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陳遠國 善濟中醫

圖片

現代中醫對營氣衛氣的認知

圖片

營氣與衛氣是中醫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對於什麼營氣,什麼是衛氣,對於大多數的中醫學人,也總是辨識不清楚。
民國及建國後一段時期,甚至曾經直接錯誤地把營當做動脈血,把衛當做靜脈血。
現在的中醫資料,對於營衛的介紹大體如下:
營氣:從現代分析,營氣即營養物質,是指人體必需的各種物質,包括蛋白質、氨基酸、糖類、脂類、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是由水谷精氣中的精華部分所化生。營氣分佈於血脈之中,隨血液循環營運於全身。
衛氣:屬於陽氣的一種。生於水谷,源於脾胃,出於上焦,行於脈外,其性剛悍,運行迅速流利,具有溫養內外,護衛肌表,抗禦外邪,滋養腠理,開闔汗孔等功能。
對於衛氣的介紹沒有問題。但對於營氣的認識仍然有問題,把營氣作爲血液中的營養物質了,有的是把營氣作爲運行在血液裏具有營養作用的氣,這與經典明顯不符。

圖片

營氣衛氣的性質

圖片
《黃帝內經·素問·痹論篇第四十三》
岐伯曰:榮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燻於肓膜,散於胸腹。
此篇中的榮氣即是指營氣。這個都沒有疑問。
通過此篇介紹,我們知道營氣是水谷之精氣,衛氣是水谷之悍氣。那麼不論是衛氣還是營氣,都是屬於精微的氣,屬於精微的氣,那麼就不能說營氣是血液中的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是物質,還不是氣,也遠沒有達到很精微的層次。精微的衛氣和營氣是屬於運用現代顯微鏡看不到的精微層次。

圖片

營氣衛氣的分佈

圖片

《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第十八》:
岐伯答曰: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爲營,濁者爲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度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黃帝內經·靈樞·衛氣第五十二》:
黃帝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氣內幹五藏,而外絡肢節。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爲衛氣;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爲營氣。
《黃帝內經·素問·痹論篇第四十三》:
岐伯曰:榮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燻於肓膜,散於胸腹。
在《黃帝內經》中有多篇都介紹營氣和衛氣的非常重要的區別,即營氣是行於脈中的,衛氣是行於脈外的

圖片

營氣行於經脈,

而不是血脈

圖片

那麼營氣是行於血脈之中嗎?營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這個脈,到底是血脈還是經脈?
《黃帝內經·靈樞·營氣第十六》
黃帝曰:營氣之道,內谷爲寶。谷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佈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常營無已,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故氣從太陰出注手陽明,上行注足陽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間,與太陰合;上行抵髀,從脾注心中;循手少陰,出腋中臂,注小指,合手太陽;上行乘腋,出䪼內,注目內眥,上巔,下項,合足太陽;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陰;上行注腎,從腎注心外,散於胸中;循心主脈,出腋,下臂,出兩筋之間,入掌中,出中指之端,還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陽;上行注膻中,散於三焦,從三焦注膽,出脅,注足少陽;下行至跗上,復從跗注大指間,合足厥陰,上行至肝,從肝上注肺,上循喉嚨,入頏顙之竅,究於畜門。其支別者,上額,循巔,下項中,循脊,入骶,是督脈也;絡陰器,上過毛中,入臍中,上循腹裏,入缺盆,下注肺中,復出太陰。此營氣之所行也,逆順之常也。
《黃帝內經·靈樞·營氣第十六》中非常明確地說明,營氣是行於十二正經以及任督二脈之中的,確定是行於經脈中的,而不是行於血脈的。
《外經微言·營衛交重篇》
雷公曰:陰陽不可離,予既已知之矣。但陰氣難升者謂何?岐伯曰:陰氣精專,必隨宗氣以同行於經隧之中,始於手太陰肺經太淵穴,而行於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而又始於手太陰肺經。蓋陰在內不在外,陰主守內不主衛外,纖折而若雖升實無晷之不升也,故營衛二氣人身並重,未可重衛輕營也。雷公曰:善。

《外經微言·營衛交重篇》篇也很明確地說明,營氣是行於十二正經中的。

那麼營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這個脈可以非常確定地講是經脈,而不是血脈。

營氣行於經脈而不是血脈,可以說證據確鑿,那麼爲什麼會有太多的醫師,仍是把營氣作爲血液中的營養物質或者血液中具有營養的氣呢?

這是有原因的。

圖片

不知精微之氣

圖片

將營氣當做是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則是不瞭解氣的精微特性。
《玄隱遺密·九真要·要化》中講:
生氣出乎微精。
人體的氣是極爲精微的,精微到用現代的顯微鏡觀察不到。
如《玄隱遺密·九真要·微要》中講:
微之積,億曰精。精之積,億曰沫。沫之積,億曰細。故曰:有可見者,積之大也。無:以罔視者,積之細也。細者,觸,弗能感,感,弗可知也。        

從精微如果積累到細的層次,大約是積累10241016,並且細這個層次還不確定是否用現代顯微鏡能否觀察到。“細者,觸,弗能感,感,弗可知也”,細這個層次可以堪比um級的,那麼精微層次的氣,則是10-2410-30m級的,即便沒有這麼精微,那也應該有10-20m級別的細微程度。而現代顯微鏡能觀察的最小的單位是10-10m,遠遠觀察不到作爲精微的氣。

而營氣是屬於精氣,屬於精微層次的氣,是運用現代最精密的隧道顯微鏡也觀察不到的,是屬於無形的氣。
如《玄隱遺密·太乙黃帝內經·陰陽·甲子》:
無形者,經絡谿谷,氣之病是也。
血液中的蛋白質等營養都是可以用顯微鏡觀察到的,相對於精微的氣來講,是極爲粗大的。

圖片

經絡之氣是人體營養供給的重要系統

圖片

由於營氣具有營養全身的作用,受現代醫學的影響,大多數醫師認爲人體的營養供給,僅是通過血液系統來完成的,所以營氣被認爲是行於血液中的氣,這樣才能實現營氣營養全身的作用。
實際並不是這樣。血液的確能給人體供給養分,並且是非常重要的營養供給途徑。但在中醫上,人體的營養供給,不僅僅只是血液循環供給,還有非常重要的氣循環供給。遍佈全身的經絡的系統,是人體營養供給的另一套極爲重要的系統。
如《玄隱遺密·九常紀·虛靈·丁己》中講:
經絡者,比二氣之行以別,故陽脈榮腑而陰脈榮臓。氣之所以不得無行也,如水流沙,如火蒸水,如日月之循行不休矣。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
盡流溢之氣,內以灌溉臓腑,外以滋濡筋肌肉腠也。故合真形,調臓腑,寒熱虛實,經絡俞穴之可盡也。
經絡“盡流溢之氣,內以灌溉臓腑,外以滋濡筋肌肉腠”,經絡之氣能夠濡養全身,是人體營養供給的極爲重要的系統。
氣和血都同等重要,所以在中醫上,常常“氣血”並稱而並重。
如《玄隱遺密·太乙黃帝內經·太初·戊丁》中講:
氣血者,人之原也。
《玄隱遺密·九常紀·虛靈·丁己》中講:
故言'氣血者,大生之本也。清濁者,存亡之根也’。
明白了人體的經絡系統的氣具有營養全身的作用,那麼營氣行於經脈中,自然就可以營養全身了,不必行於血脈之中才能營養全身。
那麼是不是營氣就和血液沒有關係呢?
並非如此。

圖片

營的概念內涵

圖片

首先說,在《黃帝內經》中,有時講的營,並不是單獨是講的營氣,營字的概念內涵更爲豐富。如果單獨講營,而不是講營氣,那麼營可以是講具有營養作用的經絡之氣、血、津液、水谷精氣,都屬於營的範疇。如果語境不同,營字的內涵也會不一樣。有時營是指營氣,有時營血是指血液,有時營既不是單獨指的營氣,也不是單獨指的營血,而是包含生成氣和血的水谷精氣,有時也包含津液在內,有時不包含津液。
如《玄隱遺密·太乙黃帝內經·太乙·丁庚》中講:
臓者:量也,釋也,藏營支養也。腑者:皿也,哺也,消導傳化而奉營者也。
《玄隱遺密·太乙黃帝內經·太乙·丁辛》中講:
是以言三焦胃小腸大腸膀胱者;倉稟之本,營之所居,爲轉化眞氣之器也。移味化氣,昇華資始者也。
此處的營,是指具有營養作用的水谷精微,這個水谷精微從六腑進行消化吸收,消化吸收後可以被五臓收藏,從而營養全身。此處的營既不是指營氣也不是指營血,而是指水谷精微,包含津液,當然也包含消化吸收的能化生血液的物質成分。
有六腑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能化生營氣,也能化生血液。

圖片

營能化生營氣和營血

圖片

1.胃消化吸收之營能生營氣和營血
《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第十八》中講:
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爲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
由胃消化水谷吸收的水谷精微,即由胃所生的營,生成中焦之氣,能上行入肺,將其中一部分精微注入肺脈進而進入血脈,化生血液,成爲血液的一部分,成爲營血。不過這部分精微不是白細胞、紅細胞、蛋白質、脂肪類的,而是具有濡養、滋養作用的精微之氣。另外一部分精微之氣進入人體的十二經脈以及任督二脈,成爲營氣。
所以《黃帝內經·靈樞·玉版篇第六十》中講:者,水谷氣血之海也。
2.小腸消化吸收之營也能生營氣和營血
小腸是人體極爲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水谷精微以及蛋白質、脂肪、糖類等比較粗的營養物質都可以在小腸吸收,小腸消化吸收的營同樣可以化生營氣和營血。
如《玄隱遺密·九常紀·致清·丙乙》中講:
小腸者,元也,爲氣海手太陽,氣之始,火之宗,攝津精以奉,大生之泉也。
膋者,其色赤,爲量之始,動元之宗也。其主物化,分精泌液,榮血營氣之源也。
蛋白質、脂肪、糖類等比較粗的有形的營養物質,可以通過小腸輸送到脾臓、肝臓、腎臓以成爲人體血液的製造原料,從而生成血液。
如《玄隱遺密·太乙黃帝內經·太乙·丁乙》中講:
飲食入胃,則勞乎膽而運於肝,傳於腸而營入脾,脾生血,血生肝,肝生心,脾生肺,肺生腎,腎生肝。故榮,清走肝腎,濁入肺心。血之營運,五臓互榮
《玄隱遺密·太乙黃帝內經·太乙·丁丙》:
肝者,陰中之厥陰。二陰之始乎澄解,一陽支配於氣運。依腸之所資,腦之所動而運也。木象剛健,故病在氣,傷於腥。
《玄隱遺密·九常紀·運常·戊戊》:
肺動於大腸,腸運於胃,胃資乎脾,脾應乎小腸。小腸支乎肝,肝病乎腸牝膜原,病則腸不消,牝肥,膜原液不消。
《玄隱遺密·太乙黃帝內經·太乙·丁己》:
髓者,生於小腸而腦其營。其生乎血,其柔乎骨。
血者,生於膋脾。清於腎而解於肝,而營在小腸
《玄隱遺密·九常紀·運常·戊甲》中講:
小腸者,龍也。膋者,龍之王者也。胰者,龍之吏也。肝者,龍之宗池也。心者,龍神也。其陰生血養心,利脾益核漠。其陽養髓營腦,生腎滋骨也。

圖片

營血是指血液,不是營氣

圖片
有時《內經》講營血,只是指運行在血脈裏的血液,不包括運行在經脈裏的營氣。
如《玄隱遺密·太乙黃帝內經·太合·丙丁》中講:
是故心病則營血不運,軀體不用,舌本強。

圖片

津液也爲營的一部分

圖片

如《玄隱遺密·九常紀·致清·丙乙》中講:
液者,清也,和也,流佈臓腑形骸,主營給而調和濁熱,出溢毫竅者也。
津者,滋養也,浸益諸器,營潤諸竅者也。
津液都具有營潤滋養臓腑形骸的作用,也是有六腑消化吸收的養分化生的,所以也屬於廣義的營的一部分。

圖片

營與營氣、營血、津液的關係

圖片

營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所有具有營養全身的氣、血、津液,水谷精氣、消化吸收的各種營養物質都屬於營的內涵。六腑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和物質之營,能化生營氣、血液以及津液。
營氣是運行在經脈裏的氣,而不是運行在血液中的氣,營血則是運行在血脈中的血液,營血不是營氣,營氣也不是營血。

圖片

營氣與營血的關係

圖片

雖然營氣不是營血,但營氣能化生營血的一部分。
如《黃帝內經·靈樞·邪客第七十一 》中講:
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爲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
營氣化生的營血,不能理解爲是血液中的蛋白質、脂肪類的營養物質以及紅細胞、白細胞之類的,營養物質是從小腸吸收的,從而通過其它臓腑進入血液的;小腸吸收的營養物質輸送給其它臓腑,可以成爲製造血細胞的原料,促進血細胞的生成。營氣化生的營血,可以理解爲血液中具有的非常精微的一部分營養成分,屬於高營養的精氣。
營血雖然不是營氣,但可以化生營氣。
雖然運行在經脈裏的營氣不是運行在血脈中的營血,但營氣能促進血脈裏的血液的運行。
如《玄隱遺密·太乙黃帝內經·太昊·卯癸》中講:
所謂經脈,受血而營,和雷氣以治,相環以遠,蠢動盎然。

經脈受血而營,不是說血液進入經脈,而是營血可以化生營氣。正所謂:“血爲氣之母。”

不過營血化生營氣,不是指的血液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化生營氣,而是血液中精微部分能化生營氣。

如《玄隱遺密·九常紀·玄冥·甲庚》中講:
血脈爲陰,精氣爲陽。
另外,運行在經脈裏的營氣能促進運行在血脈裏的血液的運行。
《玄隱遺密·九常紀·天常·己甲》中講:    
故臓腑諸器以氣動之,則營血行之。氣者,五行之精氣也。諸器動,則其用作而運,運則生生而不可窮竭矣。
《黃帝內經·靈樞·本藏第四十七》中講:
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玄隱遺密·九真要·治式要》
營氣不衡者:食之過則器勞之,器勞而營血不能疎以泣;泣粘,不利則其毒不去而伐。
所以單獨講營,是一個寬泛的概念,而營氣是指運行在經脈裏的氣,營血是指運行在血脈裏的血液。但營氣能生營血,能促進營血的運行,而營血也能化氣而生營氣。

營氣衛氣的內涵向來爭議較多,中醫界也多認識不清。所以廓清營氣衛氣相關內容的概念內涵,非常有必要。對於衛氣,是出於上焦,還是出於中焦,還是出於下焦,衛氣在人體內又是怎樣巡行的?營氣衛氣是否都包含在宗氣的範疇裏?這諸多營衛相關的內容有待後續進一步分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