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地震有何特點?爲何破壞性強?防災減災有哪些關注點?——地震救災專家詳析積石山地震相關情況

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針對本次地震特點和救援的相關情況,記者採訪了相關地震救災專家。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高級工程師韓顏顏介紹,本次地震發生在甘東南活動構造區。該區位於中國南北地震帶北部,是青藏高原東北緣的一個重要組成區域。受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長期擠壓作用,該區構造活動強烈,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大地震,如1654年天水8.0級地震、1879年武都8.0級地震等特大地震。

韓顏顏表示,大多數地震都是由於地殼岩層運動造成的,運動的方式不同,導致的地震情況也不同。而針對積石山地震的初步震源機制分析結果顯示,此次地震爲“逆衝型地震”。

這是12月19日凌晨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鎮陳家村拍攝的一處倒塌的房屋。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據介紹,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強烈碰撞擠壓導致青藏高原隆起,並在青藏高原東北緣形成逆衝斷層體系。逆衝斷層兩側長期相互擠壓,當擠壓力超過岩石強度發生破裂錯動,就會引發逆衝型地震。逆衝型地震會產生更爲強烈的地面震動,導致房屋倒塌和嚴重的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並對人類生活和基礎設施造成巨大影響。

同時,此次地震雖屬6.2級,但震源深度僅有10公里,屬淺源地震,進一步加劇了地震的破壞性。

“綜合以上因素,在同等級地震下,本次地震造成的破壞性相對較強。”韓顏顏說。

除了地震本身破壞性強外,天氣與人口密度也是導致人員傷亡大的客觀因素。

“地震時恰好是隆冬時節。”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城鄉韌性與防災減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高孟潭表示,全國範圍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加劇了冬季的寒冷。對於救援來說,嚴寒天氣無論是對於被困人員的存活率、救援人員的工作狀態都是較大的威脅。此外,震中附近人口密度較大,地震發生在凌晨,客觀上拉長了居民對於地震的避險反應時間,加重了傷亡。

對於災後應對,韓顏顏表示,此次地震的發生地點位於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區域,區域內多屬侵蝕堆積河谷地貌,兩岸岩石性質多爲鬆散堆積,多活動斷層發育,後續一定要密切關注潛在的滑坡、坍塌等風險。

面對這起地震災害,各部門全力支持抗災搶險。截至20日20時,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向甘肅、青海地震災區累計調撥13.55萬件中央救災物資,已運抵12.66萬件,在途0.89萬件。根據應急管理部數據,截至19日晚,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共出動救援人員2042人、救援車381輛、搜救犬37只趕赴災區救援。

當前,積石山6.2級地震甘肅救援工作基本結束。高孟潭提示,在羣衆生活安置方面,要鑑定可使用的安全建築物,對居民是否易地安置進行合理評估,並有針對性地採取行動。同時,要繼續警惕潛在的凍傷、火災等災害的發生,併爲可能發生的餘震做好準備。

在災害預防方面,高孟潭建議,應基於此次救災的經驗教訓,提升對隆冬時節高寒地區地震的應對水平。根據本次地震老舊農村建築遭破壞相對嚴重的情況,着力提升農村房屋和城市老舊建築的抗震性能,並嚴格根據國家規定的抗震標準進行受災地區住宅樓重建。

相關專家提示,抗震教育要功夫下在平時,培養公衆牢牢掌握緊急逃生本領,不斷提升相關部門地震預報能力和搶險救災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9日9時46分,距離積石山地震不到10小時,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發生5.5級地震。針對兩次地震,韓顏顏表示,兩次地震距離較遠,分屬不同的構造帶,兩者並無必然聯繫。

推薦閱讀

記者手記:沸騰的湯麪,升騰的希望

晨光熹微,朝陽初升。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大河村臨時安置點裏,一排排搭建好的藍色帳篷排列有序,炊煙裊裊升起。

今年60歲的大河村村民馬仲明裹着厚厚的棉衣,碰上了同村的朋友,相互問候了震後的生活狀況,便結伴向安置點西邊的牛肉麪發放點走去。

“我習慣早上喫碗牛肉麪,聽說這裏今天會發牛肉麪,我就趕過來了。”馬仲明說。

西北人愛喫麪,甘肅人更愛牛肉麪。有嚼勁的麪條,搭配上鮮美的牛肉湯和肉塊、蘿蔔,撒上香菜蒜苗,淋上一勺用辣椒碎和辣椒油做的辣子,這是甘肅人早餐的經典搭配。嚴寒的冬季,喫完一碗牛肉麪後渾身發汗,身心俱暖。即使發生了地震,不少像馬仲明一樣的當地人依然念着牛肉麪這份“心頭好”。

在發放點,不少村民早早排起了隊伍。

隊伍的正前方擺着一張桌子,鮮紅的辣子、嫩綠的香菜碎、微微冒着熱氣的牛肉塊被一一分裝在碗裏,燒紅的煤爐上架着幾口大鍋,鍋中的湯汁“咕咚咕咚”冒着泡。

“這麼冷的天,讓大家喫碗熱湯麪,暖和舒服一點。”發放牛肉麪的組織人馬班吉和同來的夥伴們一邊忙碌着,一邊熱情地對大家說。

今年31歲的馬班吉已在蘭州開了7家麪館。地震第二天,他在新聞中看到家鄉遭遇地震,作爲土生土長的臨夏人,那一地的磚塊瓦礫、裂開口子的牆壁揪痛了馬班吉的內心。擔心着鄉親們是否能夠喫上熱湯麪,他毫不猶豫地關了2家麪館,帶着分店店長、夥計等近30人,載上一箱箱麪粉、煮熟的牛肉和其他食材,開車從蘭州趕了回來。

這次地震後,各部門通力合作,很快搶通了道路,恢復了供電。原本以爲要很久才能進入災區的馬班吉,一路幾乎沒有碰到太多的阻礙,便跟着救援隊伍和物資支援的車隊進入了震區。

“我們是震後第二天晚上到的,當地的武警和消防戰士幫我們搭好帳篷後,我們就趕緊準備食材,一直忙到早上4點。”馬班吉說。

稍事休整,早上6點多,爐子燒起來,大鍋架起來,麪餅和起來。不大的帳篷裏,大家爲即將到來的鄉親們忙碌着,滿是幹勁。天色漆黑,冰冷嚴寒,帳篷裏卻是一片火熱。

8點多,太陽昇起,伴着暖洋洋的陽光,“頭鍋”開了。馬班吉的夥計嫺熟地舀起一碗麪湯,撒下一把麪條,牛肉塊、香菜碎,再加上一勺辣子,第一碗冒着熱氣和香氣的牛肉麪遞到村民面前。

“我們準備了15000多份牛肉麪,足夠發到晚上的。”馬班吉說。

熱氣騰騰的牛肉麪,填飽了大家的胃口,也驅散了一夜的寒氣。

今年12歲的周毅豪排到了3碗牛肉麪,抱着塑料碗趕緊回到帳篷,與家人圍坐在暖爐旁,大口吃着牛肉麪,平時羞澀的他跟家人興奮地說:“這是我喫過最好喫的牛肉麪!”

大災之下,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麪,就能鼓舞人心。

“大家讓出一條隊伍,讓還要去工作的人先拿面,他們喫完了還要繼續工作。不要擁擠,咱們的面管夠。”馬班吉拿着擴音喇叭,安撫着排隊的村民。

“喫了面,喝了湯,渾身暖乎乎的,幹活更有力氣了,恢復重建的信心更足了。”大河村村民陝玉清說,他已經開始在琢磨怎麼重新把農家樂的生意搞起來。

沸騰的是湯麪,升騰的是希望。

一輛輛裝滿物資的貨車開進安置點附近,將來自四面八方的救援物資源源不斷送進來。由村民自發組建的志願者放下手中的碗筷,奔向貨車卸貨,給大家發放物資。

喫完早飯的武警戰士、消防救援隊員列隊齊整、目光堅毅,正在聽從新的安排,着手今天的村民安置和倒塌房屋清理工作。

生活在繼續。有希望溫暖過冬,有信心重建家園。

相關文章