉甸甸的,不輕易用。基辛格在中美關係“破冰”以及其後發揮的作用,造福中美和世界,中國人民“不會忘記”。

供圖/新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