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猫奇怪的行为

前一秒还在互相缠绵中,下一秒立马就会对另一半痛下狠手,母猫的行为似乎很难让人琢磨透,这让公猫也束手无策。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猫科动物的行为便会发现,每当它们完成交配后,雌性几乎都会对雄性表现出攻击性,并且还会在地上打滚哀嚎

为什么母猫在完成交配后会出现这些令人费解的行为呢?事实上这与猫科动物的繁殖机制有关,复杂表现的背后,其实是长期演化发展得到的结果

家猫已被驯化上千年,但从行为表现来看,家猫和其他猫科动物的表现并无二致。母猫在一年中有多个发情期,通常会持续21天,大多数情况在2月初至8月初。

如果有不止一只雄性,它们为了获得交配权,通常都会进行搏斗,只有胜者才能获得交配权。母猫在发情期间会发出特别叫声,并且音调比平时更高更尖锐。

在这个交配过程中,雄性为了制服随时可能会脱离交配行为的母猫便会采取咬住后颈的行为。只有这样,雄性才能够完全在整个交配活动中占据优势,并且成功进行交配。

无论哪种猫科动物,雄性几乎都会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交配,经验丰富的雄性能在16秒内完成这套动作。尽管这样看上去像是对雌性进行攻击,但咬颈并不是攻击行为,而且这样做也并不会咬伤雌性。

由于公猫的生殖器带有角质化的棘刺,这些棘刺会在交配行为中给雌性带来不适。相比之下,母猫的行为表现相比公猫会更复杂一些。当然,由于疼痛带来的压力水平激增,也是母猫攻击公猫的因素之一。

母猫为何会表现如此

事实上,棘刺不仅在猫科动物中存在,其他不少动物也有类似的构造。科学家认为,这样的构造是排卵的触发因素,如果雌性没有自发性排卵的行为,那么就需要外界刺激进行辅助

非自发性排卵称为诱导排卵,它主要指雌性动物在交配期间由于外界刺激引导的排卵行为。一般来讲,排卵发生在卵巢表面,卵母细胞从卵泡释放,经由子宫,最终完成受孕。

排卵本身可以被看作一种无害的“炎症反应”,黄体生成素(LH)激增会引发排卵。但这种排卵机制因物种又会出现各种差异,例如在人类中,女性排卵通常在月经周期中,这也被称作“周期性自发排卵”。

但自发排卵有着一套严格的机制,卵巢类固醇会从成体卵巢卵泡中释放,由此产生脉动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这种激素在脊椎动物的生殖功能中控制着神经肽表现。

GnRH进入下丘脑腹侧门静脉血管后,便会刺激下丘脑和垂体前叶,最终导致排卵前LH的增加。从排卵机制来讲,诱导排卵也是LH激增的结果,但这种模式并不完全依靠自身激素水平改变,例如环境刺激、生殖器刺激。

科学家目前并不清楚这两种排卵机制是如何进化的,但从动物的社会群体观察来看,这类动物的活动有利于排卵类型的改变。拥有庞大且复杂的社会群体动物通常为自发排卵,因为只有最强大的雄性才能与雌性繁殖

如果合适繁殖的雄性很少,那么雌性较为分散的生育时间则更有意义,为此也能增加受孕的比例。从目前已经发现了解的物种来看,不少物种都为诱导性排卵。

最可能的一点在于,通常寿命较短、成体个体遭遇次数较少的物种在诱导排卵的机制下能提供更好的繁殖潜力,因其导致一生中交配机会较低。

关于猫咪更多的秘密

对于家猫来讲,公猫极具刺激性的生殖器在进入母猫体内后,神经内分泌反射会诱导下丘脑释放GnRH,LH在交配后的几分钟内出现激增。

另外,母猫在发情期期间并不总是只有一个交配者,对于多次交配来讲,LH浪涌的次数和规模会随着交配次数上升,持续时间也会更长。

对于家猫来讲,一对猫之间可能存在重复交配行为,具体取决于个体。雄性会在交配后进入不应期,5~15分钟后雄性便可以再次交配。

因此,公猫在重复交配的行为中,如果重复交配的时间足够长,那么公猫可能不会选择咬住母猫的颈部。由于诱导性排卵需要一个过程,母猫通常会在发情期的24小时内交配多次,并且不止与同一只公猫交配

母猫只有在完成排卵刺激后,交配行为才有机会成功。综合以上结果来看,猫科动物从交配到完成后代哺育十分不易,并且母猫在多次交配中只能选择基因最强大的雄性

说到最后,至于母猫为什么会打滚,并且频繁改变姿势,这也是由于排卵机制影响带来的结果。母猫在触发排卵机制后,体内的荷尔蒙会发生明显的上升。

动物学家认为,母猫的这种行为可能在试图清除自己身上残留的公猫气味,以准备下一次与其他公猫的交配。另外一点在于,由于激素水平的上升,打滚哀嚎也是一种释放过量精力的方式

对于养猫人士来讲,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小猫遭受这份经历,绝育手术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了解猫的习性是做好一名铲屎官必备的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