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瞬

在全球經濟放緩和全國全力“拼經濟”的當下,招商引資被地方政府視爲拉動經濟復甦的“法寶”。臨近2023年末,全國各地的2023年招商引資“成績單”陸續出爐。

綜合來看,目前各地的招商引資基本都是“一把手工程”,整體呈現出“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外量”高等特點,一些城市和省份的項目簽約額破萬億元,其中不少項目都集中在當下最熱門的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同時,不少外資的投資熱情也極爲高漲。

在這場“一把手”帶頭打響的招商大戰中,一方面是招商模式不斷花樣翻新,另一方面則是招商的精準度正不斷提升。不過也有分析指出,隨着各地“搶企業”“搶項目”大戰日漸白熱化,“存量招商”時代應謹防內耗。

“一把手”帶頭拼招商

12月12日,甘肅在蘭州召開了全省招商引資工作調度會,其中着重提到,要把招商引資作爲“一把手工程”,招商引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天的會議強調,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把招商引資作爲“一把手工程”和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增長動能、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舉措。

如此重視招商引資,甘肅並非個例。今年11月的進博會期間,廣東省在一場與跨國企業合作交流會上介紹招商政策時就指出,廣東採取“1+2+1”組合進行招商,“1”是指“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即廣東由“一把手”進行招商引資,在此帶動下,今年前三季度已完成簽約項目640個,投資總額4270億元;“2”是指兩大招商重點,分別是製造業招商及總部招商;另外的“1”則是一套政策組合,例如外資企業獎補政策等。

除了省級,市、區級地方政府將招商引資列爲“一把手工程”的更是不勝枚舉。在這一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也在近期公佈了招商引資“成績單”:2023深圳全球招商大會宣佈完成洽談簽約項目超380個,涉及投資總額超萬億元;甘肅前11個月,簽約項目3322個,簽約金額10101.33億元,同比增長44.06%;2023東莞全球招商大會簽約產業項目359宗,投資總額2180億元……

“當前,各地方政府吹響了‘招商引資’的號角,引發新一輪的‘搶企大戰’。”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趙聖慧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過往,北上廣深港是各大地市招商引資的主場。但是隨着對外綠地投資的大幅度下降,以及外資企業“雙線外遷”,北上廣深開始重視持續溢出的項目與企業,紛紛實施“反向招商”,比如,上海罕見掉頭向西,奔赴千里之外的成都舉辦招商推介會,爲歷史首次;而大灣區與京滬之間,更是爭相到對方“地盤”來回舉辦招商活動。拼招商,就是拼經濟。

時代伯樂管理合夥人周波指出,在房地產經濟下行期間,地方財政面臨一定增長壓力,因此政府對市場經濟拉動地方經濟的期待是比較多的。“尤其對於一些當地經濟在停滯期的地方政府而言,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更多的企業、資源和人才,是讓地方經濟實現增長的有效手段。同時,招商引資對地方來講就是活水,能夠把當地人力資源、基建資源調動起來,也是地方能夠促進民生的辦法。”

“精準招商”趨勢明顯

從目前各地公佈的招商引資“成績單”來看,單純投資額的比拼已非唯一標準。是否符合當地產業發展趨勢、是否是前沿高新技術、是否環保綠色……這些因素正在成爲衡量招商水平和招商質量的關鍵指標,同時,“靶向”或者“定向”招商的趨勢也愈發明顯。

以深圳爲例,作爲工業大市,深圳高度重視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圍繞“20+8”產業集羣和重點產業鏈環節開展精準招商,將空間、金融、人才、數據等資源聚焦到優質產業和關鍵項目,提高招商實效,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從成果上看,深圳的招商引資取得積極成效。國藥集團與GE醫療、中國農發等世界500強、外資港資、央企國企、上市公司、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競相落戶;寧德時代、中汽中心、復星醫藥等各類智能製造中心、創新科技中心、新能源新材料研發中心、醫療器械工程創新中心等一批“含金量”“含新量”高的“生產+研發”等項目紛紛落戶。

趙聖慧表示,一味追求“含金量”高(投資額高)、“含外量”高(衆多外資投資)、“含新量”高(多是新興領域投資)的項目,未免有失偏頗,縱觀大多數高新技術企業,剛開始也不是大項目,特別是一些有前景、前瞻性的科技創新類項目,雖然有望以後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但是短期難以產生經濟效益,長遠來看,這類科技企業也是值得招引培養的。

“存量”時代謹防內耗

目前,各個地方政府的招商模式不斷更迭升級和多樣化:環境招商、中介招商、產業鏈招商、資本招商、數字化招商、飛地招商等均是近年來熱門的招商引資模式。

比如環境招商,即通過優化營商硬環境、軟環境,築巢引鳳,吸引優質資金、好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落地。深圳一直是採用環境招商的模式,企業項目紛至沓來。

又比如產業鏈招商,鏈長制招商,鏈長制是產業鏈招商的升級版,由地方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鏈長”,組建招商團隊、研究產業鏈,招引相關企業入園;鏈主制招商,即發揮龍頭領軍企業(鏈主)在招商引資中的作用,沿產業鏈開展補鏈、增鏈、強鏈招商引資。而飛地招商是一種新型模式,一種是發達地區在欠發達地區購買、租借一塊飛地,把溢出的項目、資金、技術轉移到上面,產生的稅收按一定比例分成,另外一種是欠發達地區到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產業對路的地區設立科技、研發和產業飛地,引進本地所需的資金、技術、項目和產業。這兩種模式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實現了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互利共贏。

但不可迴避的是,在各個地方各出奇招引資之際,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內耗。

“當前,我國長期穩定向好的內生動力依然不足,新舊動能轉換未完成,導致我國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增長變緩,至今仍未恢復到2010年的高峯值,規上工業企業平均利潤近十年來維持在1800萬元/家的水平,‘維持現狀’成爲大多數企業的選擇。由此,企業數量有限和投資預期轉弱,使得全國進入‘存量招商’時代,招商引資內耗嚴重。”趙聖慧說。

對此,趙聖慧認爲,新的時代要求企業降本增效、擇優而居,因此,重點產業鏈的“一鏈一策”和重大項目的“一事一議”成爲解決招商引資內耗難題的重要良方。再者,建立長期、穩定、有序的招商專班,建強招商人才隊伍,有利於克服政出多門、隨意決策現象,及時兌現招商引資政策,確保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引資磁場,還有利於及時發現和切入產業“新賽道”,率先形成新興產業集羣優勢,爲地區經濟的未來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