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一張嘴,功能很多,能吐能納。

言語是無形的,卻常常如雷貫耳;閉嘴是無聲的,此處無聲勝有聲;喫飯是日常的,但病從口入。

一個人怎麼用自己的嘴,就會形成什麼樣的風水,從而改變命運,或者毀掉好運。

01

好說,禍少。

《一生的遊戲規則》中有這樣一句話:“語言的力量影響巨大,絕非僅僅是說話的問題,人們太忽視語言的力量了。”

一些惡毒的話,就像刀子一樣,隨時可以傷害到別人。脣槍舌戰的話,還會傷害到自己,激發各種矛盾。

清朝初年,袁于令在荊州做太守,連續十幾年都沒有得到提拔, 內心有些怨氣。

有一天,監司(負責紀檢的官員)找他談話,說:“你的公寓裏,常常有三種聲音,下棋,唱曲,擲骰子。”

袁于令一聽這話,就來火了。自己官位沒有提升,反而有人告狀,揭穿了自己的陋習。他接着就來了一句:“我也聽說了, 你的公寓裏,有三種聲音,天秤、算盤、打板子。”

監司一抬手,寫了個調查報告,就罷了袁于令的官。

總有一些人,說話不動腦筋,還帶着節奏、火氣,肯定是在破壞自己的風水。

除了你的父母,就沒有幾個人會慣着你,隨便你說什麼,都不回擊。

就是那些實力不如你的人,你的下屬,也只是暫時“假裝包容”你,而他一旦翻身,比你更強大了,也會反過來制約你。

常常記仇的人,也不少。你要是謾罵了他,就會引起他走極端,狗急跳牆,魚死網破。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應有的自覺。

什麼事情都好說,就意味着一個人的情緒穩定,待人溫和,看人順眼,做事謹慎。

蔡康永說過:“你說話的方式,決定了你對自己的定位,以及你在別人眼裏的形象。”

平時,多用一些有彈性的言語。

把“倒水去”,改成“請您幫我倒杯水”;把“你遲到了,扣錢”改成“今天遲到了,是什麼原因?下次注意點”;把“你做什麼都不行”改成“調整一下,你一定行”,語氣改變了,角度改變了,言語的力量就體現出來了。

給別人一個好印象,提升的是自己的情商,把矛盾都遏制住了,何樂而不爲呢?

02

閉嘴,止損。

不管你情商有多高,做事多認真,還是有人和你談不來,瞧不起你。

你不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這是事實。因而,你只能用閉嘴來拒絕傷害的擴大化。

曾國藩有句名言:“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他的話,是告誡子孫的,更是自己的親身經驗。

年輕的曾國藩,訓練了湘軍,立志要剿滅太平軍起義,維護清朝的安寧。

在江西的時候,湘軍陷入了困境,他也多次向地方官求助。

爲了籌集軍餉,曾國藩多少安排江西巡撫陳啓邁,但是沒有得到回應。

曾國藩憤怒之下,說:“事事被人欺辱,故人得而玩易之矣。”

當曾國藩擅自回鄉去安排父親的後事的時候,有官員藉機會彈劾他,說他沒有履行請假手續。

經歷了多番脣槍舌戰、勾心鬥角,曾國藩終於明白——本領再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

把自己的嘴管好了,不去反駁,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接着還有機會,修復各種關係。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像曾國藩一樣,及時閉嘴。

工作中,若是和同事鬧翻了, 你馬上閉嘴,對方就不會持續性和你對抗了,過幾天,等大家不生氣了,還能溝通一番,消除誤會。

大街上,你根本要和蠻不講理的人對罵,不要引發對方的憤怒,避免身體上的傷害。

在家庭裏,吵架的事情,總是以你的沉默而告終,說明你的是一個聰明人。

被人誹謗的時候,不要去解釋,過了很久之後,事情自然會水落石出,事實勝於雄辯。

並不是所有的交流,都是愉快的。閉嘴了,就是讓不愉快的事情,到此爲止,是事情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03

喫好,口福。

一天三頓,喫飽喝足,這是一輩子的事情。

可是如何才能喫好呢?卻是一門學問,也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原因。

宋朝有很多喫貨,並且喫出了“詩情畫意”。

屈原在《九歌》裏寫了一句:“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有人從中領悟出一道菜——春蘭秋菊。

每到重陽節,老人們需要好好聚一聚,遠方的人,登高望遠,思念故鄉。

面前擺放一道“春蘭秋菊”的菜,就再合適不過了。

後人研究發現,“春蘭秋菊”是一個果盤,主要是——玉石榴,雪梨,橙子。混合一番,變成了水果沙拉。

《宋宴》裏,還專門介紹了這道菜,令人回味無窮。

喫好,也是人生的風水,甚至是家庭的風水。

古人選擇依山傍水而居,到土地肥沃的地方居住,就是爲了種糧食,到水裏找魚蝦等,和喫有很大關係。

民間有句諺語:“男子嘴大喫四方。”把天下的美食都喫過了,說明這個男人在雲遊,人緣好,錢財多,是順風順水的意思。

04

很喜歡這個一個觀點:“越是不費力的,越是最昂貴的。”

張嘴就能說,不費勁,但是言語是很貴的,關鍵時候,還得惜字如金;張嘴就要喫,但是喫是不容易的,要一生努力。

閉嘴也是很容易的,什麼都不說就行了,但及時閉嘴,卻是難能可貴的。

把容易的事情,做到精細化,人就會貴不可言,風水也會欣欣向榮。

開口就給人春風,閉口就體現教養,喫飯就給予健康,不無裨益。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