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医治疗神经痛的方子,包括治疗头痛、牙痛、腰痛、腹痛、腿痛、肾绞痛等各种神经痛的止痛第一方,颤证相关疼痛和帕金森病疼痛的中医治疗,以及芍药甘草汤和桂枝加葛根汤等方药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文章还提到了帕金森病疼痛的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以及芍药甘草汤的多方面作用和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的适用范围。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你可能听说过这么一张方子,它仅有2味药,却能治头痛、牙痛、腰痛、腹痛、腿痛、肾绞痛等各种神经痛。被中医界称为止痛第一方。

颤证相关疼痛主要指颤证患者发生的慢性疼痛,且疼痛症状与颤证病程、多巴胺药物治疗有相关性,其发生率高达67.6%,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疼痛分为两种:继发性伤害性疼痛和原发性中枢性疼痛。这种疼痛被描述为模糊的紧张感、瘙痒或灼烧感,早期对帕金森患者进行识别,有助于疼痛控制。

关于帕金森相关疼痛,古代医家素有立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论述:“寒湿之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寒则目纲上下拘急,故开不得合也。”“虽寒至骨,二阳犹胜,故不觉寒栗,遂为骨痹之病,是人当骨节拘挛也。”明·张景岳《类经》曰:“挛,急也……寒多则血脉凝涩,故为筋挛骨痛。”明·秦景明《症因脉治》中记载:“疼痛苦楚,手足拘紧,得热稍减,得寒愈甚,名曰痛痹,此寒邪成痹之症也。”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曰:“四肢拘急,何以是太阳证?答曰:寒主收引,热主舒伸。”现代医家认为,颤证的病机涉及肝气、肝血;肝体阴而用阳,体阴者,指肝主藏血,以血为体也;用阳者,指肝以气为用,性喜条达,功善疏泄。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疏泄太过,肝风内动,则发为颤病;肝主藏血,濡养筋脉,厥阴脏虚,筋失濡养,则筋脉拘急,发为拘病。另外,三焦为人体一身气化之枢纽,太阳经为开,主气之上升外出,以达宣发阳气、固护周身的作用。

颤证患者项背部疼痛最为常见,为足太阳膀胱经走行部位。膝、掌指、腕踝关节疼痛亦不少见,肾主骨,病不离少阴经。其疼痛特点多为收缩紧痛感,夜间或冬季等阳气虚弱、寒邪亢盛时明显,同时患者伴见易汗出、疲劳等表现,为太阳经中风表虚证。

常用方药包括芍药甘草汤、桂枝加葛根汤。

芍药甘草汤

源于《伤寒杂病论》,有酸甘养阴、缓急止痛之功,临床应用广泛。方中白芍苦酸,性微寒,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神农本草经》言其“气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炙甘草性微温甘缓,缓急止痛。两者合用,酸甘养阴,缓急止痛。现代研究表明,该方有抗炎、止痛、解痉、保肝等多方面作用。有学者认为,芍药甘草汤可能是通过作用于酸敏感离子通道上的不同部位,从而改变酸敏感离子通道的开放,达到增强对酸敏感离子通道的阻断作用而起止痛作用的。芍药甘草汤虽药味少,组方简单,但若辨证准确,随证加味,则效果显著,对于证属阴虚血少,筋脉拘挛的颤证合病疼痛患者,均可以芍药甘草汤为主方加味治疗,屡用屡效。

桂枝加葛根汤

出自《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方中重用葛根为君,《本经疏证》记载:“葛根之用,妙在非徒如瓜蒌但浥阴津,亦非徒如升麻但升阳气,而能兼擅二者之长。”《要药分剂》亦载:“(葛根)人胃、胸胱二经,兼人脾经。”该病用葛根,取其三个功效:一则发散太阳经的风寒之邪,邪气祛则经脉自安;二是其显著的缓急解痉作用,尤其是能缓解太阳经脉的拘急状态;三是养阴生津之效,使太阳经脉更加柔顺、疏通。配合桂枝为臣,共达润通太阳经之效。若患者阳气虚衰明显,加熟附子、肉桂以壮少阴之气;同时可配合芍药甘阜汤以滋养营阴、柔肝舒筋,或加川鸟、郁金、延胡索等温经通络、疏肝止痛之药,方达舒筋通络止痛之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