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翔
  劉曉
  陳良棟

◎記者 趙明超 王彭 陸海晴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中國製造業正在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智能化時代呼嘯而來,智能汽車、智能機器人等創新產品迭出,日常生活也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投資離不開時代發展,科技進步孕育投資機會。如何把握“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所蘊藏的投資機會?上海證券報邀請三位基金經理——富國新材料新能源基金經理徐智翔、國富深化價值混合基金經理劉曉、長城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經理陳良棟,一起展望相關產業蘊藏的豐富機會。他們均深耕製造行業投資,在過去幾年的震盪行情中,依靠紮實的選股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業績。

高端“智造”迎來風口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過去一兩年來,智能汽車、機器人等主題備受市場關注。站在當前時點看,如何看待智能汽車、機器人等高端“智造”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

徐智翔:隨着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突破,AI應用成爲市場關注焦點,而具身智能將是物理世界AI的最佳載體。具身智能,就是像人一樣能與環境交互感知,有自主規劃、決策、行動、執行能力的機器人或仿真人,智能汽車和人形機器人就是最典型的具身智能體,我們認爲具身智能的市場空間非常巨大,將成爲科技投資的主線之一。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爲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後的顛覆性產品。我們認爲,一次次科技浪潮不斷改變世界、改變生活,隨着國內外領軍企業陸續推出人形機器人,產品快速迭代,有些即將進入量產階段。而中國企業已經形成了優勢地位,將成爲全球機器人產業鏈的“核心玩家”,零部件方面重點關注執行器(空心杯電機、絲槓、減速器),傳感器(力/力矩傳感、觸覺傳感、電子皮膚),控制器(電機驅動、編碼器、通信芯片)。

此外,可將智能汽車看作一臺有四個輪子的機器人,因此智能汽車也算機器人的一個細分領域。2023年以來,相關政策法規逐步完善,行業發展加速,國內車企智能化水平突飛猛進、新車型層出不窮,重點關注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相關領域。

劉曉:我們長期看好相關投資機會。我國是製造業大國,高端製造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容忽視,是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是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部分,對於鞏固和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起到關鍵作用。大力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有助於推動我國工業轉型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藉助今年以來AI方面的大發展,智能汽車和機器人等領域發展前景光明。智能汽車和機器人這兩個領域是AI非常重要的兩大應用領域,同時也是從時間順序上來看比較容易看到成果的領域。我國的產業發展現狀決定了這兩個領域有天然優勢:我國電動汽車產量和技術實力全球領先,在電動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智能化,更容易在電動車行業落地;人形機器人處在更早的發展階段,我國在自動化產業、工業機器人領域具備豐富經驗,在大部分關鍵零部件領域具備產能優勢。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比較關注和認可這兩個領域的投資機會,相關板塊也有不錯的表現。但是由於產業發展尚處在成長初期,很多細分環節的格局尚未確定,技術路線也較爲多樣,投資時要特別注意技術迭代風險和各子行業內部競爭格局的變化,同時也要注意個股的市場和市值空間。

陳良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科技領域依然是政策長期支持方向,也是新產業機會所在。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加速落地,可能會像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一樣對各行各業形成較大的驅動和改造升級,在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MR、元宇宙、AIPC、AI手機等行業都會形成新的賦能,帶來新的產業趨勢和產業機會,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在高端製造領域,我認爲汽車是比較好的投資方向。汽車是高端製造和人工智能交疊的領域,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需要AI賦能,由此帶來汽車產品的升級、性能提升以及增加消費者需求的可能性,未來發展空間很大。目前,國內整個產業鏈處於品牌升級和價格帶升級的過程,且近期中觀、微觀層面利好頻出,如L3智能化加速演進、新車密集上市、智選模式跑通等,行業蓬勃發展,值得中長期看好。

機器人同樣是值得關注和期待的板塊。這一領域不斷有“重量級玩家”進入,產品迭代速度很快,尤其是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廣泛,是工業機器人與其他自動化設備的有力補充,產業空間巨大。政策方面,《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爲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後的顛覆性產品。文件按照謀劃三年、展望五年的時間安排進行了戰略部署,提出到2025年,國內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批量生產,在部分場景得到示範應用,2027年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爲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在政策加持下,其產業化進程將提速,相關產業鏈也將迎來放量。

關注產業發展趨勢

記者:在佈局智能汽車、機器人等高端“智造”領域相關投資機會時,須關注哪些條件?在篩選公司時,主要關注哪些指標?

徐智翔:全球正處在科技大爆發的階段,今年我們看到很多科技方向都實現了質的突破,我們需要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推演新科技的發展方向,並關注產業化節奏,清楚地認識從0到1、從1到N的投資屬性。其實,我們對長期的判斷可能比短期更加準確,產業觀察亦是如此。所以我們要用長期的眼光去選擇新的產業,用長期的確定性應對短期的不確定性。

在行業發展初期,我比較看重企業家精神,因爲在行業從0到1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家的判斷至關重要,這決定了公司前進的方向。在行業發展形勢較爲明朗後,在投資中則更加關注空間、格局、估值三個要素。

劉曉:我認爲,一個公司的合理價值是各種定量定性指標衡量下的綜合結果。我最看重的指標是公司質地、成長性和估值:公司質地包含企業家精神,但不僅限於此;成長性可以拆分爲產業趨勢和個股成長性;估值則是綜合考慮各項指標後給出的市值目標。綜上,我希望能在好的價格買入優質的公司並長期持有。

陳良棟:投資時具體關注哪些指標,須結合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在公司初創期,對於公司的價值、ROE要求不會太高,而對基於遠期的成長空間要求更高;在公司成長期,要關注公司是否具有較好的長期商業模式、較好的盈利能力;在公司發展中後段,投資上要關注行業競爭格局、公司的ROE、現金流、淨現比等;再往後,公司成長性轉弱,投資就要更多關注內在價值。

落實到智能汽車、機器人等高端“智造”領域的投資,我認爲這些新興產業正處於發展前段,應更關注遠期成長空間,同時也要綜合考慮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

蘊藏豐富投資機會

記者:在高端“智造”的細分領域中,看好哪些方向?主要邏輯是什麼?

徐智翔:在高端“智造”領域,我當前看好三個方向:一是具身智能,即智能汽車和機器人;二是智能硬件,AI會帶來智能硬件終端升級,包括手機、電腦、汽車、家居、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的升級,一方面需要提升算力,滿足AI端側應用的要求,另一方面AI會催生智能硬件創新,特別是在家居和可穿戴設備領域,會湧現更多創新產品,如MR頭顯、AI智能助理等;三是商業航天,隨着可回收技術成熟,運力成本快速下降,人類將進入太空時代,衛星互聯網只是探索的第一步,一批民營航天公司持續創新突破,打開了行業天花板,關注火箭製造、衛星製造、地面配套建設等機會。

還有一些細分方向,如新能源領域的新技術,包括高壓快充、複合集流體、HJT、氫能。此外,3D打印、高溫超導等也值得關注。

劉曉:看好代表技術迭代升級的個股。此外看好AI賦能,AI引領的科技發展給製造業帶來的變化是今年的重要關注方向,AI作爲一項新興技術,逐漸滲透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大多數行業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陳良棟:AI對智能汽車、人形機器人、MR、元宇宙、醫療、教育、遊戲內容製作等方面都有較大賦能,會帶來新的科技產業趨勢,這是大的投資方向。此外,鋰電、光伏、儲能等方面,鋰電處於盈利底部,光伏可能明年一季度到底部,這些行業需求還是快速增長的,供需扭轉和風險出清需要的時間不會特別長,出清之後高端製造方向的龍頭也是不錯的投資機會。

着眼長期保持定力

記者:你的投資框架是什麼?過去兩三年來,市場跌宕起伏,你有哪些新的感悟?

徐智翔:過去幾年市場跌宕起伏,特別是新能源的大起大落,讓我感悟頗多,並搭建起空間、格局、估值的三角投資框架。對於大部分製造業的投資而言,上漲階段都是滿足空間和估值兩個條件,空間大即增速高,疊加估值低,就是標準的PEG投資。但是回溯發現,見頂的原因都非常一致,即在行業最火熱的時候,格局開始變差,而後增速降低,產能過剩。因此,我在選擇相關標的時,非常重視格局,一開始就要選擇格局好的環節,選擇壁壘高的公司,特別是在投資新科技時,更多考慮空間和格局,估值放在第三位,也力爭在合理的估值水平建倉,賺取超額收益。

劉曉:我的投資風格是行業均衡、個股分散、持股週期長,重視投資組合的風險控制,保持投資標的適度分散,追求投資組合整體的穩健和高勝率,不賭行業、個股或短期市場風格,看重組合的長期業績表現。

過去兩三年,市場跌宕起伏,但結構性行情仍然不乏亮點。我們繼續堅持自下而上的投資方法,更注重從各大產業把握整體的經濟脈搏。尤其是在市場波動大,以及對個別行業的判斷過於悲觀或樂觀的時候,更應該保持足夠的定力,才能在風浪中保持清醒和穩健,看到更多長遠機會。

陳良棟:我的整體投資框架是以產業鏈研究爲出發點,致力於尋找成長確定性和勝率更高的行業和個股,其間動態跟蹤公司的基本面業績和行業景氣度。我認爲,一個大的產業趨勢會孕育諸多投資機會,而身處其中的公司也會帶來較好的回報。因此我會先選好的產業趨勢,再選優質的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