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說:調皮是孩子智慧的表現,是難能可貴的品質。


作者:艾豆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

看到一個視頻,讓人羨慕不已。

國外一名女孩,從小調皮搗蛋,從幼兒園開始,她就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

畫畫課,她在桌上胡亂塗鴉;手工課,她把工具一個個拆掉;體育課,她把跳繩全拴起來。

因爲小女孩的調皮,爸爸被無數次請到學校,但面對女兒的“胡作非爲”,爸爸並沒有批評教育,只是告訴她不能影響到別人。

在爸爸心中,他並不要求女兒成爲一個事事聽話的“老實乖小孩”,而是尊重她的性格,順應她的天性進行教育。

長大後,小女孩成了一名脫口秀演員,與同齡人相比,她更加自信從容,從她的笑容上就能看出她活得非常自在快樂。

視頻中小女孩長大後的狀態讓人羨慕,對於調皮的孩子,父母如何做,才能把他們培養成心靈自由、自信陽光的樣子?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只要不觸及道德底線,無論TA怎麼調皮都是正常的。”

越調皮的孩子,長大後往往過得更好,也更自在。


越調皮的孩子,自我意識越強

朋友圈裏,一位媽媽吐槽:孩子2歲以後,真的太難帶了!

調皮指數直線上升。

家裏的櫃子每天都要翻一遍;    
牀上、沙發上成了“蹦迪”的場所;
外出時,隨時想脫離父母的掌控……

這位媽媽的經歷,也是大部分寶媽帶娃時都要經歷的。

這些行爲的出現,預示着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有了脫離父母,想獨自“闖世界”的願望。

他們開始以自己的瞭解來看待周圍的事物,並且做出一定的判斷。

但不同的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程度是不同的。

越是調皮的孩子,自我意識越強。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家裏有客人的時候,小孩子會表現得更加活潑,甚至調皮搗蛋。

不是在屋子裏跑來跑去,就是故意製造“事故”然後哈哈大笑……

當大人制止時,他總是義正詞嚴地說“我就要”,或者朝大人做鬼臉。    

這樣叛逆的行爲無時無刻不在挑戰大人的耐心。

其實,孩子的這種調皮行爲並不是想給大人找麻煩,而是他們正處於自我意識發展時期。

在客人面前奔跑、做鬼臉都是爲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希望得到關注。

調皮的行爲只是他們表達自我,達到目的的方式。

因爲他們生活經驗有限,對於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沒有明確判斷力。

所以,只能通過調皮的行爲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自我意識越強的孩子,會表現得越調皮,爲了體驗開心,他會去牆上胡亂塗鴉、在人羣中瘋跑、在沙發牀上蹦跳;

爲了滿足好奇,他會把玩具一個一個全都拆掉、會拔掉花盆中的花、會把新買的香蕉全部掰下來;

爲了保護自己,他會說“我不要”、在感到威脅時會“頂嘴”、會在不被滿足時大哭大鬧。

這些調皮的行爲,都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表現,自我意識強的孩子,也更有自己的主見,對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更加在意,對周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也更爲敏感。

所以,孩子調皮,並不是一種壞現象,調皮的行爲是他探索世界,表達自我的方式,也是生理和心理發育的必然結果。

對大人來說,調皮是不好的行爲,讓人頭痛,但對於孩子來說,卻是他們自我意識的表現。

大人不能以成人的規範來要求孩子,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才能讓孩子的自我意識得到更健康的發展。

孩子調皮不要管太多,

越老實的孩子長大越容易出現問題

很多家長,一提到自家的調皮孩子就頭痛,對於別人家的“乖孩子”“老實孩子”“懂事孩子”羨慕不已。

其實,調皮纔是孩子的天性,與調皮相比,老實孩子才需要更加註意,隨着年齡的增長,小時候表現越老實的孩子,成年後越容易出問題。

1、小時候越老實,長大越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很多家長,會因爲自家孩子老實聽話而感到洋洋自得,誰家有個聽話懂事不讓大人操心的乖孩子,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但老實、聽話,伴隨着的是沒有主見和小心翼翼。

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如果過分強調孩子要乖,要聽話,久而久之,這種聽從他人意見、不想惹麻煩的價值觀就會被深埋在心底。

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他們會習慣性去迎合他人,形成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會因過度在乎他人的期望而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長期下去會導致情緒壓抑和焦慮。

2、小時候越老實,長大後越容易叛逆

有位兒童心理專家曾說:一個“太聽話”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壓抑”的孩子。

很多孩子被父母教育得很聽話,但這並不是孩子真正的性格,而是他們認爲不聽話是危險的,只有聽話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和誇獎。

心裏的想法長期被壓抑,隨着年齡的增長,小時候被壓抑得越厲害,長大後的反叛就會越嚴重。

小時候老實乖巧的孩子,雖然給家長省了很多麻煩。

但在成長中沒有經歷過挑戰和衝突,也會讓他們在長大後對權威和規則產生懷疑,對自由和獨立的渴望會讓他們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

3、小時候越老實,長大後越沒主見

小時候越是乖巧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在自我這件事上就會越迷茫;反而那些小時候調皮難管的孩子,早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反觀那些特別懂事的孩子,從小學會了察言觀色,知道只要自己表現得“乖”“聽話”,就會被誇獎“懂事”。

但習慣了聽從父母安排的孩子,長大後就容易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那些小時候越是乖巧的孩子,長大後越沒有自己的主見,在遇到衝突和批評時,他們害怕自己的意見會遭到質疑,從而選擇保持沉默或者順從他人的意見。

李玫瑾曾說:“孩子調皮不要管太多,越老實長大越容易出現問題。”

孩子從小調皮搗蛋,也是間接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很健康,調皮的孩子長大後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與人交往;

反之,小時候太老實的孩子才更需要關注,越老實長大越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這幾類孩子越調皮,長大後越有出息

曾經有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在網上呼籲廣大父母和教師要正確看待孩子的“淘氣”和“調皮”。

他認爲,調皮是孩子智慧的表現,是難能可貴的品質。

如果一個孩子小小年紀就聽話懂事,沒有一點兒淘氣,那說明他內在的智慧還沒有得到發展。

所以,作爲家長,要全面理性地看待孩子調皮的天性,不要以“根除惡習”的教育方式去拔除孩子調皮的天性。

特別是這幾類孩子,小時候越是調皮,長大後會越有出息。

1、孩子王

在一羣調皮孩子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小孩特別有號召力,我們通常稱他們爲“孩子王”。

無論是爬樹還是打架,他都能輕易地號召身邊的其他小夥伴跟隨他一起。

這類孩子,思維活躍,膽子大,也善於搞好人脈關係。

除此之外在領導、溝通和社交能力上的表現也會比一般的孩子更加出色。

隨着年齡的增長,這些特質和能力也會更加突出,只要好好引導和培養,將來進入社會,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建立廣泛的人脈關係,成爲有影響力的人。

2、搞破壞

在調皮孩子中,有一類孩子特別讓家長頭痛——搞破壞。

家裏的鞋櫃、抽屜櫃每天都要被翻好幾次,才把客廳收拾好不到半小時又亂成一團。

每到這個時候,誰帶孩子誰崩潰,但如果能夠將這種精力和好奇心加以正面引導,孩子長大後,也會展現出非凡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而擁有強大創造力和創新能力的孩子,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領域更容易取得重大突破。

3、好奇心強

好奇魚缸裏的魚怎麼喝水,就把魚撈出來親自喂水;

好奇花怎麼長的,就把花整株拔起來;

不少父母都會經歷孩子好奇心爆棚的階段;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孩子很多調皮行爲,都讓媽媽們心力交瘁。

但好奇心強並不是一件壞事,好奇心強會讓孩子對世界充滿探索的衝動,在這種衝動下,他們會主動去學習和嘗試新的事物。

好奇心強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可能取得出色的成就,他們願意冒險嘗試,不怕失敗。

這種積極的態度和勇於嘗試的精神會讓他們在學業、職業和生活中更能取得成功。

美國心理學協會曾對700名兒童做過一項實驗發現:

在童年時期性格頑皮的人,成年以後有較高成就的概率會更高。

也就是說孩子小時候越調皮,長大之後會越有出息;而那些從小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卻容易沒有主見,很難有大的成就。

越調皮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經歷更多的挑戰和困難,但這些經歷,可以幫助他們培養出堅韌的心態和適應能力。

而這種積極的態度和適應能力,在成年後能讓他們更加自在地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

其實相較於老實乖巧的孩子,調皮孩子會更讓父母費心。但調皮是孩子的天性,接納孩子的天性,才能培養出積極、健康、有出息的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