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貓奇怪的行爲

前一秒還在互相纏綿中,下一秒立馬就會對另一半痛下狠手,母貓的行爲似乎很難讓人琢磨透,這讓公貓也束手無策。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貓科動物的行爲便會發現,每當它們完成交配後,雌性幾乎都會對雄性表現出攻擊性,並且還會在地上打滾哀嚎

爲什麼母貓在完成交配後會出現這些令人費解的行爲呢?事實上這與貓科動物的繁殖機制有關,複雜表現的背後,其實是長期演化發展得到的結果

家貓已被馴化上千年,但從行爲表現來看,家貓和其他貓科動物的表現並無二致。母貓在一年中有多個發情期,通常會持續21天,大多數情況在2月初至8月初。

如果有不止一隻雄性,它們爲了獲得交配權,通常都會進行搏鬥,只有勝者才能獲得交配權。母貓在發情期間會發出特別叫聲,並且音調比平時更高更尖銳。

在這個交配過程中,雄性爲了制服隨時可能會脫離交配行爲的母貓便會採取咬住後頸的行爲。只有這樣,雄性才能夠完全在整個交配活動中佔據優勢,並且成功進行交配。

無論哪種貓科動物,雄性幾乎都會採取這樣的方式進行交配,經驗豐富的雄性能在16秒內完成這套動作。儘管這樣看上去像是對雌性進行攻擊,但咬頸並不是攻擊行爲,而且這樣做也並不會咬傷雌性。

由於公貓的生殖器帶有角質化的棘刺,這些棘刺會在交配行爲中給雌性帶來不適。相比之下,母貓的行爲表現相比公貓會更復雜一些。當然,由於疼痛帶來的壓力水平激增,也是母貓攻擊公貓的因素之一。

母貓爲何會表現如此

事實上,棘刺不僅在貓科動物中存在,其他不少動物也有類似的構造。科學家認爲,這樣的構造是排卵的觸發因素,如果雌性沒有自發性排卵的行爲,那麼就需要外界刺激進行輔助

非自發性排卵稱爲誘導排卵,它主要指雌性動物在交配期間由於外界刺激引導的排卵行爲。一般來講,排卵發生在卵巢表面,卵母細胞從卵泡釋放,經由子宮,最終完成受孕。

排卵本身可以被看作一種無害的“炎症反應”,黃體生成素(LH)激增會引發排卵。但這種排卵機制因物種又會出現各種差異,例如在人類中,女性排卵通常在月經週期中,這也被稱作“週期性自發排卵”。

但自發排卵有着一套嚴格的機制,卵巢類固醇會從成體卵巢卵泡中釋放,由此產生脈動性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這種激素在脊椎動物的生殖功能中控制着神經肽表現。

GnRH進入下丘腦腹側門靜脈血管後,便會刺激下丘腦和垂體前葉,最終導致排卵前LH的增加。從排卵機制來講,誘導排卵也是LH激增的結果,但這種模式並不完全依靠自身激素水平改變,例如環境刺激、生殖器刺激。

科學家目前並不清楚這兩種排卵機制是如何進化的,但從動物的社會羣體觀察來看,這類動物的活動有利於排卵類型的改變。擁有龐大且複雜的社會羣體動物通常爲自發排卵,因爲只有最強大的雄性才能與雌性繁殖

如果合適繁殖的雄性很少,那麼雌性較爲分散的生育時間則更有意義,爲此也能增加受孕的比例。從目前已經發現瞭解的物種來看,不少物種都爲誘導性排卵。

最可能的一點在於,通常壽命較短、成體個體遭遇次數較少的物種在誘導排卵的機制下能提供更好的繁殖潛力,因其導致一生中交配機會較低。

關於貓咪更多的祕密

對於家貓來講,公貓極具刺激性的生殖器在進入母貓體內後,神經內分泌反射會誘導下丘腦釋放GnRH,LH在交配後的幾分鐘內出現激增。

另外,母貓在發情期期間並不總是隻有一個交配者,對於多次交配來講,LH浪湧的次數和規模會隨着交配次數上升,持續時間也會更長。

對於家貓來講,一對貓之間可能存在重複交配行爲,具體取決於個體。雄性會在交配後進入不應期,5~15分鐘後雄性便可以再次交配。

因此,公貓在重複交配的行爲中,如果重複交配的時間足夠長,那麼公貓可能不會選擇咬住母貓的頸部。由於誘導性排卵需要一個過程,母貓通常會在發情期的24小時內交配多次,並且不止與同一只公貓交配

母貓只有在完成排卵刺激後,交配行爲纔有機會成功。綜合以上結果來看,貓科動物從交配到完成後代哺育十分不易,並且母貓在多次交配中只能選擇基因最強大的雄性

說到最後,至於母貓爲什麼會打滾,並且頻繁改變姿勢,這也是由於排卵機制影響帶來的結果。母貓在觸發排卵機制後,體內的荷爾蒙會發生明顯的上升。

動物學家認爲,母貓的這種行爲可能在試圖清除自己身上殘留的公貓氣味,以準備下一次與其他公貓的交配。另外一點在於,由於激素水平的上升,打滾哀嚎也是一種釋放過量精力的方式

對於養貓人士來講,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小貓遭受這份經歷,絕育手術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瞭解貓的習性是做好一名鏟屎官必備的要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