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內心強大的10個表現

《菜根譚》中有這麼一句話:

“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所以福來不必喜,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所以禍來不必憂,要看他會救。”

老天要禍害一個人,肯定會用微小的福報,讓他變得驕傲,看他會不會接受。如果因爲微小的福報,就變得狂妄,那他不久後就會敗。

老天要賜福一個人,肯定會用微小的禍事,讓他有所磨礪,看他能不能撐過去。如果可以絕處逢生,那他就會必有後福。

對於任何事,永遠都不能只看表面,而應該看背後的福禍變化。正如老子所言“禍福相依”便是如此。

上天要“教訓”一個人,經常會採取這幾種方式,是禍躲不過。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 第609期

1、捧殺。

近些年,出現了一個熱詞,捧殺。意思是,過分地誇獎或吹捧,使被吹捧者驕傲自滿、停滯退步甚至導致墮落、失敗。

捧殺一事,在娛樂圈特別常見。昨天,這人火爆全網。今天,這人就因爲犯了某些錯,而被人們拋棄,一夜跌落神壇。

很多人會說,捧殺,也就讓當事人聲名受損,又不會影響到他衣食無憂的生活,又有什麼關係呢?

從人性心理的角度來說,最嚴重的傷害,並非物理上的拳打腳踢,而是內心巨大的落差。這落差,足以讓當事人對未來失去希望。

原因在於,每個人都害怕失去。昨天,他擁有面子、名利。今天,所有的面子、名利都離他而去,那他怎麼可能會內心平衡呢?

那些經受捧殺,從高高在上,到跌落谷底的人,基本上都會在落差中狼狽老去,難以翻身。

自從有了它,使我瞭解到佛說的淡然心境

2、過分平順而毫無阻礙。

《孟子》有言:“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一個王國,對內沒有忠誠能幹的賢臣,對外沒有競爭的對手,那它就離滅亡不遠了。然後才知道,常思憂患,讓人發展;安逸享樂,讓人敗亡。

孟子的意思是,有敵人、對手,路途曲折,不是什麼壞事,這恰恰是好事,因爲我們可以從競爭中激發潛力,發展壯大。

最危險的,就是人們會爲了一時的平順,而缺乏憂患之心。如此下去,就會在醉生夢死,毫無磨礪當中,向敗亡靠近。

人生太順,不是什麼好事。舉個例子,一個人多年不生病,那他未來一生病,就會是要了他小命的大病。

這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太順了,是極端,太曲折了,也是極端。唯有半順半曲折,纔是人生的長久之道。

有一種修養,叫遇事不責備

3、不懂得適可而止,會大禍臨頭。

老子在《道德經》第九章中寫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意思是,過分盈滿,不如適可而止。顯露鋒芒,勢頭不可能長久。金玉滿堂,你終究是守不住的。富貴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給自己留下禍根。

你很有本事,賺到了不少錢,鋒芒畢露,就肯定有人會看你不順眼,從而針對你、整蠱你、算計你,甚至要搞臭你,那你就真的成爲衆矢之的了。

老子的觀點是,要想在人世間長久地活下去,就需要低調、適可而止。鋒芒畢露,要不得;錢財名利,差不多就行了;越有本事,越要藏拙,裝笨,大智若愚。

只是,並非所有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不少人小有成就,便不可一世,認爲自己了不起,洋洋自得,就會到處樹敵,不得善果。

爲人處世,不妨適可而止,堅持“剛剛好”的原則,不讓自己成爲人人都留意的目標。否則,大禍將至。

心境 心靜 心淨

4、德不配位,德不配財,必惹災殃。

富二代、富三代,都面臨一個問題,創業難,守業更難。創業一事不簡單,但守業一事,對於富二、三代來說,就真的難上加難了。

創一代打拼出來偌大的基業。隨着創一代離世,這些基業都有可能被子女、兒孫揮霍一空,根本守不住。

比如說秦二世胡亥,將父親秦始皇嬴政的基業揮霍一空,最終被趙高搞死;比如說隋煬帝楊廣,將父親隋文帝楊堅的基業揮霍一空,最終死在了宇文化及的手中。

這兩個人,都有不錯的開局,爲什麼最後還是敗光一切,身死道消?這就是孔子談到的,德不配位,必惹災殃。

德行,配不上所擁有的位置、財富、事業,那位置、財富、事業就會反噬當事人。以往有多光彩,後邊就有多悽慘。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讓能力配得上自己的野心。慾望超過實力,會被深淵吞噬。實力跟慾望相匹配,纔會受到天道庇佑。

文/舒山有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