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清朝禁旅八旗的編制及其部隊構成

護軍營 入關以前,八旗兵就有巴牙喇營之設,由巴牙喇纛額真統領營務,巴牙喇甲喇額真輔佐。天聰八年(1634年 ),定八旗營伍及官名,改巴牙喇纛額真爲纛章京,巴牙喇甲喇額真爲甲喇章京。順治十七年(1660年),定巴牙喇纛章京漢字爲護軍統領。禁旅八旗護軍營由八旗滿洲、蒙古每佐領下挑選17名護軍組成,共15000人,“按旗分設”而,置護軍統領旗各1人,共8人,領導指揮護軍營,掌其政令。設協理事務護軍參領、副護軍參領各8人,護軍校、筆帖式各16人,掌奏章文移;設護軍參領滿洲80人、蒙32人,護軍校滿洲681人、蒙古204 人,掌分轄營衆。乾隆皇帝稱護軍營“系操演精兵之營,非驍騎營可比”。主要任務是守衛紫禁城,負責朝會、燕饗執事,扈從警蹕等。

簡述清朝禁旅八旗的編制及其部隊構成

前鋒營 天聰八年定八旗營伍名稱時,巴牙喇前哨兵稱爲噶喇布什賢超哈。順治元年(1644 年),定噶布什賢超哈,滿洲、蒙古八旗分左右兩翼,每翼各設噶布什賢噶喇依昂邦一人,率章京、侍衛、壯達等及所轄兵,備警蹕宿衛。順治十七年(1660年)定噶布什賢噶喇依昂邦,漢字稱前鋒統領,噶布什賢章京、壯達,漢字分別稱前鋒參領、前鋒校。京師禁旅八旗前鋒營,由八旗滿洲、蒙古每佐領下“選滿洲,蒙古人之尤銳者”17人爲前鋒所組成,定員1770人。

八旗前鋒按左右兩翼分設,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前鋒編爲前鋒營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前鋒編爲前鋒營右翼。前鋒營設統領2人,“掌左右翼前鋒之政令”。又置協理事務參領和侍衛各2人,前鋒校、筆帖式各4人,掌奏章文移。下設前鋒參領8人、委署前鋒參領4人、前鋒侍衛8人、委署前鋒侍衛4人、空銜花翎8人、前鋒校96人、委補監翎長8人,掌分轄營衆。康熙十三年(1694年)始給前鋒統領印信,五十三年(1714年)改鑄左、右兩翼前鋒統領印2顆。乾隆八年(1743年)設立前鋒統領署左、右冀各1所。八旗前鋒,裝備鳥槍 881枝,海螺16個。由於前鋒營配備了一定數量鳥槍,所以又有鳥槍前鋒、鳥槍隊長、鳥槍什長編制。雍正八年(1730年)議準,“前鋒內一半習鳥槍”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時,前鋒營左右翼各編有鳥槍兵200名、抬槍兵200名,共計鳥槍兵400名、抬槍兵400名。它是禁旅旗中最精銳的部隊,比起護軍營裝備更精良、訓練更有素。戰時,充當先鋒;平時,則作爲宮廷守衛部隊專備警蹕宿衛。其中,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前鋒,參加紫禁城內輪值,由景運門值班統領督率;下五旗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旗前鋒擔任紫禁城外圍輪值,皇帝出巡,扈從宿衛。“大閱則爲首隊,介護軍以列陣,鹿角開則前進,返則分前鋒之半殿焉。”

簡述清朝禁旅八旗的編制及其部隊構成

驍騎營 滿語稱阿禮哈超哈。天聰八年(1634年),清太宗定隨固山額真行營馬兵爲阿禮哈超哈,是爲驍騎營之始。後定驍騎營兵丁爲馬甲。京師禁旅八旗中的驍騎營,是由八旗滿洲、蒙古每佐領下選甲馬20名、八旗漢軍每優領下選42名組成,28000餘人。它是京帥禁旅八旗各建制部隊中人數最多的組織,戍衛京師的基本力量。

驍騎營按旗分設,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各自爲營,分別由各旗都統、副都統、驍騎參領、副驍騎參領、佐領、驍騎校等領導指揮。其具體編制爲:八旗都統,滿洲、蒙古、漢軍各8 人。副都統滿洲、蒙古、漢軍各16人。協理事務參領,滿洲16人,蒙古8人,漢軍16人。協理事務章京,滿洲64人,蒙古32人,漢軍48人。隨印房行走散秩官無定員。驍騎參領,滿洲40人,蒙古16人,漢軍40人。副驍騎參領,滿洲40人,蒙古16人,漢軍40人。佐領,滿洲681人,蒙古204人,漢軍266人。驍騎校,滿洲681人,蒙古204人,漢軍266人。領催,滿洲 3405人,蒙古1020人,漢軍1064人。馬甲,滿洲13620人,蒙古4080人,漢軍11172人,合計,禁旅八旗驍騎營止額兵28872人。

漢軍驍騎營之下還附編有鳥槍營、炮管、藤牌營。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聖祖諭令:“漢軍每旗應設一營操練火器”。是年定“八旗漢軍鳥槍兵,每佐領下增十八名,演習鳥槍”。炮營裝備了各種類型的火炮,諸如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九節十成銅炮、渾銅炮、制勝將軍銅炮、臺灣銅炮、子母炮等,單八旗漢軍炮局即有558位,且不包括北京各城門安裝儲備的大炮。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時,漢軍驍騎營各立一營的槍營、炮營,每年九月初到盧溝橋進行演放槍炮已成定製。

護炮藤牌營,始建於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皇帝降諭“漢軍每佐領下挑取馬甲四名,令其學習藤牌、挑刀”。光緒《清會典》記載:“漢軍鳥槍營,領催十有六人(旗各八人),章京五十有六人(旗各七人),驍騎校六十有四人(旗各八人);炮營,參領八人(旗各一人),章京十有六人,驍騎校十有六人(俱旗各二人);掌分轄營衆。”並注:“漢軍額設馬甲內,上三旗每旗選一千人,下五旗每旗選八百人,爲正額兵,輪流操演鳥槍。炮營除正額設炮甲外,設護炮鳥槍馬甲一百人,即於正額兵內派撥。再於正額兵之外,選馬甲一百人爲藤牌兵。”光緒《清會典事例》記載:“乾隆十七年奏準,八旗漢軍管領藤牌參領四人,散秩官、驍騎校各十六人,領催四十人,藤牌兵八百名,每年春秋二季,四旗合操二次,八旗會操一次。”

八旗滿洲、蒙古、漢軍驍騎營以皇城爲中心,按方位駐紮:鑲黃、正黃兩旗驍騎營兵分居安定門、德勝門內,並衛北方;正白、鑲白兩旗分居東直門、朝陽門內,並衛東方;正紅、鑲紅兩旗分居西直門、阜成門內,並衛西方;正藍、鑲藍兩旗分居崇文門、宣武門內,並衛南方,各按其左翼、右翼之界以壞衛。

簡述清朝禁旅八旗的編制及其部隊構成

步軍營 由八旗步兵和綠營馬步兵組成的京師衛戍、警備和治安保衛部隊,由步軍統領統轄。康熙十三年(1674年)始命步軍統領提督京城九門事務,並定製步軍營額兵21000餘人。其中,從八旗滿洲、蒙古每佐領下選步軍領催2人、步軍18人,八旗漢軍每佐領下選步軍領催 1人、步軍12人編成,由左、右翼總尉、步軍校等分轄營伍。康熙三十年(1691年),命步軍統領兼管京城綠營馬步兵巡捕營。從此,步軍營遂由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和綠營馬步兵聯合組成。其時,巡捕營編制三營,雍、乾時不斷擴編,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發展成巡捕五營建制,額兵1萬人,其中馬兵4000人,戰兵、守兵各3000人。乾隆後期,步軍營總兵力 23000餘人,總領官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簡稱步軍統領、九門提督。

嘉慶四年(1799年)上諭:“步軍統領爲九門管鑰,統轄京營,總司緝捕,一人獨理,不特事權過重,兼恐稽察難周,自應另設佐理之員,以資分任。即如八旗設立都統,駐防設立將軍,俱有副都統,綠營設立提督,即有總兵。今步軍統領衙門,亦當照此添設左右翼總兵一員,遇有一切公務,步軍統領與總兵同堂坐辦。”於是,以巡捕五營的中營作提標,副將作爲提標中軍,仍令管理圓明園一帶5汛。其餘參將4人分管南北左右四營共18汛。南、左兩首參將等官並所轄10汛,歸左翼總兵管,北、右兩營參將等官並所轄8汛,歸右翼總兵管。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再添設中營參將一員。至此,步軍營始成定製。步軍營總編制如下: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1人,左、右翼總兵各1人,“掌九門之管鑰,統率八旗步軍、京營馬步兵,頒其禁令,以肅清輦轂”。置郎中2人,員外郎、主事各3人,掌章奏文移與審理詞訟等事,又置司務廳,設司務1人掌守檔案、俸餉、關支,筆帖式12人掌翻譯。下轄步軍營、巡捕營。步軍營按左、右兩翼編制,由翼尉、幫辦翼尉各2人,協尉、副尉各26人,步軍校336人,委署步軍校72人,分別按翼按旗統領21000餘步兵。

步軍營依照八旗方位分汛防守內城,部分官兵專司緝捕。巡捕營分汛防守京師外城及京郊地區。下分中、南、北、左、右五營。中營馬兵1080人,戰、守兵各840人,設副將1人,參將、遊擊、都司各1人,守備4人,千總10人,把總20人,經制外委30人,額外外委15人;南營馬兵1040人,戰、守兵各760人,設參將、遊擊、都司各1人,守備4人,千總12人,把總24人,經制外委36人,額外外委16人;北營、左營馬兵各640人,戰、守兵各480人,把總各16人,經制外委各24人,額外外委各12人;右營馬兵600人,戰、守兵各440人,設參將、遊擊、都司各1人,守備3人,千總8人,把總16人,經制外委24人,額外外委12人。

簡述清朝禁旅八旗的編制及其部隊構成

火器營 這是京營禁旅八旗中專司槍炮火器的特種兵部隊。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始設漢軍火器兼練大刀營衙門,每翼總管1人,以現任副都統兼管,並置協領、參領旗各1人,操練尉、驍騎校各5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從八旗滿洲、蒙古每佐領下抽調鳥槍護軍6人、炮甲1人和備補鳥槍護軍養育兵,正式組建火器營。兵額7800餘人,其中,槍護軍5200餘人,炮甲 880餘人,養育兵1650餘人。設掌印總統大臣1人,總統大臣若干人,“掌內外火器之政令”。並以內營人員兼充協理事務翼長、署翼長營總各1人,營總3人,鳥槍護軍參領4人,筆帖式8 人,辦理章奏文移。下編內外2營:

內火器營駐防城內,編兵4462人。其中,鳥槍護軍2640人,養育兵942人,炮甲880人,主要操習鳥槍與子母炮,並分別編爲槍營、炮營。內火器營設翼長、署翼長營總各1人,營總3人,鳥槍護軍參領4人,副鳥槍護軍參領8人,署鳥槍護軍參領16人,掌本營訓練。以鳥槍護軍校112人,掌分轄營衆。平時,主要擔任戍守京師,作爲機動快速反應部隊。大閱時,“超首隊以列陣,鳴海螺則前進,越九進,乃合漢軍火器營以俱退焉”。巡幸則備扈從。

外火器營駐防城外藍靛廠,專司鳥槍,編制兵額3351人,其中鳥槍護軍2642人,養育兵708 人。其翼長、署翼長營總等編制,與內火器營相同。平時訓練,除操演鳥槍外,也兼習步射、騎射及刀、槍各技。乃外,駐屯御河旁一營,還兼督水軍習楫擢。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奏定,移駐新營房的火器營距昆明湖較近,“一切應演水軍技藝之處,照健銳營一體操練”。旋又規定“火器營新營兵丁,操演水軍技藝,即交健銳營水軍把總等教授。副後火器營與健銳營更換操演直班,以備皇帝親閱。”

簡述清朝禁旅八旗的編制及其部隊構成

健銳營 它是挑選八旗前鋒、護軍組成的京營特種部隊之一。創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 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爲了對金川用兵,清高宗決定從八旗前鋒、護軍內挑選年壯、人材勇健者千人,專門演習用雲梯攻城戰術。不數月,皆已精練,隨徵金川。次年,凱旋迴京師,遂將這些雲梯兵在香山別立健銳營。乾隆十五年(1750年),鑄健銳營關防。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健銳營增設護軍1000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又增定前鋒習水手戰兵 1000名。乾隆四十年(1775年),於健銳營設立八旗官學一所,專管教授本營八旗幼丁清語及騎射等各藝。次年,將平定金川戰爭中所俘人員帶問北京,專門編一番子佐領,隸於健銳營下,其編制爲佐領、防禦、驍騎校各1人,領催4人,馬甲54人。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健銳營又添設火班,專門負責宮內及圓明園救火事宜。

健銳營額定編制爲:掌印總統大臣1人,總統大臣若干人,掌全營政令。下分左右兩翼,每翼各設翼長,署翼長前鋒參領各1人,前鋒參領每翼各4人共8人,副參領翼各8人共16 人,署前鋒參領每翼各16人共32人,前鋒校翼各50人,共100人,掌分轄營衆。健銳營除演習雲梯外,還兼習鳥槍、刀槍及相撲、騙馬等技,且於昆明湖訓練水操。健銳營主要任務是守衛靜宜園,護衛皇帝出巡,以及專門負責官內、圓明園救火事宜。

簡述清朝禁旅八旗的編制及其部隊構成

圓明園護軍營 全稱圓明園八旗內務府三旗護軍營,雍正二年(1724年)組律,由圓明園八旗護軍營和圓明園內務府三旗護軍營(即三旗包衣營)組成。其中,八旗護軍3632人,馬甲300人,養育兵1826人,共5758人;內務府三旗護軍113人,馬甲30人,養育兵160人,共303 人。圓明園護軍營總共6000餘人。設掌印總統大臣1人、總統大臣若干人,掌全營政令。八旗護軍營,設營總8人,護軍參領8人,副護軍參領16人,委署參領32人,護軍校128人,分別按旗統轄營伍。內務府三旗護軍營,設營總1人,護軍參領、副護軍參領、署護軍參領、護軍校、副護軍校各3人,按旗分轄營衆。並附轄八旗官學4所。平時,從事騎射、步射、相撲、騙馬等各技訓練,負責園門汛的守衛、值班,駕駐園出入則警蹕。

簡述清朝禁旅八旗的編制及其部隊構成

神機營 咸豐十一年(1861年)北京政變後,爲加強京師和皇宮警衛而新建的八旗禁衛軍組織。早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御前大臣奕紀即奏準建立神機營,並鑄好銀印。但未來得及組建軍隊,後因鴉片戰爭及其以後一系列變故,組建事宜擱置了下來。北京政變上臺的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等人,面對“內憂外患”的嚴重形勢,決定從八旗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軍營、火器營、健銳營,內務府圓明園護軍營中挑選精兵1萬人組成神機營,禮部正式頒發道光十九年所鑄神機營印。

神機營設掌印管理大臣1人,管理大臣若干人,均由王公大臣、都統、副都統簡任,掌全營之政令,設總理全營事務翼長3人,掌督理全營隊伍及各處事務。神機器內部設文案、營務、印務、糧餉、覈對、稿案六處和軍火局、軍器庫、槍炮廠、機器局等。神機營初定兵額1萬人,後增至1.4萬人,按中營步隊和左、石翼馬步隊編制,共 25個營。左右翼技藝隊於同治初始習洋槍洋炮,稱“威遠隊”。光緒年間(1875年一1908年),馬步隊改名“威霆制勝隊”。神機營設專操管帶24人,幫操25人,營總41人,令官17人,負責各營訓練。神機營的主要任務是負責紫禁城及三海牆外巡緝守衛,皇帝出巡,充當扈從警蹕。同時,它又是清廷用以控制全國的戰略機動力量,曾參加對捻軍作戰。

此外,屬於禁旅八旗兵衛系統的組織,還有善於摜跤、騙馬特技的善撲營和利擅長射殺野獸的虎槍營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