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生物(02269.HK)那曾經也是大牛股,從2017年1月在港股掛牌之後,一路飆漲到2021年7月最高時的148元,並戴上了“十倍股”的耀眼光環;但隨後股價也是慘遭屠戮,單是2021年10月到2022年3月連收的6根月陰線,就被幹掉了50多元。

這不前兩天,藥明生物又被屠了一把,發佈公告將2023年全年收入增速從預期增長30%下調到增長10%,淨利潤將同比下降到個位數。再加上此前CEO陳智勝在業績交流會上直言:“今年是藥明生物歷史上最難的一年,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寒冬。”

這些消息疊加起來,直接帶崩了藥明生物的股價:12月4日收盤狂跌超23%,隨後兩天也沒能穩住,12月5日繼續大跌8.45%、12月7日也就是昨天盤中又暴跌了7%,好在後來又收回來了;這周還沒過完呢就被幹掉了30%多。

這樣的跌幅,發生在一個CXO行業的大白馬身上,不多見吧?就說12月4日那天,藥明生物的暴跌,帶動藥明康德H股和A股跌幅也雙雙超過6%、股價創近3個月來新低,A股CXO板塊中的凱萊英、百普賽斯、康龍化成皓元醫藥也都大跌超6%;當天香港醫藥股也全線回調,恒生醫療保健業指數重挫超5%,位居行業板塊跌幅第一。

藥明生物成立於2011年,最早是藥明康德(02359.HK)的生物藥部門,後來抓住了CDMO(醫藥合同研發生產機構)跑馬圈地的歷史機遇,迅速擴張躋身於行業頭部。雖然力場君沒拿着藥明生物的股票,甚至也沒那些CXO行業任何一隻股票,但看到這樣的血流成河,也不禁在想:是不是跌過頭了?這種想法主要基於幾點:

1、是否還在優勢地位?

綜合各方公開信息,藥明生物在今年年初假設行業增長15%的基礎上,爲公司自己定下了2023年增長30%的目標,但受生物技術融資影響,行業增速降至個位數,儘管藥明生物達成行業2倍增速,最終業務表現不及預期。

這裏面能夠注意到,藥明生物的問題是“不及預期”,而不是真正的衰退,畢竟還達成了“行業2倍增速”。換句話說,藥明生物還是在業內具備優勢地位的,還是領先於同業對手的;就算藥明生物不行,放眼整個CXO行業,比它還慘的是絕大多數呀!

2、未來預期如何?

藥明生物管理層透出的數據,截至2023年11月底,藥明生物今年的新項目共91個,比去年同期少了40個,陳智勝表示這個結果比他上半年的心理預期好不少。從陳智勝這句話中,力場君至少覺得管理層沒有喪失信心,公司在上半年作出的調整和努力還是能看到效果的。

在前面提到的那場直面挑戰的業績會最後,陳智勝對投資人說:“給藥明生物一點耐心和時間”,同時還透露公司新的增速預期:過去十年,藥明生物營收均達到行業3到4倍增幅,未來目標是行業2倍增速。也就是說,公司管理層堅信未來仍領先於巨大多數同業,那麼對於投資來說,要麼全部放棄掉CXO行業;如果不放棄,藥明生物是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3、機構大資金怎麼看?

12月6日,藥明生物提出不超過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40多億元的回購股份方案案, 救市之心路人可見,也一度帶動股價漲了5%多,但下午沒能穩住,收盤漲幅回落到只有1.15%,可見市場的質疑並沒有消退。但也必須承認,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40多億元的回購,手筆不小呀,咱就說之前國家隊下場買入A股ETF才花了多少錢?

最新消息顯示,一衆投行機構紛紛下調了藥明生物的評級和目標價,但也沒多可怕,美銀證券提出的目標價爲34.8港元、中泰國際報價32港元,花旗更生猛,下調後的目標價還高達80港元。藥明生物現在的二級市場股價,比上述的目標價都低得多,二級市場的下調其實更猛烈。力場君反倒覺得,在這種恐怖氛圍下,能不能買確實不好說、說不好、最好不說,但至少不適合再減倉拋售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