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甲辰年五运六气分析

2024是甲辰年,「甲己化土」所以大运是土运;而「甲」又为阳干,故土运太过。

甲年主运的初运是木运,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往下推,第二运为火,后面相继是土运、金运、水运,这个每年都一样,不变。

客运是以大运作为初运,甲年大运为土运,同样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类推,形成如下格局:

初之运:主运为(多)木运(风),客运为(多)土运(湿)——大寒日(2024年1月20日)具体时辰是寅初初刻起,到2024年4月2日。

二之运:主运为(少)火运(热),客运为(少)金运(燥)——春分后第十三日(2024年4月2日)具体时辰是寅正一刻起,到2024年6月15日。

三之运:主运为(多)土运(湿),客运为(多)水运(寒)——芒种后第十日(2024年6月15日)具体时辰是卯初二刻起,到2024年8月29日。

四之运:主运为(少)金运(燥),客运为(多)木运(风)——处暑后第七日(2024年8月29日)具体时辰是卯正三刻起,到2024年11月11日。

五之运:主运为(多)水运(寒),客运为(少)火运(热)——立冬后第四日(2024年11月11日)具体时辰是辰初四刻起,到2025年1月20日。

2024甲辰年,《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记载「辰戌之岁,上见太阳」,而明年就是(甲)辰年,所以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按照每年主气相同,客气循环变化规律,2024年甲辰年的客气第三气是太阳寒水,主管上半年;客气的第六气是太阴湿土,主管下半年。这样又形成以下情况:

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阳相火——大寒-春分(2024年1月20日-2024年3月19日)

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阳明燥金——春分-小满(2024年3月20日-2024年5月19日)

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阳寒水——小满-大暑(2024年5月20日-2024年7月21日)

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厥阴风木——大暑-秋分(2024年7月22日-2024年9月21日)

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少阴君火——秋分-小雪(2024年9月22日-2024年11月21日)

终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小雪-大寒(2024年11月22日-2025年1月20日)

根据2024年甲辰年司天和在泉特点,可以知道上半年气候偏寒冷,下半年气候偏湿。

这种情况下,主气的初之气厥阴风木与二之气少阴君火都被寒气所郁住,无法正常透发,出现应温不温,应热不热的气候特点,自然界生物生长现象也相对缓慢,不活跃。

但是运气学是动态平衡的,不是机械的,有「郁」就有「发」,被郁住的火透发的时间,大致在五之气,就是秋分至小雪,农历8月下旬到10月上旬这段时间,那时可能会出现较热的气候及相应物候现象。

面对气候变化,气血相对充盈的人,能够适应,适当注意饮食、作息、调节穿着即可。气血相对弱的人,该注意哪些疾病呢?

下面具体分析

2024甲辰年五运六气与疾病分析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明确记载:「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

初之气,地气迁,民乃疠,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民病气郁中满。

三之气……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病重)。

四之气,风湿交争……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

五之气,阳复化……民乃舒。

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民乃惨凄,寒风乃至,反者孕乃死。……」

概括来说,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疾病性质多以寒湿为主。

第二,主要发病部位在脾肾。

上面分析,2024年五运六气特点是,土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总的来说,外部自然环境是寒湿为主,对人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这两股邪气上。

受影响较大的脏器是脾,但从五脏与五行关系讲,土与水相制,土可以克水,土太过就可以乘水而伤肾。

中医讲寒特点主要有三方面,收引、凝滞、寒冷疼痛;湿的特点,重浊粘滞。

所以,主要的疾病有身体酸痛,颈椎病、肩周炎,腹痛、脚底痛,手足逆冷、四肢乏力,濡泻、赤白痢疾等。

严重的可能会肢体瘫痪,不能站立行走,甚至有脑出血等内出血性疾病。

其他方面疾病,比如初之气会出现温病,该如何理解?肝脏方面情绪疾病有哪些?

具体分析

2024甲辰年五运六气指导调理方案

根据今年运气特点,选用陈无择前辈《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静顺汤调理:

原方:茯苓、木瓜、炮附子、牛膝、干姜、炙甘草、诃子、防风 。

使用建议:在不同时段,出现不同症状表现,加减使用参考方。没有医师辨证指导,自己禁止内服;外用,可以煎水泡脚、泡澡,磨粉做成香囊。

除了外用静顺汤,还可以借助针刺、导引、推拿背腧穴等方法调理身体,推荐针刺方法,其他方式注意具体辨证和度的问题。

全年养生要遵守以下原则:

①饮食不要寒凉、甜腻、辛辣;饮酒要适量。

②起居有规律,不要熬夜,睡好觉,是最补的,同时适当运动。

③情绪平稳,不要过于激动、恐惧、焦虑。

④身体有不适,及时处理,不要拖延,早发现早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