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心態莫過於 既能拿得起,也可放得下

常言道:“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不要覺得因果看不見,也摸不着,就認爲它不存在。也許,它既會降臨到我們這代人身上,也會降臨到子孫後代的身上。

父母是目光短淺的人,那他們就容易貧窮一輩子。孩子在他們的教育下,也會變得目光短淺,貧窮一輩子。窮,就代代相傳了。

父母是有德行、有能力的人,那他們再不濟也能安穩一生。孩子在他們的教育下,也能走上正軌,擁有安穩、美滿的人生。

惡報,會代代相傳。善報,也會代代相傳。家中的某個人犯了因果,惹來報應,那其他的家人,也需要一同承受這些因果和報應。

以下幾種惡報,容易代代相傳,毀了家庭,以及子孫後代。

從20件小事改變自己,做個快樂的人

1、一代人透支了後幾代人的福氣,目光短淺。

俗話說:十分聰明用七分,還有三分留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兒孫後代不如人。

一個人,有十分的聰明,那他用七分的聰明就好。剩下那三分聰明,最好要留給子孫後代。不然,透支了子孫後代的聰明和福報,那他們的人生就慘了。

舉個例子。父母一代人,負債累累,透支了子孫後代的錢財,先花未來錢。等父母這代人離開了,留給子孫後代的,不就是債務嗎?

“貸貸相傳”這是很可怕的。一代人的債務都沒有消化完,接着讓第二代人揹負債務,如此滾雪球下去,家庭,終有一天會不堪重負。

還是古人說得好,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意思是,一代人就耕種一代人的地,其他的地,要留給子孫後代耕種,給他們生機。

不透支子孫後代的聰明、錢財、福氣,是爲了給他們希望。不然,希望就破碎了。

以下幾種 現世報 ,會在60歲那年降臨,半點不由人

2、長輩的愛恨情仇,會連累子孫後代。

商末周初,周武王姬發伐紂,最終打敗了商紂。其中有一商朝將領,名爲惡來,勇猛無比,忠於紂王,被周武王所殺,死相慘烈。

惡來有一後人,秦非子,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成爲了西域的主人。那時候的秦非子依舊特別弱小,被諸侯和周王室看不起。

隨着時間的推移,秦國愈發強大,春秋時期,已經在天下初露鋒芒。戰國時期,一躍成爲了諸侯國之首。秦昭襄王嬴稷,更是發兵徹底消滅了周王室。

後來的歷史我們都知道,秦昭襄王嬴稷死後,他的兒子、孫子繼位,都比較短命。到了曾孫子嬴政繼位,徹底掃平六國,統一天下。

這,就是歷史的循環。周武王殺掉了惡來,搞死了商紂。而惡來的後代,建立了秦國,覆滅了東周,搞死了周王室,也統一了天下。

這人世間的愛恨情仇,就是一個怪圈,你我都在這個怪圈當中徘徊,難以逃離。

言多必失,聰明人四不說

3、父母這代人不孝,就會種下背叛的種子。

孝順,不是某代人的良心發現,而是每一代人的不斷接力。父母是孝順之人,子女纔有可能是孝順之人。

反之,父母本身就是不孝子,對長輩毫無感恩、尊重之心,那他們的子女,也會有樣學樣,選擇背叛他們。

所有的不孝,要麼跟錢財有關,要麼跟背叛的種子有關。這背叛的種子,有可能就是父母這一代人種下的。

村中有一老伯,年輕的時候,就經常打罵父母,但他經常教育子女要孝順。等他年老、退休後,子女也以同樣的態度對待他,要麼無視,要麼大罵,毫無尊重之心。

他經常感慨,自己白養這三個孩子了。其實,也怪不得孩子,父母是不孝之人,子女必然也會在耳濡目染中,沾染到不孝的因子。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是什麼人,就會生下什麼孩子。

長輩造了這幾種 孽 ,子孫後代都會遭報應,逃不掉

4、長輩造的孽,需要子孫後代來償還。

不少人都喜歡造孽,要麼到處做壞事,要麼損人利己,要麼做了天理不容的事。

這些事,有可能就只有天知地知,以及他們自己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所以,他們會想,既然別人都不知道,那我害怕什麼呢,又不用接受懲罰。

抱着僥倖心理的人,佔了絕大多數。他們不知道的是,只要天知地知,那不幸、報應,就會在未來的某一刻,突然降臨。

他們的子孫,有可能會面臨夭折的風險,有可能會面臨疾病纏身的風險,有可能會面臨天災人禍的問題,反正,該來的,終究是逃不過的。

長輩造的孽,如果他們無法償還,那就只能讓他們的子孫後代來償還。就像三國時期當街殺皇帝、違背諾言的司馬家,一百多年後,全族盡滅。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有的報應,幾年內出現;有的報應,幾十年後出現;有的報應,上百年後才降臨。

文/舒山有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