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效針方一:總樞,承漿,平衡。健側內關,間使,心門,重子,重仙,靈骨,大白,木火,中白,下白。患側頭維連三針。20分鐘後就能起來走路了,特效。

中風偏癱針方二:

①半身不遂:調和經脈、疏通氣血。以大腸、胃經俞穴爲主,輔以膀胱、膽經穴位。初病時,僅刺患側,病程日久後,可先刺健側,再刺患側。取穴:上肢取肩朋、曲池、外關、合谷,可輪換取肩井、肩貞、臂騰、陽池等穴。下肢取環跳、陽陵泉、足三里、崑崙,可輪換取風市、絕骨、腰陽關等穴。

對於初病半身不遂,屬中風中經絡者,可用手足12針,即取雙側曲池、內關、合谷、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共12穴。對於中風後遺症的半身不遂,其腕踝難伸,肘膝攣拘者,可用手足12透穴。此法取手足12穴,用6釐米一9釐米長針透穴強刺。12穴是肩鵲透臂腸,腋縫透胛縫,曲池透少海,外關透內關,陽池透大陵,合谷透勞宮,環跳透風市,陽關透曲泉,陽陵泉透陰陵泉,絕骨透三陰交,崑崙透太溪,太沖透湧泉。


中風後遺症的鍼灸治療原則:

應建立在通經絡、行氣血、廣取穴、長療程、守常法、有變法的基礎上,又總以調脾胃、通大便而收全功,

鍼灸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治療期間患者應積極配合,進行適度的功能鍛鍊。


針對主要病症採取的主要手法:


一、口眼歪斜(中樞性面癱):

患者一側眼瞼不能閉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側,口角流涎。

 取穴:太陽,四白,風池,地倉,頰車,合谷。

太陽可沿顴弓內緣進針,向頰車透刺。

四白可直刺觸及骨孔,有放電感出現。

風池可刺向結喉,深達1.52寸。

地倉與頰車可相互透刺。


二、失語:

患者不能回答問題或聽不懂問話,不能講話,不能正確叫出物品名稱。

取穴:上星,百會,風池,金津,玉液,通裏,天柱,廉泉。

上星與百會可互相透刺,

金津玉液可用三棱針點刺放血。

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脹感直抵舌根。


三、上肢不遂:

早期軟弱無力,後期上肢拘攣,患肢不能自由曲伸。

取穴:極泉,尺澤,合谷,肩,曲池,外關。

針極泉應使放電感傳至手指。

刺合谷使針感傳至手指。

餘穴可用平補平瀉法。


四、下肢不遂:患肢不能抬起,常伴足內翻,足掌不能着地。

取穴:委中,陰棱泉,崑崙,環跳,三陰交,陽棱泉,解溪,丘墟,照海,針環跳,委中,三陰交時,均應使針感傳至足。丘墟可透刺照海。餘穴可施平補平瀉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