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医案当中,医家们记载带病延年、带疾延年、带证延年、带疾终天等观念。

《回春录》载有一医案:孙位申室人,平昔阴虚肝滞,痛胀少餐,暮热形消,咽痛喉癣,不孕育者,九年矣。往岁汛愆,人皆谓将不起,而孟英切其脉,尚不细,而肌犹卓泽,许筹带病延年之策,果月事仍行,而诸恙皆缓。且能作劳,唯饮食日不过合米。今秋,延孟英往诊,(自)云:经自三月至今未转,一切旧恙,弥见其增,君术虽仁,恐难再延其算矣。及举脉,弦滑左甚。遽曰:岂仅可延其寿算哉,有熊罴入梦矣。其家闻之骇异,迨季冬,果得一子,颇快而健。

在此医案中,医者为患者思考“带病延年”的个性化治疗策略,使患者减轻症状,到最后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一方面,一些患有宿疾的年老或素体虚弱者,脏腑功能减弱,因此容易出现一些症状,也能通过中医调理改善症状并避免潜在致病因素。一些顽症、痼疾不能彻底治愈或只可缓和症状,因此只能寻求“带病延年”的调理方法。

在“带病延年”治疗中,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也非常关键。《扫叶庄医案》载:“若能安养怡悦,尚可带病延年。”每当得知患有不能治愈的疾病,悲伤和焦虑通常是患者的第一反应,这时反而要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准备打“持久战”。“带病延年”思想并不是消极心态,患者可以积极学习疾病相关的防护知识,采取有效的自我管理措施,如慎起居、合理运动和饮食调理等,防止疾病恶化,使身心得到休养。其次,中医的治疗方式多样,在治疗慢性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通过中医或其他方式的综合调理,增强患者机体御邪抗病能力,从而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带病延年。(黄鸿昊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