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舟 老高的南方 2023-12-10 00:03 發表於廣西

收錄於合集

#中醫239
#傷寒論29
#劉渡舟18
#厥陰病脈證並治法7



劉渡舟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法
(392)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這一條論述嘔而手足厥冷屬陰盛格陽,爲難治。

嘔是胃氣不和,“嘔而脈弱”,就意味着病在裏了。“小便複利”,這是一個鑑別診斷,說明水的代謝還是很好的,不可能有些停水、蓄水的症狀。嘔而脈弱,“身有微熱”,身上還有點兒微微的發熱,如果這樣的情況沒有什麼發展,這也不算是一個難治之病,問題不大。“見厥者難治”,如果出現手足厥冷,這個就難治了。爲什麼難治?先有身微熱,而後又出現手足厥冷,這是陰邪勝於陽氣。陰邪佔了主導地位,也就是說陽氣不能勝陰,陰寒內盛。這個發展的趨向是陰邪盛的趨向,是陽氣不利的趨向,就是正虛而邪盛,所以這個病難治。不過也不是一個不治之證。“四逆湯主之”,要急速的用四逆湯,扶陽以消陰,扶陽以去陰寒之邪。

我們講到少陰篇的時候介紹過郭雍的《傷寒補亡論》,其中關於用四逆湯、通脈四逆湯和吳茱萸湯,介紹了這麼幾個原則。要是嘔吐下利而且煩躁的,不論他是什麼情況,先用吳茱萸湯。要是嘔吐下利厥逆,脈微欲絕者,那就用通脈四逆湯。嘔吐下利,如果出現冷、逆,趕快用四逆湯。這條就是見厥了,所以要用四逆湯治療。

(393)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394)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這兩條是作對比的。一個是寒性的,一個是熱性的;一個是在厥陰,一個是在少陽。

“乾嘔,吐涎沫”,乾嘔就是沒吐出食物了,不吐食叫乾嘔。那麼幹嘔能是一點兒東西沒有嗎?他也吐一點兒,吐的是什麼?不吐食,而吐一些涎沫。涎沫不是食物,涎沫就是水,水液的那種東西就叫涎沫。同時還頭痛,是典型的頭頂痛。乾嘔吐涎沫,頭頂痛者,是吳茱萸湯的典型症狀。

吳茱萸湯證在《傷寒論》中見於這麼幾個方面。首先見於陽明病變,“食谷欲嘔者,吳茱萸湯主之”。其次就是“少陰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這一條是見於厥陰篇,“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以前講這個吳茱萸時,我們就強調了一個問題,吳茱萸湯亦治吐,亦治下利吐利,但是它以嘔吐爲主,爲什麼要提到這樣的一個論點?就是在厥陰篇上就說乾嘔吐涎沫,就不談下利了,陽明篇說食谷欲嘔者,也是講嘔。因此,吳茱萸湯在少陰病篇是治吐利的,但是以吐爲主,那麼理中丸、理中湯治吐也治下利,它是以治下利爲主。乾嘔吐涎沫,頭痛者,這是足厥陰的肝寒,肝的陰寒之邪逼迫胃,“見肝之病,知肝傳脾”,肝有邪,要影響到脾胃。胃氣一上逆,就吐涎沫髒寒就容易生水,髒熱就容易動風,這是陰陽、寒熱變化的趨勢。厥陰之邪的寒逆,它要吐涎沫,涎沫是水飲,也是一個水液。不但是吐涎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臨牀你要看到吳茱萸湯證,這個人還總是乾嘔,總有涎沫,吐之不完,你要拿一個痰桶,一會兒吐一大堆,有的就像雞蛋清。吐涎沫,同時頭還痛,有的時候頭不但痛,還有點發暈。脈一般都是弦緩,弦遲,那麼用“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湯治療肝寒影響胃氣上逆的嘔吐,吐涎沫而頭痛者,非常有效我就根據這個道理,看了幾個病。有個姓嚴的地質工作者,被西醫診斷爲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每天夜晚十一點到十二點鐘,先開始發冷,就像發瘧疾,胃口就痛得很厲害,然後就吐。縣醫院建議動手術,他不太樂意,就到我們那兒去看病。我一看他脈弦而遲,舌質也淡,舌苔有些水滑,吐涎沫,這是吳茱萸湯證。就給他開了吳茱萸湯,喫了就好了。

第394條“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如果也嘔吐,但是發熱,甚至有低熱不退的,這就是陽證了。在太陽病篇就講小柴胡湯證,小柴胡湯證有發熱,“嘔而發熱”,包括低熱不退的。在臨牀上有很多這樣的病人,尤其是婦女同志。噁心,口苦,發熱頂多38℃,總噁心,脈弦出於寸口,像一條線,直上直下,好生閒氣,胸滿,打咯,小柴胡湯可好使了。“嘔而發熱,小柴胡湯主之”,肝和膽相表裏,出現少陽證了,少陽陽證就有發熱,相火鬱了,所以就發熱。要惡寒的,夜裏惡寒的,頭痛吐涎沫的,那個是吳茱萸湯證;要口苦,喜嘔,胸脅苦悶,還有低熱,發燒不退,那個是小柴胡湯證。一個是陰證,一個是陽證;一個是寒證,一個就帶有熱象。同時,在厥陰篇中提出小柴胡湯了,就說明了肝膽表裏的問題。肝與膽是一個表裏的關係的問題。實,實在少陽;虛,虛在厥陰。

(395)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以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這一條論述傷寒誤用吐下,胃陽虛而致噦。

傷寒大吐大下後,“極虛”指胃陽之氣虛。“復極汗出者”,因爲胃陽之氣虛了,陽虛就不固,所以就汗出。這個汗出是個證候,不是醫生給發的汗,是自己出的汗。這樣就造成人的外氣怫鬱,因爲陽氣不固了,陽虛於外了,所以這人有點兒熱,這是個虛陽,是胃虛的陽氣浮越在外。如果醫生還用水療,“與之水以發其汗”,叫他多喝點兒開水,要給他發汗,這樣一來一出汗,“因得噦”,就得了一個噦,這個噦是“胃中寒冷故也”。這是由於胃寒,再給他發汗,胃陽更虛了。胃寒,所以作噦。胃虛可以作噦,六腑實也可以作噦。後者要是前後不利,就要瀉下,要通利;前者就必須要補胃氣,補陽虛,用丁英理中湯,吳茱萸湯,甚至四逆湯。

(396)

傷寒,歲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

這一條論述噦而腹滿的辨證與治法。

噦就是呃逆,就像膈痙攣。同時,肚子還脹滿不消。如果遇見這樣病,張仲景就說要“視其前後”,視就是觀察,前後就是大小便,“知何部不利”,觀察以後經過調查,經過了解,是小便不利還是大便不利,“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爲什麼?因爲這屬於六腑的實證,所以小便不利就是蓄水,大便不利就是腑氣不通,噦而腹滿,就和腹滿聯繫起來了。

小結

厥陰病篇共五十六條。厥者極也,厥陰是陰之極,它比少陰病的陰氣陰寒之邪還要重,所以叫陰之極。由於它的陰寒極盛,所以它也有一個陽氣來複的條件,也就是中醫常說的陰極生陽、寒極生熱的轉化。因此,厥陰篇就和少陰篇是不同的,這兩篇的內容不能相混。由於厥陰寒極生熱,陽熱來複,所以它有寒熱錯雜之證。少陰病則沒有,少陰病只有寒極的格陽、戴陽,沒有寒極生熱,也沒有陰極生陽。

厥陰病的寒熱錯雜證,體現在厥陰篇裏就有三個方面,一個是烏梅丸證,一個是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證,一個是麻黃升麻湯證。這三個方證雖然都是寒熱並用,但是又有各自特殊的方面。烏梅丸寒熱並用,它主要在酸收,所以它能夠治蛔厥,能夠治氣上撞心,心中疼熱。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寒熱並用,它主要在苦降,所以它治嘔吐,是治嘔吐的一個最理想的方藥。麻黃升麻湯雖然也是寒熱並用,但它能夠宣發鬱遏的陽熱,所以它治寸脈沉遲、下部脈不至這樣的一個厥利,喫這個藥要出汗,汗出再解。這是寒熱錯雜證,是少陰篇所沒有的。這是它的第一個特點。

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厥陰病又講究陰陽進退,寒熱勝復。由於它是兩極分化,有的時候寒極就生熱,熱復就有一個太過不及的問題。同時,寒是代表邪氣,熱是代表正氣,寒、厥和熱相互出現,厥多熱少,或者是厥少熱多,實際上也有點兒像寒熱往來。因此,厥陰篇最大的一個特點,它的厥和熱的對比、厥與熱的趨向何多何少、何盛何衰,可以辨證陰陽消長的情況。這是它的第二個特點。

第三個特點,厥陰病講究厥,厥就概括了寒熱、虛實等等的不同情況。張仲景用陰陽氣不相順接這樣一個病機來解釋厥的機制。因此,在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只要你找出陰陽兩個方面盛衰的問題,那麼就可以掌握住厥病的病機,從而得出治療的方法。在厥陰篇裏有三個厥,第一個是寒厥,以四逆輩治療爲主的,如四逆湯、通脈四逆湯,與少陰病的厥基本是一致的。在這個基礎上,它又提出來血虛而有寒的厥冷,這個在少陰病是沒有的,只有厥陰篇有,如當歸四逆湯證。第二個是熱厥,一個就是白虎湯證脈滑的熱厥,再一個是“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汗之,必口傷爛赤也”,那個厥就屬於陽氣阻隔於內,它帶有一定的溼熱證候出現,不能用白虎湯,而要瀉下,所以有清法、有下法,這是熱厥。第三個就是寒熱錯雜之厥,一個是包括了蛔厥在內的烏梅丸證,一個就包括傷寒大下之後的麻黃升麻湯證。總之,厥陰病篇以厥爲主,它有寒厥,寒厥裏又分陽虛的寒厥,血虛的寒厥;它還有熱厥,熱厥裏有清法的熱厥,下法的熱厥;它還有寒熱錯雜的厥,一個是烏梅丸證,一個是麻黃升麻湯證。

第四個特點是下利。下利也分寒熱、陰陽、虛實。寒性下利用四逆輩,熱性下利用白頭翁湯。熱性下利的特點一是口渴,一是下重。厥陰篇還有實性下利,嘔、澹語、腹滿、下利,用小承氣湯。寒熱錯雜下利用麻黃升麻湯和烏梅丸。

—完—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記得星標!點點在看讓南方的聲音傳得更遠


往期精彩回顧


慢慢走,慢慢相遇👍🏻


——老高的南方中醫知識分享,轉載請標明出處,非原作者拒絕標註原創,對原址搬運(複製粘貼)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