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老子的心事》第三輯

圖片

雪漠著

我們永遠不要挑戰一些東西,也不要試探,友情就像一張紙,它看起來密不透風,實際上一捅就破。以,永遠不要捅破那張紙,永遠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管多好的朋友,都不要越界,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因爲,如果你不這麼做,在該停止的時候繼續前行,朋友就會變成敵人。

要學會保護任何一段關係,尤其是友情。哪怕有的時候,你會喫點虧,受點騙,如果你想保住這段友情,也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然,這個前提是你覺得這個朋友值得交,也明白他之所以會騙你、坑你,有他不得已的理由,他經過了痛苦的掙扎和糾結,最後不得不這麼做。

而這麼做之後,他並沒有因爲瞞天過海而安枕無憂,反而一直內疚,一直難受,一直很想在別的方面補償你。

如果他輕易地放棄了你們的友誼,把它當成某種砝碼和工具,來爲自己換取利益,而且得逞之後沒有絲毫悔改之心,完全沒有一絲內疚和難受,那麼這個朋友不交也罷。

要記住,當一個人真心誠意地把你當朋友,一定不要欺騙他,更不要把他當成工具,一旦你這麼做了,那麼無論有什麼理由,無論對方到底知道還是不知道,你都打碎了一種最寶貴的東西——你的良知。

誠實,是朋友交往的底線,幾乎沒有人會在滿口謊言的同時付出真心,也幾乎沒有人會不被朋友的謊言所傷害。所以,不要越界,不要做不該做的事情,否則再好的朋友也會變成路人,甚至變成敵人。

人生確實有一些“不得不”,但並沒有很多人以爲的那麼多。如果能明白缺失是人生的常態,能夠接受失敗,不去追求所謂的圓滿和完美,人生中的“不得不”就會減少至少一大半,讓我們感到身不由己的理由,也會蕩然無存。

其實,人生就像拋物線,大部分時間都是不完美的,都需要上升。但即便你的人生達到了峯值,它也不會在那個高度停留多久,而會馬上開始衰退,就像太陽總會在升到最高的時候開始下沉一樣。所以,一般情況下,智者會“求闕”,也就是不讓人生太圓滿,即便人生已經很圓滿了,也要想方設法讓它有點缺陷,留點遺憾。

比如,一個人生點小病沒有什麼,因爲生點小病可以讓人增加健康意識,最怕就是一直沒病,一直很健康,那麼一旦得病,往往就會是大病,而且很快就病死了。很多人都是這樣,很多事也都是這樣。當你的人生中始終有點小缺陷的時候,你就會明白自己該如何取捨。因此,曾國藩把自己的書房命名爲“求闕齋”,時刻提醒自己,人生不能太圓滿。

懂得“求闕”,人就不會在意得失,所以,歷史上有很多智者都不在乎得失。無論得也罷,失也罷,他們都會淡然處之,正如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所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們對境界和抱負,比對得失更加在乎。而很多時候,也正是因爲這種淡然和不爭,他們才得以保全性命。

人們常說“禍從口出”,很多人的大禍確實都是說話不注意引起的,所以,說話做事都要有一定的分寸,不要放縱慾望爭來鬥去,也不要逞口舌之便傷害別人,要從心底裏學會知足。

知足,就是守戒,就是知止,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心中有戒,行爲知止,包括做運動。比如,會走路的人不會走過多的路,因爲他知道,勞累過度也容易死去。有人說,作家路遙是累死的,雖然不一定真是這樣,但他的死肯定跟勞累有關。

過去的駝戶在這方面很注意,一般每天只走二十里路,最多不超過三十里。走上大概五里到十里路時,他們就會休息一下,喫好,喝好,補充好能量,讓駱駝也緩一緩。不懂這個道理的人,是走不了千里之路的。

同樣,不好好喫飯,總是在飲食上馬馬虎虎的人,也幾乎不可能長壽。因爲,一頓不要緊,兩頓也不要緊,要是頓頓都這樣,時間長了,身體就會出問題。我們家鄉的很多光棍漢都死得很早,就是因爲他們不會做飯,也懶得做飯,一輩子馬馬虎虎,這樣身體必然會垮掉。

北京中關村的很多年輕科學家英年早逝,也跟不知止有關,當然,他們的初衷很好,都不是爲了自己,但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分寸都很重要,做任何事都必須恰到好處。

     每日如學

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