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新能源無疑扮演着“主角”,而儲能則以超級“充電寶”的身份平衡能源供需。近年來,伴隨“雙碳”政策的提出,儲能產業得以快速發展。中國繼2022年成爲全球最大的儲能市場後,2023年來,在利好政策頻出的背景下,儲能賽道再度狂飆突進。

或早早嗅到商機,家電巨頭們集體駛入新能源賽道,並在儲能業務上有所造就。但從行業發展現狀來看,激烈競爭格局和產能過剩也成爲普遍現象,於家電企業而言,除了要實現儲能業務與原有業務協同發展外,更要持續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競爭格局。

 產業爆發,新型儲能潛力巨大

“隨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併網,電力系統對於調頻、調峯等服務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儲能技術正是提供這些服務。因此,大力發展儲能不僅促進了清潔能源的發展,更保障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同時還進一步推動相關產業鏈發展以及經濟可持續性發展。”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祕書長袁帥對中國家電網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國家“碳達峯、碳中和”政策的提出,儲能產業也進入高速發展,並於2023年進入爆發期,據集邦諮詢(TrendForce)向中國家電網提供數據顯示,2023年1~10月,新型儲能的裝機量達到了約13.1吉瓦(GW),總儲能容量達到約27.1吉瓦時(GWh),遠超去年同期水平,進入第四季度,在12月併網節點的推動下,新增裝機或將再創新高。

展望2024年,TrendForce儲能分析師認爲,中國儲能新增裝機將持續高增,預計同比增長46%~50%。具體來看,戶儲方面,由於國內電力基礎設施建設較爲完善,居民用電價格處於世界中低水平,因此,儲能項目經濟性低短期內難見增量湧現;工商儲方面,隨着電改逐步推進,工商業峯谷電價差持續拉大的預期明確,且工商業戶主用電需求較大,部署儲能系統具備較高經濟性;大儲方面,風光大基地項目及市場化與保障性風光項目對電網容量需求日益增大,對於大儲的裝機迫切性逐步提高。

從儲能方式來看,儲能可分爲新型儲能與傳統儲能,新型儲能是除抽水蓄能外其他儲存電力形式,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超級電容器等。儘管當前抽水蓄能仍佔據主導地位,但新型儲能也憑藉響應速度快、建設週期短、與可再生能源結合協調運行以及適應電力調峯、調頻等優勢,而備受資本關注且快速發展。

2023年來,關於新型儲能的政策更是頻頻出臺,據CNESA DataLink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發佈新型儲能補貼政策達26條,新型儲能項目數量(含規劃、建設中和運行項目)共850個,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另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分會統計,到2025年新型儲能的產業規模或突破萬億大關,到2030年預計接近3萬億元。

因此,在這條高達萬億規模的賽道上,也掀起了一股跨界風潮,這其中就包括家電巨頭的集體撲入,袁帥進一步提到,美的、格力、創維、TCL等家電巨頭首先借助品牌優勢迅速打開市場,並利用原有銷售渠道降低成本、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不過想要短期內收穫較大收益不容易,除了前期大量的研發和市場推廣資金投入外,而且還要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競爭格局。

繪就藍圖,家電巨頭前景可期

近日,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在堅持企業俱樂部的演講中談及,創維正在全球佈局光儲超充技術解決方案。該方案可實現常規情況下,新能源車8分鐘充電30%-80%,行駛800裏(400公里)。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比燃油車加油還快,將讓更多地方加速推進燃油車的轉型。

從涉足新能源業務的時長來看,創維在新能源車領域的研發經驗已有10餘年,但入局光伏市場卻是在2020年,2023年基於海外新能源業務的市場機遇,創維再次成立儲能業務子公司,並宣佈將在家用儲能和移動儲能兩大領域進行長遠佈局。創維數字董事、總經理張恩利在2023年的股東大會曾表示,公司將圍繞儲能產業這一新興的增長點,培育第二增長曲線。

事實上,近年來,除了創維,美的、格力、海爾、康佳、長虹等家電巨頭均加碼儲能賽道,據和君雙碳研究中心指出,當前家電行業涉足儲能產業鏈方向主要包括:儲能電池、儲能系統以及儲能熱管理,其中儲能系統包含儲能變流器、電池管理系統、能量管理系統等。

從切入方式來看,美的、格力、TCL採取了資產併購方式,美的集團於2020年和2022年分別以7.43億元、22億元併購了合康新能與科陸電子兩家新能源上市公司,2023年美的還以14.7億元增持合康新能。豪擲巨資佈局光伏與儲能業務,也體現美的加速推進能源轉型戰略的決心。在2023年年初,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曾表示,2023年美的將在穩固家電核心業務的同時啓動第二引擎,開展儲能業務即是撬動第二引擎的重要部分。

格力於2021年收購銀隆新能源,並更名格力鈦新能源,主營業務包括儲能電池以及家庭儲能系統等。另外,格力電器也通過收購格力鈦與盾安環境,加速入局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業務,並推出新能源客車空調等產品。從收益上看,儘管格力鈦依然呈虧損狀態,但未來收益可期,如在2023年半年報中,格力鈦業績虧損1.7億元,較去年同期6.6億元減虧4.9億。在2023年舉行的股東大會上,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也回應稱,格力鈦的技術沒有問題,收購格力鈦是爲了拉長格力電器的產業鏈,同時打開汽車空調的銷售。

與創維經歷相似,2020年,TCL以125億元收購中環集團100%股權,由此順利切入光伏和半導體材料產業賽道,2022年TCL再成立子公司TCL光伏科技,並在戶用分佈式光伏與工商業分佈式光伏兩大領域不斷發展。在2023IFA展覽會上,TCL光伏科技也攜戶用儲能設備與智慧能源解決方案亮相,並在全球化業務上,持續開闢海外市場。

在戶儲領域,海爾是較早切入分佈式光伏的家電巨頭之一,如早在2015年,海爾已發佈光伏家庭能源系統;2022年,海爾旗下日日順新能源科技還收購了以儲能技術爲主營業務之一的納暉能源科技,自此海爾也順利進入光儲市場;2023年,海爾也推出智慧低碳“樓宇大腦”,並在儲能熱管理系統提出全產業鏈解決方案等。另外,康佳與長虹兩家黑電企業分別以設立合資公司與子公司方式開展儲能業務。具體而言,康佳側重於戶用儲能,長虹則聚焦儲能電池、儲能系統。

總體來看,新型儲能是家電企業主要深耕領域,同時,戶用儲能也是作爲主營業務。“由於國內家庭電價低、電網穩定,戶用儲能在國內幾乎沒有安裝市場,但在美國、歐洲等國家,受制於電價高等因素,戶儲與工商儲的需求均呈高增長。目前,戶儲製造近90%都在中國,99%的產品都要銷往國外,因此戶用儲能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弘陽太陽能創始人劉繼茂告訴中國家電網記者。

萬億賽道之下,利好政策的頻頻出臺,也爲儲能行業帶來無限發展潛力,但隨着跨界者紛紛湧入,儲能賽道也愈加擁擠,近幾年來,由於產能的擴大,產能過剩的問題引發思考。“對家電企業而言,一方面要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還需要注重與原有業務的協同發展,避免出現資源浪費和衝突等問題。”袁帥說道。

從發展前景來看,家電行業與儲能的銷售渠道存在重疊,歷經多年發展與積累,傳統家電企業也將憑藉強大品牌影響力、龐大的分銷渠道等天然優勢,得以在儲能賽道蒸蒸日上,隨着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家電巨頭也將迎來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