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觉当下境,体悟事上圆。

大家好,我是张三君。

觉醒开悟,如何内观?

内观是明心见性的准备工夫。

内观是以心当镜子,映照自心作用的全部,映照自心真实。

以心观心,

以心映心。

内观也要正心,正知,正行。

观照真实,

真实观照。

观见自心,

观见即破虚妄。

1,要把目标对准自心。

内观是心的本能,也是心的作用。

一个人在山中,遇到一只老虎。他怕被老虎吃掉,想逃走,却不睁眼看老虎。

一个人喜欢黄金,便去市场上,看到爱不释手时,抓起黄金就跑。被人抓住了,问他为什么偷。他说:“眼里只有黄金,没见到黄金的主人。”

害来自老虎,利来自商人,不见主人,不能避害得利。不见自心,不知虚妄真实。

所以,

内,在自心。

观,自心作用,观自心。

要在心上内观。

在心上唤起内观。

在动心起念之时内观,察觉自心里认知,情绪,念头的流转。

比如,生气时,察觉到自己生气了。

内观和自心起心动念,在同一时间并行作用,各不妨碍。

2,接纳自己,不掩藏。

内观要对自己诚。

内观时,接纳全部的自己。无关自我的评价,只是真实观照。无关善恶好坏是非的评价,接纳一个全部的,真实的自己。

内观时,不加善恶好坏的评价,不因念头善恶好坏,又心生出另一个善恶好坏念头。

不接纳自己,是内观不到自己全部的,想当于遮盖了重要部分。

只真实观照,完全接纳。

不遮盖,不掩藏。

只观照察觉,如如不动。不另外加一分,或者减一分。

3,事境上内观

随时随地随事都可以内观,尤其是事用上内观。

内观不限场合,不拘事境。

静坐能内观,不静坐也能内观。

静时能内观,动时也能内观。

无烦恼时内观,有烦恼时也能内观。

但是,就好像看水池里的鱼,鱼多时,才能看到的多。

所以,内观最好是在有事时内观。

尤其是有情绪时,

有烦恼时,

有误会时,

有冲突时,

有虚妄时,都可内观。

觉醒开悟:明心见性,如何内观?(总结)

4,内观工夫要慢慢精进

内观工夫要慢慢精进,由粗入微,由浅入深

就像一个人进到一个房子里。

刚看时,只看到门窗和墙的大概。

等看的久了,房梁,柱子也看的清楚了。

时间再长,看的更仔细了,墙上,柱子上的花纹也能看清楚。

比如,生气时,开始只觉察到情绪来了。慢慢,会看到是生气的理由。再细微,看到一个理由,是如何转化成情绪的整个过程。

从浅入深,从粗入微。

慢慢深入,慢慢分解,慢慢察觉。

这个精进过程,即是工夫。

在最细微处,最深藏处,就是本心自性。

能观见本心自性时,动心起念的整个过程,纤毫毕现。

5,养成内观习惯。

开始时,存一个内观的意。需要心中发动意识,才能内观。

慢慢的,成为习惯后,在起心动念时,不用刻意起心动念,潜意识里发起就可以内观。

就好像学跳舞,开始需要留心,每一个动作,都要强加意识引导。一旦学会后,就和走路一样,不用刻意迈每一步,随心而发。

把内观养成习惯,在日用上下工夫。这样,在生活事上,起心动念时,就可以自然察觉。

总结,

内观要正心,正知,正行。

内观要在自心内观,在事境上内观。

内观要诚,接纳全部自己。

内观要精进工夫。

内观要养成习惯,成为日用工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